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青春的尴尬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1-11
/ 3

走过青春的尴尬

王玲

——浅谈我国青春偶像剧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王玲大连职工大学远程教育中心116000

摘要本论文主要分为三大部分,分别是青春偶像剧尴尬现状及其形成的主要原因,中国青春偶像剧的发展方向,最后是结论。国产青春偶像剧的创意空间还是很大的,关键是借鉴他人之长,并融合自身的特色,向日韩剧学习编织梦幻故事的秘诀,同时又要植根于中国青年的现实生活与生存状态,才能走出一条中国本土化的青春剧之路。

关键词青春偶像剧大众文化属性娱乐性艺术

一、我国青春偶像剧目前的现状

(一)我国青春偶像剧呈现的共同点

青春偶像剧是一个国家流行文化的代名词,最容易跨越不同的文化障碍。它的核心就是反映当下年轻人的生活,表达年轻人对爱情、事业的生活态度。如果对中国内地的青春偶像剧现状细加分析,目前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1.题材以爱情内容为主。当下青年人的喜好、心态促成了青春偶像剧的兴起,尤其是进入“视觉文化”时代,以“青春与爱情”作为母题的青春偶像剧成为炙手可热的题材。2007年推出的《我们遥远的青春》,以女主人公周蒙19岁到29岁的感情经历为主线,在广阔的时间和空间背景下,展现了一群人从爱情到生活,从青春花开到花落的人生故事,讲述了三对情侣的理想、爱情、婚姻以及与社会、现实的矛盾。电视连续剧《幸福在哪里》、《一米阳光》、《就像美丽的蝴蝶飞》无一不是以爱情为主旋律。

2.形式体现唯美倾向。青春偶像剧中有一些传统的被年轻人认可的因素,如青春靓丽的演员、精美的服饰、好看的画面、美丽精致的场景环境等。如2005年拍摄的《巴黎恋歌》是一部以音乐为主线的唯美的青春偶像剧。巴黎艾菲尔铁塔,美丽的塞纳河,动听的音乐,一首小提琴与钢琴的完美协奏曲,无不体现出唯美主义的倾向。再如《一米阳光》投资逾千万元,外景拍摄横跨中国、加拿大两个疆域广阔的大国。五个主要外景地的选择可谓颇具匠心:中国的上海和加拿大的多伦多表现着现代文明的辉煌和大都市的时尚消费,中国的世界文化名城丽江与加拿大的观光胜地温哥华和维多利亚岛则代表了两国最有魅力的旅游资源,给人以画面美的享受。

3.受众多为年轻男女。青春偶像剧基本表现形态是以偶像人物和青春情感为基本聚焦点。从叙事接受的角度看,中国内地青春偶像剧由内在文化意蕴所引发的民族审美接受心理,在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中产生强烈的共鸣。青春偶像剧青春故事的表现,靓丽青春的魅力,给予少男少女梦幻世界的满足天地。无疑,青春偶像剧主要招引的观众是青年男女,它的市场定位是青少年,是为满足青少年对偶像的崇拜心理而制作出来的电视剧。对于受众来说,偶像代表人们超越现实的渴望,人们把自己难以企及的梦想寄托在所崇拜的人物身上,而偶像本身也是通过想象对现实人物理想化的结果,青春偶像剧带有梦幻般的色彩,表现青年人心中的彩虹。

