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哮喘研究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3-13
/ 2

支气管哮喘研究分析

杨鑫玲

杨鑫玲(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感染性疾病科辽宁大连116001)

【摘要】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伴有免疫功能紊乱的全身变态反应性疾病,临床常见且多发,严重危及人们的身体健康,病程较长且反复发作,如果治疗不及时或治疗措施不当而迁延不愈,会导致患者生命危险。随着人们对哮喘的深入研究,哮喘的治疗已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从目前研究现状和医疗技术水平来看,哮喘病还是一种难以治愈的疾病。临床常用的控制哮喘的药物,如联合吸入糖皮质激素和长效β2受体激动剂等,仍然不能有效控制一些哮喘患者的发作。本文从哮喘病的发病机理、病因角度,对哮喘病的治疗方案进行分析。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诱发因素药物治疗

【中图分类号】R562.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3-0182-01

1发生机理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炎症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1]。其发生与遗传、过敏、感染因素及某些药物有关,其发病突然,病情变化快,复发率高,易发生猝死,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2]。气道发生高反应性原理有待临床进一步研究。随着医学的发展和对哮喘病因机制的研究,临床对哮喘病的治疗已经取得了明显成就,但是治愈哮喘和彻底改善哮喘症状还需要相当长的时日。

2哮喘诱发因素

2.1过敏性因素

过敏性因素为诱发哮喘的首要因素,特异性物质刺激人体会导致I型变态反应,从而诱导产生哮喘发作状态。人体主要过敏物质有:食物包括海鲜、鱼、虾等海产品等,这些食物常易引起哮喘发作;其次花粉、化学物质也会导致特异人群发生过敏反应;生活中的灰尘、皮屑、汽油和油漆等异常刺激,以及对冷热空气过敏等,都会诱发哮喘发作。

2.2呼吸道感染

是诱发支气管哮喘复发的重要因素。据报道呼吸道感染在儿童支气管哮喘发作中占37.7%[3]。

2.3精神因素

哮喘患者呼吸道敏感性高,精神敏感,心理素质偏低。有研究表明,焦虑、紧张等等应激性刺激诱发哮喘发作和症状加重占27.5%[4]。哮喘反复发作者常伴有长期恐惧、焦虑、抑郁等精神特征。

2.4药物性过敏

阿司匹林、青霉素等药物可诱发哮喘,但药物过敏可因患者体质不同,其过敏程度也有很大差异。

2.5其他因素

引起支气管哮喘还有很多其他因素,如过量饮酒以及气侯和年龄因素等,也是导致支气管哮喘发作的重要因素。由于北方气候干燥,空气中漂浮大量的粉尘、细菌,致使患者发病率增高;随着年龄的增长,哮喘发作的比例也相应增高,成年人较之儿童更容易发生过敏反应。

3鉴别诊断

3.1心源性哮喘

患者左心衰竭时,可出现心源性哮喘,但此时多伴有高血压、风湿心等[5]。体检可见患者出现左心肥大,双肺听诊出现哮鸣音、湿罗音。

3.2变态反应性肺浸润

亦可出现哮喘症状,但喘息症状较支气管哮喘轻,有过敏源接触史等。

3.3支气管肺癌晚期

肿瘤压迫或支气管阻塞时,肺部X线、肺CT及化验室检查可助于鉴别诊断。

4药物治疗

临床药物治疗目的是为控制哮喘发作症状,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危及患者生命。应当维持肺功能,减少或避免药物治疗产生的副作用。其治疗原则:哮喘发作时应迅速缓解症状,给予解痉和抗炎治疗;哮喘缓解期时坚持应用抗菌药物,防止发作,有效降低气道的高反应性。缓解期时应注意避免接触过敏原及诱发因素。

4.1缓解哮喘发作药物

也称支气管舒张药,主要有B2受体激动剂、甲基嘌呤类、抗胆碱能药物等。

4.1.1β2受体激动剂

分为长效和短效两类,能有效控制哮喘急性发作。常用短效β2受体激动剂(作用维持4~6小时)有沙丁胺醇和特布他林等[6]。长效β2受体激动剂福莫特罗平喘作用可维持8~12h,沙美特罗平喘作用可维持12h以上;长效又可分为速效(数分钟起效)和缓慢起效(30min起效)两种。

4.1.2茶碱类

包括氨茶大敌和缓释茶碱,24h维持浓度平稳,不良反应少见,治疗浓度持久,口服作用时间12~24h,可用于轻中度哮喘或夜间发作患者。一般哮喘危重时可选用静脉注射。

4.1.3胆碱药

如异丙托溴胺是一种胆碱能受体拮抗剂,能有效阻断节后迷走神经通路,舒张支气管,减少痰液分泌。夜间哮喘及多痰者一般选择与B2受体激动剂联合应用,此药少见不良反应,部分患者有口苦或口干感觉。

4.2控制哮喘发作药物。

4.2.1糖皮质激素

一般选择吸入治疗,常用药物有倍氯米松(BDP)、布奈德、氟替卡松、莫米松等,吸入7d后方能显效。长期应用者应防止发生全身性不良反应。与长效B2受体激动剂、控释茶碱或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等联合应用,可减少不良反应。口服用药有强的松、强的松龙。哮喘严重发作者应首选琥珀氢化可的松、甲基强的松龙、地塞米松等。

4.3其他药物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除具有抗感染作用外,对哮喘有一定治疗作用,用药后可使症状、体征改善;速尿能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抑制气道内肥大细胞释放介质,改善气道上皮细胞的水转移,从而防止粘膜水肿等;抗组胺药能有效阻断H1受体,减轻气道微血管渗漏和粘膜水肿;免疫抑制药对哮喘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常用的有氨甲蝶呤和环孢菌素等。此外秋水仙碱具有抗炎作用,可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组胺,修复受损的抑制性T细胞功能。全球范围内支气管哮喘患者约有1亿,其中有很大一部分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得不到正确诊治,成为困扰人们健康的一重大疾病难题。目前临床上采用以吸人激素治疗为主,激素具有较好的消炎、抗过敏作用,如肾上腺皮质激素布地奈德有较高的糖皮质受体结合率。哮喘也是一种心身性疾病,哮喘发作与心理状态互为影响,尤其是对重症哮喘患者,由于其发作时突然起病、迅速恶化、经适时处理又可迅速缓解等特点,应给予早期干预,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参考文献

[1]高志冬等。支气管哮喘的治疗药物和治疗方案,中国临床医药实用杂志2005(15):1989-1991.

[2]迟磊,赵冬影,鹿爱平等.支气管哮喘的临床分析.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7,4(13):63-64.

[3]屈姣华.支气管哮喘诱因调查及护理对策.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5):725-726.

[4]屈姣华.支气管哮喘诱因调查及护理对策.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5):725-726.

[5]许佩怡,穴位敷贴治疗支气管哮喘鼠炎性机制研究,文州中医药大学,2006(1):1-42.

[6]徐颖.支气管哮喘治疗研究进展.现代预防医学,2008(9):197-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