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活动在降低ICU输液空水率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ICU输液空水率中的应用

夏玲霞郭秀荣陈琳徐丽琳孙利敏

夏玲霞郭秀荣陈琳徐丽琳孙利敏(安徽亳州市人民医院236800)

【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ICU输液空水(液体输完未及时更换补液)率中的应用。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按照品管圈活动步骤,运用质量管理工具,对ICU输液空水问题进行改进,将改进前与改进后进行比较。结果:ICU输液空水率由原来的6.27%变为1.15%,空水现象明显减少(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对降低ICU输液空水率有很好的效果,同时提高了护士的护理管理的参与意识和工作积极性。

【关键词】品管圈ICU静脉输液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6-0279-02

品管圈(qualitycontrolcircle,QCC)就是由相同、相近或互补性质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数人一圈的活动团队,通过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活用科学统计工具及品管手法,来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及课题[1]。我院ICU针对患者静脉输液频繁出现输液下空未及时更换的现象,于2013年8月至2013年11月开展了以“降低ICU输液空水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我院ICU开放床位15张,现有护理人员37人,其中男3人,女34人,年龄21-36岁,平均年龄26岁;学历:大专34人,本科11人。2013年9月5号-9月15号,ICU科静脉输液更换频次1276次,出现输液下空未及时更换80次,输液空水率达6.27%改进成果后,相同时间内收集科室静脉输液更换频次为1396次,输液空水16次,空水率达1.15%。

2开展品管圈活动具体方法

2.1成立品管圈小组于2013年8月,在护士会议上实行自愿报名,成立品管圈,推选出一名辅导员(护理部主任)和一名圈长(ICU护士长),圈员7名,其中副主任护师一名,主管护师两名,护师3名,平均年龄29岁,圈会上讨论确定圈名为“守护圈”。

2.2主题选定召开圈会,采用头脑风暴法,发挥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提出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对大家提出的问题,根据迫切性、圈能力、上级政策、可行性等,采用“5、3、1”评分法进行汇总,得出本次活动的主题:降低ICU输液空水率。

2.3制定计划根据品管圈活动步骤,安排具体时间、人员分工等,制定活动计划表,绘制甘特图。

2.4现状调查及原因分析采用自制调查表进行静脉输液现状调查,收集2013年9月5号到9月15号在ICU进行静脉输液的所有液体,结果显示:输液更换频次为1276次,出现静脉输液空水未及时更换的有80次,输液空水率达到了6.27%。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汇总,采用头脑风暴法,进行要因分析,再对问题进行分类,算出累计百分比,绘制柏拉图,找出需要改善的问题。如图1所示,得出要解决的问题分别为:护理人员输液安全意识缺乏、特殊时段(治疗、交接班、吃饭)、护理人员年轻化。

(图2圈员综合能力雷达图)

2.5目标设定根据现状调查结果,拟定改善目标。目标值=现状值-改善值(现状值*改善重点*圈员能力)[2]。改善重点见图一,圈能力是由全体圈员采用“5、3、1”自我评价法,共同制定,经过计算,设定同期目标:输液空水出现例数为22次。

2.6对策拟定与实施护理人员输液安全意识缺乏及护理人员年轻化方面,主要原因是输液规范、制度不健全,安全意识淡漠。对此我们根据PDCA循环逐一完成,首先制定ICU输液规范、流程及要求,并及时在全科范围内培训,讲述ICU输液的特殊性及输液的重要性,明确工作重点,细化流程,加强督查,提高护理人员的主动观察意识。加强重点时段的管理,合理排班,增加重点时段的护理人力,及时修订各班次的职责,对于特别忙时(护理人员不足时),及时向护理部汇报,及时补充人力。

2.7效果确认对策实施后,统计同期进行输液调查更换频次为1396次,输液空水未及时更换例数为16次,输液空水率为1.15%。将实施后效果与目标值进行比较,明确品管圈活动的有形成果和间接无形成果。经计算,判断有形成果目标达到(见表1);圈员的综合能力提高(见图2)

表1品管圈活动前后ICU静脉输液空水情况比较

时间液体更换频次(次)空水发生例数(例)空水发生率(%)

改善前9.5-9.151276806.27

改善后10.7-10.171396161.15

x2值=50.522P值<0.05

2.8标准化通过品管圈活动,我科修订了输液规范,并在科室管

理中落实,并将输液空水现象列入科室质量检查的标准中,形成长效机制。

3讨论

3.1品管圈活动降低了ICU静脉输液的空水率静脉输液是护理中最常用的一项技术操作,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护士的技术水平,并反映出护理质量的优劣。而在基层医院ICU,静脉输液泵等设备未普及情况下,静脉输液量大,也无家人陪护,护理人员往往在操作、治疗、抢救过程中,一抬头发现静脉输液液体下空未及时更换的现象频繁出现,即使严要求也经常出现。针对此问题,品管圈小组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找出根本原因,制定对策表一一落实,通过效果确认、评价、结果示ICU静脉输液空水率由原来的6.27%降至1.15%,取得很好的效果,科室将存在的问题进行标准化管理,做到持续改进。

3.2品管圈的应用降低了护理缺陷发生率护理缺陷是指在护理活动过程中,因责任心不强、工作疏忽,未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或违反操作规程等原因出现的工作失误,但未造成严重后果的护理行为[3]。在连续输液过程中,液面监控是静脉输液质量考评项目之一[4]。结合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我科规定莫非氏滴管内液量减少到莫非氏滴管容积的50%作为最佳液体更换时机的下限[5]。此次品管圈的应用,有效降低了空水率的发生,减少因此造成的不良事件。成为有效提升护理质量的手段。

3.3品管圈在降低空水率中的应用可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相关研究表明,84.12%的住院输液患者担心液体更换不及时[6]。尤其ICU患者住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无家属陪护,更容易加重心理负担。空水率的有效降低不仅提高了输液质量,而且较少患者因更换液体不及时造成的不满,进一步提高了住院患者满意度。

3.4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品管圈活动让护理人员真正找到主人翁的感觉,管理上由被动转向主动,充分调动圈员们分析、解决问题的主动性。本次活动采用头脑风暴法,大大的提高了护士们的工作能动性。由图2可以看出这种无形的成效,充分调动了圈员的积极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意识、品管手法运用、责任与荣誉感等,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从而提高了护理质量。

3.5本次品管圈活动存在的不足没有查到关于静脉输液空水率的相关目标值的文献;在资料收集过程中,由于会碰到抢救病人,可能存在漏记现象。在以后的工作中将会不断的进行“对策实施”与“效果确认”,确保静脉输液安全。

参考文献

[1]刘庭芳,刘勇.中国医院品管圈操作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3.

[2]许晨耘,柯雅娟,陈茹妹,等.品管圈活动在手术病理标本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1):20-23.

[3]周丽娟,曹丽.现代护理管理[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97-98.

[4]陈巧玲,全小明.静脉输液护理风险管理的方法与效果[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28(7):14-15.

[5]毕娜,王建荣,焦卫红.连续静脉输液最佳液体更换时机确定及评价[J].护理管理杂志.2013(1):62-63.

[6]赵轶煊.内科静脉输液患者安全需求调查研究[J].吉林医学,2011,32(29):6239-6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