(二)我国青春偶像剧呈现的尴尬缺陷及形成原因

1、人物表现肤浅、造作

青春偶像剧,顾名思义,青春靓丽,充满活力,讲述着年轻人的故事,更需要有号召力的年轻偶像演员的加盟,这样才能使少男少女成为其最忠实的观众。可是,国内的偶像派演员总是肤浅地令人惊异,不仅表现力颇为勉强,还有徒有其表的花瓶之嫌,甚至有很多当红歌星、名模、主持人“友情客串”,不仅毫无演技,且投入的程度也令人失望,最终只能以三个字来形容——“脸谱化”!这样,国内青春偶像剧还未经历过繁华,就已经有了江郎才尽的味道,只剩下矫情造作和僵硬的模式。因此,一句流行在年轻人中间的时髦话就成了此时此刻的真实写照:“偶像”——“呕吐对象”!中国的青春偶像剧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偶像。青春、个性、包装加演技是一个偶像诞生的必备条件。日剧每年都会推出大量的青春偶像,他们大多是真正的年轻并各有独特的气质。尤其是女演员,往往“美丽得如同一场绮梦,纯净得就似一碗心灵清汤,让观众摆脱失落,重新振作,再度投入残酷的现实当中”。中国这种演员很少见,许多过了30岁的人还被称为青春偶像,再加上在文艺圈的阅历和经历,要她们作出纯情状、清新状的确不大容易。失去青春资本,又缺少纯真心境的中国偶像们想要得到年轻人的青睐真是难事一桩。

偶像不能仅仅是脸蛋好看,演技也非常重要。国内所谓的偶像们科班出来的比较多,日剧的偶像都没有经过什么正式的学校训练,一般都是经纪公司负责培训。正因为如此,日剧的偶像们没有一些条条框框的束缚,他们的表演通常亲切自然,仿佛不是他们在表现生活,而是生活诞生在他们的故事里。备受日剧迷宠爱的木村拓哉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无论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他都收放自如,同时又带着自己独特的魅力。青春偶像剧的风格就是轻松自然,中国的演员也许该摆脱那些书本的条条框框,学学放松。

2、剧情简单、浮夸。

如今的青春偶像剧剧本创作走入死胡同,所有的剧情除了爱情还是爱情,男女主人公每天除了恋爱还是恋爱。很多电视剧仅需十来集就可以结束的电视剧,却动辄二、三十集,靠着这些简单浮躁的故事,凭空被不断拉长,而其实这些情节只能显得乏味、弱智,充其量不过是导演制片为了捞回成本的伎俩罢了。

编剧也缺乏有激情和想像力,中剧的失败,其原因不在于没有精致的外景,靓丽的偶像,而恰恰是在于我们的编剧。他们要么全盘照搬,要么只学皮毛、不学精髓,要么闭上眼睛,谁都不学,高喊开创“中国特色”的青春偶像剧之路,把青春偶像剧搞得乌烟瘴气。

3、生搬硬套、盲目抄袭。

之所以会形成目前的局面,主要是我们的制作人对偶像剧的认识过于表面化。如果从我们对偶像剧的接受渠道上看,大致都是近年风靡东南亚的日剧与韩剧,国内偶像剧带有明显的抄袭痕迹。由于没有日、韩制作者们那样丰富的经验,所以,国产偶像剧大致停留在表面的、初级的模仿上,只能达到某种画面的漂亮。但是,只有美丽与时尚的外表并不能吸引人。

加上故事内容严重脱离生活实际,不是让主角住五星级酒店吃西餐,就是让主角的房子装饰得像个专卖店,整部戏就好象在走秀场。没有任何依据、与现实也没有多大关系的这种空中楼阁式的创作,就决定了故事与人物表演的苍白,形成剧情水分过多、拖沓冗长、没有心理依据的可笑场面。不禁感慨,难道我们的社会就没有爱情吗?!

4、制作手段单薄、粗糙

青春偶像剧应该是一盘“色、香、味”俱全的大餐,如果说青春偶像是“色”,故事情节是“味”的话,那么音乐就是“香”了。生活在音乐电视环境下的现代年轻人是视觉化的“动物”,日剧恰恰满足了他们的欲望。日剧导演对作品的精雕细琢体现在剧中每一个画面、每一个镜头、每一缕光影、每一段音乐上,他们甚至要求作品从片头音乐响起的第一秒起就要深深抓住观众。相比之下,也许是因为资金、导演等多方面的因素,中剧就显得粗糙多了。无论是摄像机的运动,角度的变化,或是后期的剪辑都显得单调单薄,难怪有人说日剧需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需要全身心的投入,而中剧只要闭着眼晴听就没有任何问题了。

