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灾害前线医学救援模式与护理策略的思考

/ 3

地震灾害前线医学救援模式与护理策略的思考

韩海静王晓庆王婷强燕燕

(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北京710038)

【摘要】探讨地震灾害后前线医疗救援模式和护理策略。对汶川地震灾害后我院派往前线的5批次医疗救援队伍在前线的救援模式及开展工作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出了掌握地震一线救援的特点,建立完善救援组织和模式,加强救援技术学习争演练。认真履行各类人员职责,对提高灾害救治成功率具有重要的意义。地震灾害救援护理策略的关键是:全面提高人员全科素质,快速响应机制,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处置及时,预防交叉感染,以优良的护理技术保障护理安全。

【关键词】地震前线;医学灾害救援;医学灾害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3-5028(2015)7-0367-02

地震是地壳板块问挤压碰撞的结果,它足世界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一次大地震,可在顷刻间造成一个或多个城市的毁坏和数万乃至数十万人员伤亡。医护人员早期有效的救援工作十分重要。护理人员是灾害一线救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晕要角色。通过2008年5·12特大地震救援,我们体会到,掌握地震一线救援的特点,完善救援组织和模式,加强救援技术学习和演练,认真履行护理人员职责,对提高灾害救治成功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1.基本情况

5·12特大地震发生后,本院积极响应国家和军队的号召,快速集结医疗救援队伍,以最快的速度抵达灾区现场展开救援活动。先后派出5支医疗队伍共147人,前3支医疗队共收治伤员13442人,开展手刁.415台次,转诊伤员1035人次。

后2支队伍主要以灾区巡诊卫生防疫、帮助当地医院灾后重建等任务为主,查房400余人次,为灾庆消毒区域13余万平方米,为部队服务34次,治疗部队伤病员约1600人次,巡诊1万余人次。

2地震一线救护原则

2.1先抢后救,抢中有救,尽快脱离灾害现场地震灾害突然发生,来势凶猛,房屋倒塌,公路毁损,通讯中断,人民生命财产遭受极大损害。面对地震混乱的现场,特别是伴有失火或有可能引起爆炸的现场,救护人员应有基本的防护措施和设备,科学合理救援,确保救护者自身与伤者的安全。医疗救护人员以救为主,其他人员以抢为主.各负其责,相互配合,以免延误抢救时机。避免慌乱,以最快的速度先救浅层埋压者,伤员快速撤离现场.寻找相对安全地带,避免余震伤害。

2.2先救命后治伤,先重伤后轻伤地震损伤主要由于建筑物倒塌造成砸伤、挤压伤,头颅、胸腹、四肢、脊柱均可受伤,伤情危重,必须争分夺秒,同时救护,以减少伤亡。由外科医师、麻醉师和护士组成,凡配备一定急救器材的模块化医疗小分队的深入将是一线救援的生力军。故一定要本着先救命后治伤的总原则,正确评估伤员的病情,争分夺秒,尽快建证有效的静脉通道,给予抗休克治疗,并及时给予氧气输入,对重型伤颅脑外伤和严重多发伤进行一线处理“。

3地震一线救护人员职责和分工

3.1设立安伞区域和救护通道救护区域是实施现场救援的场所,按规格准备的场地必须是安全的、宽敞的。进入灾区后应在附近迅速确定和标志出一较宽广、安全的区域,以便伤病员、检伤人员和急救人员在此集中,也便于担架和车辆的出入。

3.2检伤组职责检伤人员须携带伤情标志器、手电筒等。

皮肤裂伤、挫伤、皮下血肿等软组织损伤为轻伤,用绿色伤病卡。脑外伤、内脏损伤、肾破裂、膀胱损伤、骨折、躯体大面积受压超过1h、生命体征平稳者为中伤,用黄色伤病卡。深昏迷、严重休克、大出血、血气胸导致严重呼吸困难者为霞伤,用红色伤病卡。疑有感染者用蓝色伤病卡,死亡用黑色伤病卡阳]。不管伤轻伤重,如果未经检伤和任何医疗急救处置就后送,后果十分严重。经过伤情分类,把伤员集中到标志相同的救护区,便于集中分别处理,有的损伤需待稳定伤情后方能后送。在检伤的同时,检伤人员有责任对突然发生病情变化的伤员进行基本生命支持”。

3.3急救组工作职责应配备的急救器材有。口咽通气管、喉镜、气管插管、简易呼吸器、环甲膜切开器、胸膜穿刺针、抗休克裤、四肢夹板、颈托、注射器、三角巾、绷带、无菌敷料、胶布、止血带、常用急救药品、输液药品和器材等。首要任务足对检伤后的危重伤员的致命性气道和循环问题做应急初救。搴息昏迷患者,首先保持呼吸道通畅,去除口内杂物,解除呼吸道梗阻,必要时做环甲膜穿刺,有脉搏和呼吸患者应采取侧卧或头后仰,防止舌后坠,避免误吸;如伴有颅脑和脊柱损伤的昏迷患者,翻动时头颈部和脊柱要加以保护;有心跳呼吸骤停者,立即心肺复苏。

