桂枝汤药理作用及加减应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5-15
/ 5

桂枝汤药理作用及加减应用研究

齐豫

齐豫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广东广州510405)

【摘要】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桂枝汤药理作用广泛,可作用全身各个靶点,有双向调节、抗动脉粥样硬化、保护心肌、调节免疫、抗炎等作用。中医方面基于桂枝汤调和营卫作用,以桂枝汤为主方进行加减后进行临床应用,可用于治疗各种因阴阳失调引起的疾病。

【关键词】桂枝汤;药理作用;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285.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5028(2015)5-0001-02

ThePharmacologicalEffectsandSubtractionAppliedresearchOfRamuliCinnamomiDecoction

QiYu

(GuangzhouUniversityofChineseMedicine,theFirstClinicalMedicalCollege,GuangdongGuangzhou,510405)

【Abstract】Modernpharmacologicalstudieshaveshownthatthereiswiderangeofpharmacologicaleffectsoframulicinnamomidecoction,anditcanactonvariousbodytargets.Ramulicinnamomidecoctionhastheactionondual-directionalregulation,anti-atherosclerosis,myocardialprotection,immunemodulationsandanti-inflammation.Ramulicinnamomidecoctioncanbeusedtotreatavarietyofdiseasescausedbyimbalanceofyinandyangbymodifyitscomponentsduetothefunctiononexercisetheregulationofyingandweiin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theory.

【Keywords】ramulicinnamomidecoction;pharmacologicaleffects;clinicalapplications

桂枝汤为《伤寒论》中名方,《名医方论》称:“此方为仲景群方之冠,乃滋阴和阳、解肌发汗、调和营卫之第一方也”。张仲景在其所著《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书中,取桂枝汤之意加减化裁的系列方剂计有二十余首,后世概称桂枝汤类方,临床应用广泛。现代药理研究证明桂枝汤具有保护心肌、调节免疫、抗炎、双向调节等多种药理作用,桂枝汤的加减运用可用于治疗多种疾病。

1桂枝汤药理作用

1.1双向调节作用

1.1.1体温齐云[1]等通过对酵母诱导发热模型大鼠和在安痛定诱导的低体温模型大鼠给予桂枝汤后的体温差值测定及处死后大鼠下丘脑中腺苷酸环化酶活性的测定,表明桂枝汤对酵母诱导大鼠体温升高有显著的降低作用,对安痛定诱导的体温降低有显著的回升作用,且证明桂枝汤能过影响腺苷酸环化酶(AC)活性进而影响环磷酸腺苷(cAMP)的活性从而对体温产生双向调节作用。此外,桂枝汤对体温的双向调节作用可能是部分通过影响PGE2含量变化来实现的。富杭育等[2-8]经研究发现,桂枝汤能通过拮抗神经降压素、促进下丘脑中过量去甲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的灭活、调节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中蛙皮素受体等作用对体温产生双向调节作用。另外桂枝汤口饲给药,能抑制5-羟色胺(5-HT)脑室注射引起的发热反应,在解热和提高低体温动物肛温的同时,能使发热大鼠下丘脑5-HT含量显著降低,5-羟吲哚醋酸含量升高,使低体温大鼠下丘脑中5-HT含量升高,5-羟吲哚醋酸含量下降。这提示,桂枝汤对体温的双向调节部分通过影响中枢神经递质5-HT实现的。李沧海等[9]通过分别测定酵母致热大鼠、安痛定性低体温大鼠及桂枝汤处理组下丘脑组织内15-羟基前列腺素脱氢酶(15-PGDH)及可溶性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并观察其与体温的关系。结果提示,大鼠下丘脑内15-PGDH、NOS可能参与体温调节并可能是桂枝汤解热作用靶点,但其抗低体温作用可能与15-PGDH和NOS活性变化无关。周军等[10]应用蛋白质组技术,对酵母致热大鼠模型和桂枝汤治疗组下丘脑组织中蛋白质表达进行比较,观察其差异点。结果发现,模型和治疗组大鼠下丘脑蛋白质表达有明显差异,主要是蛋白质表达量的增加和减少以及个别蛋白等电点的改变。提示桂枝汤的解热作用可能与改变下丘脑组织中某些蛋白质的表达及修饰有关。

1.1.2胃肠研究表明桂枝汤可以通过影响有关兴奋胃肠运动的胃泌素、胃动素、P物质以及抑制胃肠运动的生长抑素、血管活性肠肽等脑肠肽在下丘脑和胃肠道中含量,从而直接影响这些组成在细胞内信号转导物质的变化,最终导致相应基因的转录和相关蛋白的表达,进而影响胃肠运动的调节。另外,桂枝汤的双向调节与其影响下丘脑及胃肠局部组织中环磷酸腺苷含量和蛋白激酶活性有关[11-16]。