二、中国青春偶像剧发展的方向

1.开发多种题材,丰富亚剧种,避免简单雷同。

我们必须明确青春偶像剧的观众定位,进而明确青春剧本身的定位。青春偶像剧主要讲述年轻人的故事即关于青春的故事,这毋庸置疑。但主人公也不一定非要是大学生或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毕业生或者30岁以下的人。青春是一种状态,有美丽与纯真,也有理想与活力、迷茫与困惑,有激情冲动的一面也有理性思索的一面,青春不可避免地拥有爱情,同时也拥有友情与亲情,有择业就业、独立生存的困扰,有人生抉择、情感抉择的困惑以及创业守业的艰辛⋯⋯青春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有白领阶层的青春,也有灰领、蓝领阶层的青春,有十七八岁的青春也有二十七八岁的青春,有城市里的青春,也有农村里的青春,更有从农村奋斗到城市的青春,有一帆风顺的青春,更有曲折磨砺的青春。因此,青春偶像剧也应该衍生出不同领域、不同倾向、不同风格的多种类型与样式。而不能一味地以日韩风格为正宗,认为非日韩模式即非青春剧,即将不受欢迎。同样,青春偶像剧的样式多元化了,观众定位也就相应明确了,可以相应投放到不同的频道与不同的时段。总之,中国青春偶像剧的定位应尝试多元化,从而实现产品类型的丰富,以避免单调雷同的局面。

2.以剧作为本,以现实为根,力求本土化与真实性。

中国青春偶像剧的出路首先在于纠正对于青春偶像剧过于表面化的认识,然后才能拓宽题材领域与风格,拓宽青春偶像剧的样式,使之本土化。本土化最核心的要求是展现本土的生存环境,本族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以至文化心理等等。要想实现本土化,必须从剧作入手,以中国当代青年的现实生活状态为根本,力求展现中国当代青年的生存状态和精神面貌,让观众切实感觉到这确实是中国青年的故事。也只有植根于现实生活的肥沃土壤,才能找到丰富的故事情节源,才能找到许许多多具有时代特征和传统特征的细节场面,才能将故事讲述得生动曲折。从这个意义上而言,本土化也就是一种真实性、真实化。

在文化转型时期的中国,当代青年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已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他们与同龄人、与尊长、与社会、与自然的关系,他们的生存环境和理想憧憬,都已经不同于上一代人。比如,全方位的竞争压力,物质与精神追求的矛盾以及抉择的困惑,理想失落的迷茫与挣扎,富于创造性与自主性等等,再比如“郁闷”这样的时下青年普遍使用的口头禅“,月光王子”“、月光公主”之类的新新人类等等,这里面有太多的内容值得我们去关注去发掘去探讨。中国的青春偶像剧不仅应该是国际社会了解中国青年的一扇窗口,而且应该成为中老年观众了解当代青年的一个重要渠道。如能切实解决好本土化与真实性问题,并积极开发多种亚剧种形式,中国的青春偶像剧将大有可为。

最后,尽管贴近现实将是中国青春偶像剧发展的必由之路,但在关注现实的基础之上必须强调一点,那就是青春偶像剧的首要功能是娱乐大众,情节性、观赏性始终是第一位的,而且要有一定的超越现实的理想精神和浪漫气质,因为它是青春剧。

三、总结

青春偶像剧相对于韩日,无论是模仿、包装靓丽豪华都不是中国青春偶像剧发展的关键所在。关键是借鉴他人之长,并融合自身的特色,向日韩剧学习编织梦幻故事的秘诀,同时又要植根于中国青年的现实生活与生存状态,才能走出一条中国本土化的青春剧之路。

参考文献

【1】金震茅《中国内地青春偶像剧的现状、特点及发展趋向》

【2】周涌、冯欣《在想象与现实之间飞行:中国青春偶像剧研究》

【3】陈丹雯《青春偶像剧的界定》

【4】李英培《国内青春偶像剧的梳理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