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数学优质课的别类释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4-14
/ 2

对数学优质课的别类释读

康霞

康霞

【摘要】:前一段时间我有幸参加了本县数学优质课的评选工作,心里颇不宁静。唐太宗李世民曾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我觉得,如若教师能以课为镜,则可以促其成长。认真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过程,是教师本身专业成长的必经通道。下面是我对本次优质课的一些解读和思考。

【关键词】:力量疑惑教学

本次优质课执教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概率初步”中的“可能性的大小”。

情景1师:通过本节课的,大家一定有很多想法和体会。下面请同学们畅所欲言,交流一下你们的所得和疑惑之处。

生1:生活中很多有关福利摸彩的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知道中奖的可能性很小很小,因此我再也不会去摸彩,也劝告同学们今后一定不要去摸彩。(听课的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大笑)

师:说得很好,学以致用。下面哪位同学再来-------

解读:很多年来,我们就在教育理论书里看到这样耳熟能详的话:“思想教育要寓于学科教学之中”。而教育中“教”全“育”缺的现象是每一教育者有目共睹的事实。我们常常抱怨现在的孩子缺少爱心,没有责任感,不懂感恩、奉献,更不明白做人的道理。溯本追源,我们教师难辞其咎。要知道,思想教育不是空洞的说教,它的意义更多地体现在教师的一个眼神,一句话,一个手势上。本节课中老师如能随势引导学生:生活中的摸奖,多是福利奖,中奖并不是目的,而是尽己之力回馈社会,为更多的人奉献一份爱心。如此,对完善学生的人格,意义是深远。言不在多,贵在精当;语不在长,贵在适时。这样,学生不仅懂得了知识的物质价值,更重要的是意在“知”外,体会到做人的精神价值。只有“我为人人”的风险,才有“人人为我”的和谐。就像刘良华教授所言:教师,要让学生站在世界精神的屋脊!

我为这位教师惋惜!更为这些学生叹息!

这些优质课无一例外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流畅、完美,可以说一气呵成。老师提问,学生对答如流;探究未结束,结果已成竹;课堂小结,学生说“老师话”,详尽全面。课后,我与部分听课的学生闲谈时得知,上课前,讲课老师大多到班上做了准备:将一些关键问题和答案事先给了指定的好学生,所学知识也已在该老师的指导下做了预习......,学生还给我看了手中讲课老师写好的小结、答案,对此也是一副见怪不怪,尽在意料之中的平淡。

情景2(学生起来对这节课内容进行个性小结)

生:首先,我应该感谢老师,教会了我很多知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老师的知识比我的多得多!

解读:新课程强调课堂教学是预设和生成的整合。一堂好课既要有巧妙的预设,又要有生动的生成。纵观这些优质课,为了减少生成和预设的矛盾,达到自我调控、演绎的完满,往往剥夺了学生生成的权利,剥夺了他们作为一个有个性的发现者、探索者、研究者的需要。实际上对于某些数学概念或性质,教师讲得再清楚、在详尽,也未必能代替学生按自己的方式理解。学生不发表自己的意见,未必那些模糊认识就不存在。理解上的“似是而非”、、“异彩纷呈”,正是学生个性化解读内化为智慧和品质的重要过程。我国数学教育家刘景坤曾说:“凡是难学的概念,往往是学生自己悟出来的,而不是我教会的!”

得处即是失处!正是这些过于流畅、圆满的预设,消弱了课堂的鲜活和生动,使课堂徒有“温度”,少了“深度”,虽热闹、喧哗,却因缺少思维的力度和触及学生灵性的生成,显得华美、苍白。情景2则是预设之外的一个小插曲,学生发自内心、与本节知识貌似无关的小结,却意外地感动了与课的每一位教师。只有真实的生成,才能使这样的感动在我们的课堂里俯拾皆是。因此,好的课堂不仅要把生成权给学生,还要把预设权还给学生,让知识在自主的学习氛围中自然增值。

解读:在这些优质课中,不乏类似尴尬的问题出现,如有位老师问:知道飞人刘翔的110米栏成绩吗。学生膛目结舌,无言以对。倒是那些纯数学问题,学生对答如流。新课标倡导:人人学有用的数学。而在实际数学教学中,我们仍是采用超常的课时、超重的作业、大量的练习将学生囿于课堂。由于对现实生活接触很少,学生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的能力低的可怜,他们眼中的数学是平面化的,是大人们设计的一个数学游戏,而不是立体的、生动的、充满生活气息的,除了生活考试的必须,他们不知道这些证明、计算可以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什么。建筑大师、教育家梁思成曾要求学生在看戏的时候关心剧场的设计,在运动场上关心跑道的倾斜度,就是提倡把专家的眼光渗透到娱乐中去。我们要让学生了解:绝非只有教科书中才有知识,不能对周围事物熟视无睹,不能对自己的无知心安理得。在这方面,我觉得特级教师张思明老师堪称我们的一把标尺。

情景4在玩“转盘游戏”时不少老师是这样设计的:用电脑设计转盘游戏,挑男女各一名学生到桌前操控游戏。所谓游戏,就是男女两名学生换着点电脑热键,台下的学生看电脑演示记录结果,从而比较可能性大小。

解读: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日趋普及,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越来越被更多的教师所青睐,甚至形成了“无多媒体不成优质课、公开课”的局面。一粒沙子里看世界,就这节课的内容和实际教学效果而言,这个转盘游戏是学生玩惯且易操作的游戏,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课前自己动手制作,课上亲自实验探究。如此大费周折采用电脑演示,不仅游戏变得单调、沉闷,而且降低了学生探究的参与度,很拙劣的一种预设,不是吗?我们知道,使用多媒体的目的是化难为易,变抽象为直观,而优质课中的多媒体却沦为一种包装,一种作秀的手段,这不能不说是多媒体教学的一个误区。多媒体——教具而已。善用之,如虎添翼;不善用之,削足适履。传统并不意味着落后,现代并不意味着先进,在先进的教学手段也替代不了教师对教材的深入钻研和发掘,替代不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体验。古人云:“尽小者大,积微者著。”穿越雷同的教学程式,在实践中生长理论,从理论中汲取创新课堂的力量。再有,教师的文化素养、人文情怀是教育艺术、教育智慧生长的土壤,很难通过“培训”和“灌输”来提升,靠的是日积月累的“浸润”和“孕育”。只有从内心里去萌发、生长,我们才能真正成为“不言而教”、博大深厚的师者。

(河北省青县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