3.4转运小组工作职责在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就地取材,准备好硬板担架、沙袋,组织担架队及救护车,也可用运输车临时替代,参与伤员运送。救护车应备有特殊救护装置及无线通讯设备。如遇有毒气泄漏、核污染和火灾等情况时,救援人员应配备防毒面具、防护服、口罩、帽子、手套、洗消用品等个人防护器材,怀疑有特殊感染的伤员运送应做好隔离。对以下人员暂缓后送:休克症状末纠正,病情不稳定者;颅脑伤疑有颅内高压,有发生脑疝可能者;颈髓损伤有呼吸功能障碍者;胸、腹部术后病情不稳定者;骨折同定不确定或未经妥善处理者。为r正确掌握后送指征,后送医疗队要严格把关,不符合后送条件者不后送。

4快速成立二线救护医疗所

4.1医疗所基本情况当地震现场远离后方医院时,应在附近选择宽敞、安全、交通方便地带建立救护所(或称震区医院)。

为便于工作,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分为若干组,配备相应的器材用品,进行模块化医疗工作。震区医院通常有帐篷式、技术车辆、方舱式或混合式,在救灾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开展救援工作。

4.2医疗所救援特点首先对一线抢救同的伤员按优先抢救危重、次优先安排重伤员的原则进行。重伤抢救组和手术组负责危晕伤病员救治,配备简易手术床和麻醉用品、氧气、便携式吸引器、开颅减压、剖腹探查、截肢、静脉切开及减张切开包、胸膜闭式引流装置及膀胱造瘘等手术器械包、加雎输液器及常用急救药物等。轻伤救护组负责小型清创、包扎、止血和固定等。辅助检查组负责血、尿、便常规榆验,流动式X线诊断,心电图、超声诊断等工作。后勤保障组负责医疗器材、药品的供应,配备帐篷、大塑料薄膜、雨衣、发电设备、照明设备、水处理系统、生活用品、搬运工具等。

根据情况开展床位,对伤员实行分区管理:“手术区”接收需紧急手术的伤员,“手术后区”接收术后伤员,“严密观察区”

接收伤情随时可能发牛变化或加重的伤员,“普通观察区”接收伤情较轻的伤员,根据病区需要配备相应的技术力量。

4.3医疗所的伤员后送任务伤员经过一线和二线初步处理后,必须送到医疗技术条件较好的后方医院进一步治疗。选择合适的搬运方法和搬运工具,搬运时动作轻巧、敏捷、协调,使用震动较小的交通工具或空中转运,途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必要时做急救处理,并做好与后方医院的病情交接,以保证治疗的延续性。

5护理策略的思考

在地震灾害救援巾,护理人员既要抢救牛命,又要尽力减少致残率。在灾害后的不同时期,参与现场救护、运输疏散伤员.协助医生检伤分类,分发药品、敷料等救护物资,抢救转运危乖伤员,手术配合,卫生防疫及护理安全管理.帮助灾后蕈建医院等工作,护理人员是灾害救援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5.1全面的素质培养

5.1.1护理人员必须接受系统的灾害医学铂№培训。培养一批训练有素的令科护理灾难救援人员,有汁划、有目标进行急诊、lCU专科培训,组织内、胸外、脑外、泌尿外科、烧伤、妇科、儿科。学习和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能承担巡诊、转运、抢救危重患者以及消毒隔离、疫情监测及流行病防治等工作“。

5.1.2每年定期进行模拟常规的灾害救护训练,掌握灾害发生时的应对措施.特别是如何开展对大茸伤员的紧急救治技术,从而提高护理部门的应急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必要时学习驾驶、游泳及野外发电及用电常识、炊事技术等多种技能。

院内护理应急队伍既是院内急救的中坚力量,又是院前急救的后备力量。在紧急救援中,迅速赶赴现场.实施现场救治¨。

5.1.3成立灾害救援护理应急小分队,建立各种应急预案,明确护理人员工作程序、工作内容和职责,分工明确,协同作战。

5.2快速的响应机制当接到灾害救援的信息和指令后,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应急护理分队,加入医疗分队或医疗所,同时准备静脉用液体、药品、手术器械、生活必需品、安伞保卫设施及其他各种医疗用品,并携带战备物资如通吼器材、帐篷、发电、送水装备等。第一时赶赴现场,接受任务。开展工作。根据火害事故现场的特点,现场救护往往需在专业搜教队伍与医护救援人员和群众帮助下协问进行。能应用先进科技手段,进行“立体救护”,町提高救护的成功率。

