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育教学改革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9-19
/ 1

浅谈体育教学改革

刘永晨

江苏省欢口育英初级中学刘永晨

改革中、小学体育教学,首先要转变观念,树立体育与健康教育结合、科学锻炼与合理营养并重的观念。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增进学生健康、增强体质。

要转变片面强调教师主导作用的观念,树立既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观念。就要想办法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教学中来,积极的配合和练习,最终才能达到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要让学生成为教学目标的核心。转变为升学服务、为比赛服务的目的观,树立为学生素质服务的目的观。转变只有升学的人能成才、运动尖子才是人才的观念,树立指导、培育全体学生成才的观念。

要转变以考分、升学率、运动成绩、名次为评价标准的质量观,树立以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水平为标准的质量观。转变重尖子轻全体、重知识轻能力、重灌输轻启发、重教师教轻学生学的教学观,树立面向全体、打好基础、发展能力的教学观。转变单纯的、挟窄的学校体育观念,树立与社会与终身体育接轨的观念。从老师、器材设备各自利用的观念,转变为共享的观念。

其次要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实施体育素质教育、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只有建设一支素质高、业务精、勤奋实干、懂得实施素质教育的教师队伍,才能把实施素质教育的进一步落到实处,把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作为教师培训的重点。因此,应有针对性地采取有力措施。

第三,要加强体育课程、教材建设和改革,进一步建立、完善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体育课程和教材是实施体育素质教育的核心。在对现行课程教材进行深入调查研究、总结的基础上,要进行课程教材建没与改革的设汁与实验,要确定符合培养21世纪人才和素质教育要求的中小学体育目标和体育教学目标体系,处理好根本目标与多元目标、共性目标和个性目标、定性目标与量化目标的关系。目标要有可操作性和可评估性。体育课程内容改革,要从国情和学校实际条件出发,针对学生的年龄、性别特征,体育与健康教育结合,注重体育意识、能力的培养。对不适应的内容进行调整、改革,进一步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符合中小学体育目标的体育课程、教材体系。

第四,要继续深化体育教学模式、方法、手段和考评方法的改革。体育教学模式、方法、考评方法和教学思想是密不可分的。我们要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围绕生动、活泼、主动、创新、实践能力进行改革。体育教学模式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要研究各种模式的特征和应用,要多种模式共存、互相借鉴,不要绝对化。要改革单一的模式为多种模式共存,灵活、交叉应用目标教学、情境教学、愉快教学、程序教学、主动教学等。体育教学组织、方法、手段、考核评价,要根据国情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使严密组织教学与生动、活泼、主动结合,活动与思考、创造结合,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结合,教法与学法结合,共性方法与个别方法结合,指导性组合与自由组合结合,刻苦、认真学习与体验宽松、和谐、乐趣结合。要给学生留出思考、判断、选择、评论、创造、互助的空间,充分发挥小群体作用、学生骨干作用。体育教学的模式、方法和考评方法的应用,要促进学生形象思维的发展,培养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