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服饰图案课程中的创新能力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3-13
/ 2

浅论服饰图案课程中的创新能力培养

于宏卫

浅论服饰图案课程中的创新能力培养

于宏卫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

图案是指为达到一定目的而规划的设计方案和图样。狭义上讲,图案是指某种有装饰意味的、有一定结构布局的图形纹样。

20世纪30年代,老一辈美术教育家庞薰琴、雷圭元等人从国外引进现代图案概念,至今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教学体系,图案以其独特的装饰性,在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尤其在服装设计中,图案以其美化、表意、寄情、点缀、烘托、渲染、创造时尚符号而备受设计师推崇,成为进行时尚设计的重要手段之一,极大美化了人们的生活。图案成为艺术设计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之一。

服饰图案是指专用于服装,起着装饰作用的纹饰和造型。它具有时代感,令人赏心悦目。在众多院校中,服饰图案只是作为一个基础课程讲授,与专业设计课程联系不够紧密,甚至有某些院校忽略图案教学的倾向。图案既是一门实际应用课程,也是一门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与设计能力的课程,图案来源于生活,应物象形,借形表意,通过对自然物的观摩写生,发现、概括事物的本质特征,体悟变化,逐渐把握美的内涵,是直觉基础上的再创造。从教学实践我们认识到,图案课程不仅是一门独立的课程,也是进行创新思维训练最好的方式方法之一。

那么,如何在服饰图案课程中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呢?

一、与构成课程相衔接

图案是经过概括、提炼、加工的艺术形式,具有很强的形式美感。因此,掌握形式美的规律与法则,能很好帮助学生在图案创作过程中不断发现、探索和不断地提高图案美的价值,是解决图案创作实际问题中最有效的科学方法。

形式是艺术作品的表征。图案作为装饰艺术,同样遵从对比、协调、对称和多样中求统一、统一中求变化,以及节奏、韵律等一般形式规律与法则,注意形式规律的灵活运用。在服饰图案设计中通过实例分析、欣赏,掌握形式美的规律,让学生学会实际运用。

在图案教学课程中引入构成教学就是整合两种不同的思维观念,即以逻辑与形象思维为基础、创造性思维为核心,从构成教育中取其理性思考的科学性,从图案教学理念中取其感性认识的生动性,围绕不同的设计内容和表现题材,从横向、纵向、逆向、综合等方面,最大限度地激活艺术想象力,为创意服务。当然,服饰图案教学课程中,要特别注意阐明图案形式规律运用上的特点和规律,了解图案在功能上、艺术特点上的自身特点,强调约束与突破、理性与感性的结合,使学生逐渐掌握如何通过采集、变形、创意等手段,准确生动地传达主题。要注意引导学生将两种以上的思维对象纳入思维的轨迹,将互不相关的事物或观念进行重新组织,根据设计者的创作意念,从不同的事物中抽取有内在联系的特性,将其融合、嫁接,成为具有全新视觉特征的艺术形式。

二、中国传统纹样的学习与启发

中国传统图案,是中华各民族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发展形成的具有丰富寓意、深刻哲理的美丽图案。

中国传统图案“借形表意”,侧重于形象意趣的表现,而不是形象的肖似,是主客观统一的巧妙结合。正是这种主客观统一的结果,我们看到民间图案表现力和想象力的丰富、新奇与大胆,它可以随着人们的思想感情变化,而不受具体自然形的束缚,可以打破一般常规和正常的比例,在透视结构、组合和色彩等方面进行变化。借用客观来表现主观的需要,抒发自己的情感,使得图案更加富有艺术魅力,并增强和实用结合的密切性。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注意对民间美术的研究和开发,借鉴、学习其造型规律和特点,是做好图案设计的最有效捷径。

三、参与具体产品设计与应用

学习装饰纹样,不可以孤立地研究其造型、布局、色彩等自身的艺术规律和形式法则,而应对制约装饰纹样的诸因素——与所依附物之间的主从关系、主体造型与装饰纹样的协调关系、装饰部位的视觉效应,以及材料、工艺制作等进行研究。

