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褥感染相关因素预防与临床护理

/ 1

产褥感染相关因素预防与临床护理

吴秀梅(双城市人民医院黑龙江双城150100)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09)20-0144-01

【关键词】产褥感染诱因护理

产褥感染是产后生殖道的创面受到细菌的侵袭,引起生殖道局部的或全身的炎症变化。产褥感染一般在产后3~7日出现感染症状,血栓性静脉炎则常在产后1~2周出现症状。可表现为高热、寒战、恶露多且有臭味,重者伴有脉快、头痛、虚弱等全身中毒症状,甚至引起败血症、中毒性休克。

1临床资料

收集整理产褥感染患者36例,年龄最小20,最大36岁,均为初产妇。表现为会阴裂伤和缝线伤口感染、阴道感染、子宫内膜感染,轻者表现为体温逐渐上升,达到38℃左右,持续数天,经治疗后好转;重者体温可突然升至39℃以上,产妇头痛、脉快、虚弱,全身中毒症状明显。

2诱因与预防

2.1诱因致病菌可能是在妊娠期就已经存在于产妇体内,也可能是在临产前、临产时或产后从外界侵入的。产妇自身抵抗力下降,产程过长使产妇极度疲劳、体力消耗很大、产后失血过多、导致贫血又未能及时补养、产道损伤等均可使产妇本身的抗病力减弱,易致细菌繁殖感染。

2.2预防预防应从怀孕期间开始,怀孕期间要注意清洁卫生,积极治疗原有的感染病症;妊娠晚期应一定要禁止性生活及盆浴,提倡淋浴;增强体质;临产时,应多进食和饮水,抓紧时间休息,避免过度疲劳,以免身体抵抗力降低。接生时避免过多的阴道检查和肛诊;分娩时,如果发生胎膜早破、产程延长、产道损伤、产后出血,应及时进行抗感染治疗。产妇在分娩时要注意多增加高蛋白饮食的摄入,多饮水,多休息,以增加身体抵抗力。产褥期产妇应尽早下床活动,及时小便,以避免膀胱内尿液滞留,影响子宫的收缩及恶露的排出。保持外阴清洁,使用消毒的会阴垫或卫生纸防止感染;早下床活动,加强锻炼,加强营养,增强体质;产后经常测体温,一旦发烧应及时请医生检查处理,不可延误。

3护理

3.1一般护理严密观察体温,并做好病情观察和记录(包括生命体征、恶露量及性状,子宫复旧情况,会阴伤口)等情况;嘱高热产妇卧床休息,取半卧位,以利于恶露引流及炎症局限,保证产妇获得充足的休息和睡眠,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静剂;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多饮水。必要时可给予物理降温,遵医嘱静脉补充液体。加强口腔、皮肤的清洁护理。体温超过39℃者,给予物理降温,鼓励产妇多饮水,必要时遵医嘱静脉补充液体,以维持机体水、电解质平衡;做好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遵医嘱给予敏感、足量、高效抗生素,并观察疗效及有无副作用。保持会阴清洁,用0.1%苯扎溴铵擦洗或冲洗会阴,每日2次;会阴水肿者,局部用50%硫酸镁湿热敷;下肢血栓性静脉炎者,嘱其抬高患肢,局部保暖并给予热敷,以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肿胀。感染者用物要固定,及时消毒,床边隔离,防止交互感染。

3.2对症护理对患者出现高热、疼痛、呕吐时按症状进行护理,解除或减轻患者的不适。向产妇解释疼痛的原因,同情、关心、安慰产妇,配合治疗使炎症得到控制。保持外阴清洁干燥,每天2次擦洗外阴。对水肿者,局部用50%硫酸镁湿热敷,并嘱健侧卧位;对下肢血栓性静脉炎患者嘱其抬高患肢,局部保暖并给予热敷,以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肿痛。

3.3心理护理解答产妇及家属的疑问,让其了解产褥期的症状、诊断和治疗的一般知识,缓解焦虑情绪;提供心理支持,鼓励产妇表达自己的情绪,解除产妇及其家属的疑问,为婴儿提供良好的照顾,提供母婴接触的机会。

4小结

协助产妇了解产褥感染的知识,告知其并发症的症状及预防;解释正在实施的治疗、检查及护理操作的目的和意义,以减少病人焦虑紧张情绪,取得其主动配合。指导建立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换会阴垫,使用过的清洁会阴用物应及时清洗或消毒,做好隔离预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