1.1.3汗腺桂枝汤既有发汗作用,又有止汗作用。富杭育[2]等观察了相当于0.5、1和2倍临床等效剂量桂枝汤在不同功能状态下对汗腺分泌作用的影响,发现桂枝汤对正常及汗腺分泌进行性受抑的流感病毒感染小鼠,有促进发汗的作用。以阿托品及安痛定肌注大鼠造成其汗腺分泌受抑和亢进的病理模型,应用桂枝汤能分别增强和抑制汗腺分泌。

1.1.4血压采用无损伤大鼠尾脉搏测压法,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及复方降压片致低血压大鼠给予桂枝汤灌胃,并于一周、二周、三周后分别测量实验组及对照组血压,结果表明桂枝汤能明显降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压,能明显升高复方降压片致低血压大鼠血压,提示桂枝汤对大鼠血压具有明显双向调节作用[17]。

1.2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焦宏[18]等用桂枝汤灌胃长期高脂饲料喂养引起的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14周后测定血清TC、TG、LDL—C,桂枝汤高浓度组作用强于阳性对照组(模型组加辛伐他汀灌胃),与模型组有显著差异;血浆ET和AngⅡ含量测定表明,桂枝汤高浓度组作用强于阳性对照组。结果表明桂枝汤可能通过降低血脂、内皮素和血管紧张素Ⅱ的水平,从而阻碍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

1.3保护心肌实验表明桂枝汤对高脂血症大鼠可改善脂代谢紊乱,改善微循环,可增加心肌供血,减轻心肌缺血损伤;对自发性糖尿病大鼠可对心肌胶原重构有一定改善作用,可减少炎症因子蓄积,桂枝汤对缺血受损心肌具有保护作用,防治糖尿病心肌损伤[19-22]。

1.4调节免疫作用周桂琴[23]等用Ⅱ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作为痹证模型,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标记小鼠小肠及PP结中:CD4+、CD8+T淋巴细胞及SIgA数量,用图像分析仪进行统计计算其含量,结果表明应用桂枝汤(高、低剂量)后,CD4+T淋巴细胞及SIgA数量明显升高,桂枝汤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说明桂枝汤可以增强痹证小鼠肠道黏膜免疫功能,从而可能诱导免疫耐受和免疫抑制。对痹症小鼠桂枝汤灌胃后外周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细胞计数及脾脏中T、B淋巴细胞增殖功能测定,桂枝汤能减少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的数量且对脾脏中T淋巴细胞的功能具有抑制作用,从而使免疫功能上调[24]。

1.5抗炎作用用桂枝汤对大鼠进行灌胃后,无菌条件下取腹主动脉血分离含药血清,将血清加入体外培养的经脂多糖诱导后的小鼠巨噬细胞株RAW264.7中,并测定其NO、TNF-α和IFN-β含量,结果显示桂枝汤含药血清不同剂量均可不同程度的降低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NO、TNF-α和IFN-β的分泌。表明桂枝汤可能是通过降低上述炎症因子的分泌而达到抗炎作用[25]。此外桂枝汤抑制炎症细胞因子的活性和炎症介质的含量,应是其抗炎作用的机理之一[26]。

2桂枝汤加减应用

2.1复发性口疮谭茂卿[27]等用78例复发性口疮患者进行自身对照研究,选用桂枝汤为主方,桂枝10g,白芍15g,生姜10g,大枣15枚(掰开),乌梅10g。根据辨证分型加味,胃火上炎加黄芩、黄连,心脾积热加滑石、灯芯草,脾虚湿困加苡仁、苍术,阴虚火旺加丹皮、地骨皮。脾肾阳虚加制附子、补骨脂,每日一剂,水煎服两次,分早晚两次服,临床痊愈21例,显效40例,有效12例,无效5例,连用5天。总有效(临床痊愈加显效加有效)率93.6%。虽然治疗时间过短,复发率较高,症状控制不理想,仍需长期辩证施治,但对于复发性口疮短期疗效显著。

2.2冠心病牛鹤丽[28]以57例诊断为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随机对照实验。对照组根据病情即口服或静点硝酸脂类药物、阿司匹林、立普妥,疗程5周。因现代药理学研究中桂枝、甘草相配伍辛甘化阳,心脉得阳气之温通而顺达;芍药、甘草相配伍缓急止痛,可解冠脉之痉挛,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桂枝汤治疗。心绞痛疗效、心电图疗效、临床症候总疗效比较,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显示桂枝汤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比单纯西药对照组疗效显著。

