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抗菌药物联合应用浅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12-22
/ 1

门诊抗菌药物联合应用浅析

戴继荣

戴继荣(新疆伊犁州奎屯医院药剂科833200)

【中图分类号】R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28-0054-02

【摘要】就现有门诊各种抗菌药物联合应用的基本情况及存在问题讨论原因,提出抗菌药物联合应用既不能被传统观念所束缚,也不能因出现一种新理论就盲从用药。因此临床在选择联合用药是需要慎重考虑,掌握适应症,使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真

正做到它应有的意义。

【关键词】抗菌药物联合应用

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是指应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抗菌药物,临床上多用一种抗菌药物即可控制感染,但在以下情况可采用联合应用:(1)病原未查明的严重感染;(2)单一抗菌药吾不能控制的严重混合感染;(3)单一抗菌药吾不能控制的严重感染;(4)需较长期用药的患者,但细菌有可能产生耐药性者;(5)减少药物毒性反应[1]。但在现实工作中往往不能做到以上五点,现就抗菌药物联合应用的情况进行讨论。

1抗菌药物联合应用的理论依据

抗菌药物联合应用在药效学方面表现为无关、相加、协同和拮抗四种作用。繁殖期杀菌剂与静止期杀菌剂联用可出现协同作用,繁殖期杀菌剂与快速抑菌剂联用可出现拮抗作用,快速抑菌剂与慢速抑菌剂联用可出现相加作用,繁殖期杀菌剂与慢速抑菌剂联用可出现无关或相加作用[2]。

2分析与讨论

2.1联合用药的用药指征不明确,病原学检查过低门诊感染性病例通常为轻中度感染,没有联合用药指征,未遵循可用一种药物治疗时就不用两种药物的原则。其中急诊科应用例数最多与其诊治特点有关。急诊的诊断和治疗间隔时间较短,缺少必要检测手段来确认病情,使在治疗时带有更多主观随意性。对于治疗性应用抗菌药物应以病原学检查结果为基础,但医生对病原学检查及药敏试验未予以足够重视,多以经验用药。

2.2

抗菌药物联合应用针对性不强,应用起点高和非首选药物常用抗菌药有丰富的临床实践基础,且在安全性、有效性、价格低廉等方面具有优势。但通过调查,喹诺酮类和头孢菌素等广谱、高效抗菌药物应用偏多。这些药物对常见致病菌覆盖率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多用于中-重度感染。

2.3

抗菌药物用法用量不合理超剂量使用现象普遍存在,如左氧氟沙星片1.0g/次,2次/日;头孢西丁4.0g/次;克林霉素1.8g/次等,而喹诺酮类药物剂量过高时,易产生中枢神经系统副作用[3]。尤其对于治疗单纯性下尿路感染时,由于尿药浓度远高于血药浓度,则可应用较小剂量(治疗剂量范围低限)。对于时间依赖性药物采用每日一次用药,如克林霉素1次/日;美洛西林1次/日等。

2.4

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存在不合理现象繁殖期杀菌剂可作用于细菌细胞壁转肽酶造成细胞壁缺损,而利于静止期杀菌剂进入细菌内作用于靶位发挥作用。如.-内酰胺类与庆大合用产生协同作用。但也有文献报道两者联用对治疗革兰阴性菌感染并无优势[4]。快速抑菌剂快速阻断了细菌细胞蛋白质合成使细菌处于静止状态致使作用于细菌繁殖期的一类药物活性减弱,因此在很多书上都是不推荐使用的。但此两类药物联用还是有争议的,有文献报道两者联用产生的效果与剂量、给药顺序有关且可扩大抗菌谱[5]。同类抗菌药物可合用,但作用机制或作用方式相同的抗菌药物合用,可增加毒性或因诱导灭活酶的产生或竞争同一靶位而出现拮抗现象。如氨基糖苷类彼此间合用可增加毒性。大环内酯类与林可霉素类因其作用机制相似,合用时药物相互竞争相近的靶位出现拮抗作用。头孢菌素类与喹诺酮类广谱、高效抗菌药物联用可增加细菌耐药性和二重感染的机会,导致细菌耐药率上升,应避免广谱抗菌药之间联用。

3结论

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既不能被传统观念所束缚,也不能因出现一种新理论就盲从用药。不恰当的联合用药不仅不会起到期望的疗效,还会加重医疗负担和不良反应,引起二重感染,甚至因为拮抗作用减弱疗效。因此临床在选择联合用药是需要慎重考虑,掌握适应症,加强必要辅助检测手段和病原学检测,药敏试验等的应用,来提高诊断质量,并提高医师合理用药的认识水平,使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真正做到治疗严重混合感染,扩大抗菌谱,减少耐药发生和减轻毒副作用。

参考文献

[1]夏国俊主编.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152.

[2]杨宝峰主编.药理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392.

[3]钱之玉,晁若冰主编.药学专业知识(一)(国家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应试指南)[M].第二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50.

[4]郑宝英,张杰.抗生素的联合用药[J].中国抗生素杂志,2007,3(32):324.

[5]阳怡,白兆平.繁殖期杀菌药与快速抑菌药的联合应用[J].中国药师,2007,10(2):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