习惯中图案教学只强调装饰性,不主张结合专业应用,唯恐这样会限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创造性思维的发挥。但是设计本身就是在一定的客观条件限制下完成的,尤其当今的社会更重视设计的目的性、经济性和功能性,作为设计专业的基础课,服饰图案教学必须结合自身专业设计的需要,认真考虑形态与功能的关系、形态与材料和工艺的关系,使设计有的放矢,具有可行性。

课程中,参观相关企业,了解服装图案的具体应用与制作方法,使同学的学习更有目标性和针对性。强调学生的动手体悟,手绘或丝网印刷T恤衫、鞋子、牛仔裤等,倡导快乐参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具体实践中,提高同学的创新能力。

四、服装设计中符号化图形的创作与应用

服饰图案是服饰设计中装饰语言的主要表现方式之一,包含有纹样组织形式、色彩、配饰及材料的运用等。好的图案纹样的设计可以把内在的精神内蕴、概念、信息,通过一个特定、有关联的符号形象表现出来,由此表现出民族的特性和风格,表达设计品牌的个性、标识性特征及设计师作品的风格语言。如“天意”、“渔”、“淑女屋”等品牌都是通过对面料的选择、图案纹样设计、款式造型的塑造,树立自己品牌风格,从而赢得市场认可。

图案设计是服装造型设计的基础,图案不应该简单地反映在纸面这样平面形式上。如在服装设计中,服饰装饰的抽纱、丝网、手绘、蜡染、扎染等都可以看作是图案在服装设计中的具体应用,尤其是现在比较流行的收褶、起皱、扎花、面料再造等立体造型手段,也是图案形式的变异和深化应用。这种图案化的造型是一种视觉符号,是风格形成的重要手段,是一个品牌之所以是自己而不是别人的根本标志。造型手段的差异,使服装具有迥异的文化与品格,并因此而具有一种精神内涵。

在图案设计中,要达到创新能力的提高,必须对学生实施多元化造型能力培养。首先,应注重学生意象造型能力的培养。审美体验是心灵应对自然物象,在主客观的相互作用下,表现出对客观对象的形貌特征和主观心理所产生的愉悦情感。图案既包含了客观形象的形态特征,又包含了人的文化、情感等心理因素,是精神和现实、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理想化的审美造型。一方面,指导学生按照自然形态和形式美的规律,对形体进行夸张变形,改变自然形象在审美结构中的不足,创造出理想中的形象。如,要求同学把握事物的典型性特征,用一种单纯形态元素塑造花卉或动物形态;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将自然中不同时空的形象有机地进行交叉、错位组合,在思维的空间中,通过想象、联想、幻想等心理因素,将各种没有关联的形体通过主观的意念嫁接起来,形成完整的艺术形象。如,引导学生用面料再造的手法,大胆突破材料、式样的禁忌,创作浮雕式立体图案,达到“得意而忘形”的效果。

其次,应注重学生情感造型能力的培养。情感造型可以使作品具有个性化特征和表现主义倾向。教学中,引导学生按照自身的判断和意愿去表现客观对象,在设计变形中,创作出不同的艺术形态。引导学生脱离自然形态的限定,追求自我情感的表现,通过原创性的图案造型设计练习,训练同学突破常规、打破禁忌、拓宽思路,提高驾驭材料和造型的能力,使作业有强烈的个人情感表现。同时,还应注意加强艺术思想的熏陶,如各种绘画形式与当代艺术,尤其装置艺术对图案课程的启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理解特定文化思潮和艺术观的基础上,以特定的艺术变形去契合当前的艺术思潮,进而形成具有倾向性的艺术变形。

总之,创新是艺术设计的灵魂。创意过程是细致的分析、归纳、概括、创造的复杂过程。引导学生从不同于常规的思维方向思考问题,有意识地进行一些试验性创作,得到新的启发,获得创新灵感,是提高创新能力的最好方法。图案教学不能仅限于基本知识技能的传授,更应注重学生在想象力、创造能力等方面的训练,最大限度地开拓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图案教学中,把培养创造性人才作为教育的终极目标,强调变异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寻求新的思维模式是十分必要的。图案课程同样具有启迪心智、拓展思维、开阔想象力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