2.3围绝经期综合症秦岭[29]以桂枝汤加减治疗围绝经期综合症。因营卫失和是更年期病理变化的综合表现,调和营卫是从整体上调整脏腑阴阳,且营卫泌济津液功能的改变与围绝经期综合征神经内分泌存在相似的性质,故选用“敛阴和阳,调和营卫之总方”桂枝汤加减治疗围绝经期综合症。即选取37例病人以炙甘草、生姜各6g,桂枝、白芍、白术、当归各10g,大枣10枚,枣仁、木香各12g为基础,随症加减,每日1剂,水煎服,10天为1疗程,连用3—4个疗程。治疗结果为治愈18例,有效1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9.19%.

2.4荨麻疹于广莹[30]等用桂枝汤加减治疗荨麻疹46例。荨麻疹属中医“瘾疹”范畴,病因主要是风邪客于肌表,机体营卫不和。药以桂枝汤为主方,疹色白、遇风寒瘙痒明显者加防风、浮萍、荆芥、地肤子,疹色深红、心烦、舌红者加丹皮、赤芍、栀子,伴胸脘痞满、身重、舌苔黄厚者加苍术、薏苡仁、苦参,遇风寒或某物质敏感者加蝉蜕、乌梅、薄荷、防风。每日1剂,水煎2次,共取汁400mL,分两次服用。7天为一疗程,共用4个疗程。治愈20例,占42.5%;显效16例,占34.8%;有效7例,占15.2%;未愈3例,占6.5%;总有效率93.5%。龙涛[31]用桂枝汤治疗慢性荨麻疹58例,进行随机对照实验,实验组桂枝汤原方治疗,剂量不变,每日1剂,水煎2次后,药汁混合,早晚分服。对照组赛庚定2mg,3次/d,口服。全部病例均以20d为1疗程。结果显示,桂枝汤治疗慢性荨麻疹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2.5过敏性鼻炎过敏性鼻炎类似于中医的鼻鼽范畴,该病患者多为阳虚之体,正气不足,腠理疏松,卫表不固,风寒异气乘虚而入,犯及鼻窍,邪正相搏,肺气不得通调,津液停聚,壅滞鼻窍,遂致喷嚏,清涕。袁碧华[32]治疗60例过敏性鼻炎患者,用桂枝汤疏风发表,调和营卫。基本方:桂枝、白芍各15g,生姜3片,大枣10g,甘草6g。根据临床表现随证加减,痊愈24例,占40.00%;显效32例,占53.33%;无效4例,占6.66%,总有效率93.33%,尤其在改善鼻腔通气、喷嚏、清涕方面效果明显。

2.6汗证汗证是指因阴阳失调、营卫不和、腠理开阖不利引起汗液外泄的病证。桂枝汤有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之功效,可用于治疗汗证。杜文彪[33]用桂枝汤加减治疗38例汗证病人,以桂枝汤为主方。气虚者加黄芪、党参等以益气固表;汗多者加生龙骨、生牡蛎、浮小麦、糯稻根等以固涩敛汗;阳虚者加附片;肌腠疏松,表卫不固,易于感冒而汗出恶风者与玉屏风散合用。愈3l例,好转6例,无效l例,总有效为97.37%。赵才兴[34]桂枝汤为基础方加味治疗汗证患者156例,药物组成为桂枝12g,白芍15g,大枣10g,炙甘草6g,生姜10g,根据症状平素体虚易感冒者加黄芪,汗多者加枣皮,浮小麦,糯稻根。恶风寒者加白术、防风。心悸睡眠差者加煅龙骨,煅牡蛎,五味子。喜叹息、胸闷、胁胀不舒者加柴胡,香附,每天一剂,水煎分3次服,每次200mL,3天一疗程,两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估,治愈96例,好转54例,未愈6例,总有效率达96.2%。刘默[35]等用桂枝汤加为治疗40例产后汗证,妇科见汗多者为产后病,是因为产后失血过多,以致亡阴血虚,阳气偏旺,以致汗出。产生汗出的病机:亡阴血虚,阳气偏盛,即阴阳失调。治疗以调节阴阳为主。而桂枝汤的作用“桂枝汤外证得之,为解肌和营卫,内证得之,为化气调阴阳也。”故用桂枝汤内调和脾胃,以增进营卫之气的化生而和调阴阳,方药组成:桂枝9,白芍15g,生姜4片,大枣6枚,黄芪30g,防风9g,白术15g,五味子9g,川牛膝30g,焦三仙各9g,当归12g,甘草6g。加减:大便难,加麻子仁,肉苁蓉,重用当归。痉病,重用养阴药,加平肝熄风药如天麻、钩藤、自蒺藜。郁冒证加柴胡。结果27例患者服药5剂后痊愈,余13例患者服药10-15剂左右也全部治愈,治愈率100%。