5.3过硬的护理技术

5.3.1熟练配合医生完成各项抢救工作,保障药物救治的快速有效。在基本条件十分不具备的情况下,能够根据伤情救治需要,保障各项救治工作的顺利开展,就必须具备过硬的护理技术。包括基础生命支持和高级生命支持,如心肺复苏、打通气道、人-丁呼吸、外周及中心静脉食管插入及胸腔插管、科学固定和安全转送等。尽快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给予抗休克治疗,及时给予氧气输入。根据伤情需要调节输液速度,保障治疗的落实。

5.3.2灵活掌握和运用常规技术检诊技术:护士配合医生迅速检伤分诊,判断病情,实施综合急救技术。批量外伤急救顺序是:昏迷、出血、骨折及其他,由重及轻是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的关键。并登记伤员信息,为伤员正确佩戴分类标志,针对专科分流患者。止血技术:活动出血用指压止血、加压包扎止血、抬高患肢、大血管用止血带止血,并记录时间及压力以防组织坏死。包扎技术:目的是保护伤口,减少污染。注意伤口有无骨折和嵌入物,如有嵌人物不要向其施加压力。固定技术:

有骨关节损伤时,为防止骨折端更多损伤软组织血管、神经或内脏,需妥善固定断肢。固定制动町减轻疼痛。亦有利于搬运。搬运技术:搬运前充分固定是关键,搬运中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误吸,保持良好的体位,避免脊柱损伤者搬运巾的f耳次损伤,并作好密切的病情观察“。

5.4优良的工作姿态首先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关注伤员健康,促进康复。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战胜困难、忠于职守的决定条件。在特殊的险恶的环境巾,发扬高尚的医德,视患者如亲人,增强伤者的安全感和战胜伤痛的信心,对促进康复起着积极的作用。其二,健康的身体素质是履行职责完成使命的前提。平时戊加强体育锻炼,铸就强健的体魄和充沛的精力。以更好更强地为灾害救援做贡献。其三,护理人员必须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在救援中,各部门广泛协作,强化道德责任感,尊蕈伤病员的自主权,并予以维护,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5.5保障医疗安全。在伤员多、病情复杂、变化快的情况下,稍有疏忽易造成误诊、漏诊。护理人员应全面观察病情变化,既要重视可见伤,更要重视判断未见伤。

6讨论

6.1MG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骨骼肌易疲劳、无力,病程长.疗效慢,给生活、学习带来很多困难。患者往往会产生极为复杂的心理活动。手术切除胸腺是治疗MG的重要方法之一,其效果已得到公认,手术后的有效率为72%~95%,缓解率为28%~52%。MG术后早期病情波动,特别是感冒时MG症状加重,但随着时间的延长,症状可进一步改善,并逐步稳定,因此,本研究选择术后满3年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过去,人们在评价MG的手术时多考虑延长生存率、控制症状和体征等,很少考虑患者的社会、工作能力,心理变化等生活质量问题。随着单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原来的评价指标已不能满足实际需要,生活质量作为一套评价健康水平的指标体系应运而生。本研究32例患者给予护理干预后体力功能、角色功能、情感功能、社会功重庆认知功能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因此,患者自入院后准备行手术治疗时即应行健康教育。

6.2行护理干预的重要性重症肌无力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恐惧等负面情绪。它可以影响患者的治疗和生活质量。从表1、2中可以看出两组患者在性别、病情、年龄、病程及分型等方面无差异性,而两组患者在行不同的干预方式后,其身体功能、角色功能、情感功能、社会功能及认知功能等方面存在硅著的差异性。因此,制订好详细的干预方案、计划及院外干预,是顺利完成治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环节。针对患者不同的文化素质、性格特征、心理状态等,因人而异地做好心理疏导。可请出院恢复良好的患者行现身说法,以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争取社会系统的支持与配合。同时,给予患者家庭关心与安慰,减轻其压力使家庭恢复生机。

因此,对这些患者不仅需要医生治疗其病,还要善于运用解释、指导、鼓励棚结合的方法与患者沟通,使其充分认识重症肌无力的术后变化规律,坚持治疗,消除精神压力,增强信心,并争取患者家属的配合,尽量满足患者的要求,使其心理卜得到最大安慰。

参考文献:

[1]徐家相.地震灾害的紧急医疗救援[期刊论文]-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5(7)

[2]岳茂兴.刘志国.蔺宏伟.李建忠.化楠灾害事故现场医学应急救援的主要特点及救护原则[期刊论文]-中国全科医学2004(18)

[3]王芳.沈岳.姚元章.黄显凯大批量地震伤员救治早期伤标的应用[期刊论文]-创伤外科杂志2008(5)

[4]温世浩.周亚平.戴阳灾害现场救援大批伤员分类的方法[期刊论文]-灾害学2007(1)

[5]刘钰.王玉玲军队与地方医院急诊科护士灾害救治知识掌握现状调查[期刊论文]-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