2.7地图舌小儿地图舌为小儿气血阴阳失调的外在表现,也是小儿脏腑生理病理变化在舌部的反映。夏近宜[36]治疗38例小儿地图舌,方用桂枝汤(桂枝3g、白芍5g、甘草3g、生姜三片、红枣7枚)舌红少苔加北沙参、麦冬。大便秘结者加麻仁。盗汗者加龙骨、生牡砺。厌食者加川石解,炒内金。每日1剂,煎服2次。3岁以下每日1剂,煎1次分2次服。服药1周为一个疗程,一个疗程后38例地图舌消失21例,有效率为71%。

2.8心律失常心律失常属中医心悸、怔忡范畴。梁广和[37]以桂枝汤合方治疗心律失常60例,方用桂枝汤合生脉散加减。基本方:桂枝、苦参、白芍、人参、麦冬、当归各10g,五味子6g,丹参、玄参、炙甘草各15g,生地30g。随症加减,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温服。每位病人7天复诊1次。痊愈16例,显效29例,有效1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1.67%。

2.9肩手综合征中医理论认为,脑卒中后肢体偏瘫,经脉阻滞,寒湿易附关节,致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该病为本虚标实,本为脏腑功能失调引起的气衰血少,标为气滞血瘀,脉道不利所致的营卫失调。认为治疗上应以益气养血、通经和营为要。桂枝汤则能从阳引阴,令营卫二气交合感应,互根互用,有扶益中风后气血亏虚之不足、调和脑卒中并发肩手综合征时营卫不和、气滞血瘀之偏盛等功用。马云枝[38]等用桂枝汤加减配合针灸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50例,总有效率达到90.0%,其效果优于仅用针灸治疗的对照组,且桂枝汤加减应用对于缩短病程有重要意义。

2.10其他桂枝汤加减应用还可治疗慢性鼻窦炎、过敏性紫癜、皮肤瘙痒、虚劳、颈椎病、不安腿综合症,胃肠神经官能症等多种病证。

3结语

对于桂枝汤的研究已经相当广泛和深入。桂枝汤的临床作用广泛,并不仅限于治疗表证,《金匮要略论注》上言“桂枝汤,外证得之,解肌和营卫,内证得之,化气调阴阳”。桂枝汤的作用,相对偏于补益,相比而言更适用于疾病相对表现为虚者。中医在区分疾病上,最终可归为阴阳失调,可抓住桂枝汤可以外和营卫,内调阴阳的特点,而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

参考文献:

[1]齐云,霍海如,田甲丽,等.桂枝汤对发热及低体温大鼠下丘脑中腺苷酸环化酶和磷酸二酯酶活性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21(3):203-205.

[2]富杭育,贺玉琢,李晓芹,等.桂枝汤对汗腺分泌双向调节作用的探讨[J].中西医结合杂志,1991,1l(1):34.

[3]富杭育,周爱香,等.桂枝汤对体温双向调节作用机理探讨——对下丘脑5-羟色胺的影响[J].中药药理与临床,1995(2):1-4.

[4]富杭育,郭淑英,等.桂枝汤对体温双向调节作用的机理探讨——对下丘脑前列腺素E2的影响[J].刊名缺失,1994,14(2):667-669.

[5]富杭育,郭淑英,等.桂枝汤对体温双向调节作用的机理探讨——对蛙皮素作用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出版年缺失(期缺失):页码范围缺失.

[6]富杭育,郭淑英,等.桂枝汤对体温双向调节作用的机理探——对下丘脑神经降压素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作用的影响_[J].中国实用方剂学杂志,1995(1):11-14.

[7]富杭育,郭淑英,等.桂枝汤对体温双向调节作用机理探讨———对下丘脑和血浆中环核苷酸的影响[J].中药药理与临床,1994(4):1-4.

[8]富杭育,郭淑,等.桂枝汤对体温双向调节作用的机理探——对下丘脑乙酰胆碱和去甲肾上腺素作用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1996(2):8-10.

[9]李沧海,霍海如,等.桂枝汤对发热及低体温大鼠下丘脑15-羟基前列腺素脱氢酶活性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3,9(1):27-30.

[10]周军,李沧海,等.桂枝汤对发热大鼠下丘脑蛋白质组影响初探[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3,9(1):31-34.

[11]霍海如,谭余庆,周爱香,等.桂枝汤有效部位B对胃肠运动双向调节作用的实验研究Ⅵ一对cAMP、蛋白激酶A和C活性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5,11(4):51-54.

[12]谭余庆,霍海如,李晓芹,等.桂枝汤对胃肠运动双向调节作用的实验研究I对胃排空肠推进作用的影响[J].中药药理与临床,1997,13(6):1-3.

[13]谭余庆,霍海如,李晓芹,等.桂枝汤对胃肠运动双向调节作用的实验研究Ⅱ对胃动素、胃泌素含量的影响[J].中药药理与临床,1998,14(1):1-3.

[14]谭余庆,霍海如,李晓芹,等.桂枝汤对胃肠运动双向调节作用的实验研究Ⅲ对P物质含量的影响[J].中药药理与临床,1998,14(2):4—6.

[15]谭余庆,霍海如,李晓芹,等.桂枝汤对胃肠运动双向调节作用的实验研究Ⅳ对生长抑素含量的影响[J].中药药理与临床,1998,14(3):1-3.

[16]谭余庆,霍海如,李晓芹,等.桂枝汤对胃肠运动双向调节作用的实验研究V对血管活性肠肽含量的影响[J].中药药理与临床,1998,14(4):1-3.

[17]秦彩玲,刘婷,张毅,等.桂枝汤对大鼠血压双向调节作用及其有效部位探讨[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1,7(4):20-23.

[18]焦宏,杜会博,陈彦静,等.桂枝汤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管活性物质的影响河北北方学院学报(医学版),2009,26(2):4-6.

[19]焦宏,杜会博,陈彦静,等.桂枝汤对改善高脂血症心肌缺血大鼠微循环的作用[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1,19(12):984-988.

[20]焦宏,陈彦静,鞠大宏,等.桂枝汤对高脂血症心肌缺血大鼠心肌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1,17(3):279-281.

[21]李晓,姜萍,徐云生,等.桂枝汤对自发性糖尿病大鼠心肌胶原重构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9,24(8):1068-1070.

[22]姜萍,李晓,姜月华.桂枝汤对自发性糖尿病大鼠炎症因子及心肌损伤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0,16(13):116-119.

[23]周桂琴,肖诚,周静,张丽坤,等.桂枝汤对痹证(胶原诱导免疫性关节炎)小鼠肠黏膜免疫系统中CD4+、CD8+T淋巴细胞及SIgA数量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24(4):336-338.

[24]周桂琴,张浩,周静,张丽坤,等桂枝汤对痹证小鼠T淋巴细胞的调节作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4,10(3):47-48.

[25]赵保胜,霍海如,李兰芳,等.桂枝汤对小鼠巨噬细胞株分泌炎症因子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6,12(10):23-25.

[26]周军,方素萍,齐云,等.桂枝汤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的防治作用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2000,16(6):1-3.

[27]谭茂卿,陈振超.桂枝汤治疗复发性口疮的临床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9,8(8):137-138.

[28]牛鹤丽,刘东方.桂枝汤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2,09(21):164.

[29]秦岭.桂枝汤为主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37例[J].山西中医,2011,27(1):22.

[30]于广莹,耿振华.桂枝汤加减治疗荨麻疹46例[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2,28(12):1007.

[31]龙涛,杨祖丽.桂枝汤治疗慢性荨麻疹58例疗效观察[J].职业与健康,2004,20(8):98.

[32]袁碧华.桂枝汤治疗过敏性鼻炎60例[J].四川中医,2009,27(5):114

[33]杜文彪.桂枝汤加减治疗汗证38例临床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7,28(6):26.

[34]赵才兴.桂枝汤加味治疗汗证156例疗效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1,9(4):99-100.

[35]刘默,张新华,时学芳.桂枝汤加味治疗产后汗证[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4,17(7):809.

[36]夏近宜.桂枝汤治小儿地图舌38例[J].上海中医药杂志,1995(3):11.

[37]梁广和.桂枝汤合方辨证治疗心律失常60例[J].四川中医,2003,21(6):37-38.

[38]马云枝,沈晓明.桂枝汤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50例[J].中国临床康复,2004,8(1):166.

作者简介:

齐豫女(1990),现为广州中医药大学在读硕士,伤寒论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