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状况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流动人口已婚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状况分析

贾素芳

贾素芳(山西省古交市镇城底镇计生服务所山西古交030200)

【摘要】目的了解流动已婚育龄妇女生殖道感染(RTI)状况,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于2012年3-6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调查936名流动已婚育龄妇女,采用统一的方法进行问卷调查、临床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RTI总患病率为34.50%。RTI患者中54.88%自我报告有生殖道感染的症状,45.12%的患者自我报告无任何症状。有症状的患者求医的比例为58.89%,求医遵医嘱用药者占58.42%;遵医嘱复查者占39.23%。已婚育龄妇女对RTI各种知识的平均回答正确率为45.55%。结论流动已婚育龄妇女RTI患病率高,求医意识差、遵医嘱治疗率低,缺乏RTI相关防治知识,应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健康教育和提供RTI防治服务。

【关键词】生殖道感染育龄妇女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R1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30-0157-02

生殖道感染可影响妇女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影响出生人口素质,常见RTI可以增加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机会。然而中国妇女对有关RTI的感染途径、危害和防治知识极为却乏。尽管RTI发病率高,但妇女就医的比例却普遍较低[1]。有研究报道,流动人口,特别是女性流动人口,已成为生殖道感染的高发人群[2]。流动妇女中的80%处于20-40岁最佳生育和劳动年龄,对生殖保健需求非常大。但是,由于该群体居住结构松散,人口复杂多变,致使宏观统筹薄弱,管理力度不强,导致这一群体在一定程度上都是被动地寻求生殖保健。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2012年3—6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我镇13个村居所管辖的年龄20—49周岁的外来已婚育龄妇女为研究对象,共调查936名。

1.2调查方法

由各村居计生服务员采用访谈方式开展调查,内容包括:一般状况、孕产史、个人卫生习惯、生殖道感染知识及求医行为。由妇科医生进行常规妇科检查和标本采集,由检验人员进行实验室检查。

2结果

2.1一般状况

调查对象平均年龄31岁(20—49)岁;流动人口以省内为主;文化程度以初中和小学为主,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占极少数;职业以小商贩、服务人员、务工为主;大部分对象来自农村。

2.2RTI感染情况

在调查的936名妇女中,323名患有1种或多种RTI症状,患病率为34.50%。其中1种的占56.16%,2种占38.08%,患病率最高的是宫颈炎,达26.48%,其次是细菌性阴道病,念珠菌性阴道炎患病率为7.13%,其他RTI患病率分别为:滴虫性阴道炎4.25%、附件炎2.21%,衣原体感染2.08%。

2.3RTI患者相关症状情况

RTI患者中54.88%自我报告有各种RTI症状,自我报告中阴道分泌物增多、有异味比例最多,其次为外阴瘙痒,非经期下腹痛,小便急、疼或频。

2.4RTI患者就医情况

2.4.1就医比例和就医时间有RTI症状妇女就医率为58.89%,其中在出现症状后立即就诊的占46.03%,1周~1个月就诊的的占21.78%,1~2个月内就诊的占14.36%,2~6个月内就诊的的占6.93%,大于6个月就诊的占8.91%。

2.4.2就诊地点及遵医嘱情况202例就医的妇女中45.25%前去市综合医院就诊,31.22%去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18.22%前去私人诊所就诊。遵医嘱用药者占58.42%,复查者占33.12%。

2.4.3未就诊的原因在有症状但未就诊的妇女中,有一部分妇女虽认识到症状可能是疾病造成的,但认为每个妇女都会有这种情况,没什么关系的;一部分不知道症状是疾病造成的;再有一部分是不好意思看病、没时间看病、由于治疗费用太贵和受别人信息的影响不去看病。

2.5流动育龄妇女对RTI知识的了解情况

育龄妇女对RTI各种相关知识的回答正确率较低,对阴道分泌物增多、有异味、外阴瘙痒,非经期下腹痛,小便急、疼或频等症状的认识没有足够的重视。

2.6对流动育龄妇女RTI的预防和服务

为妇女提供RTI防治知识,通过广播、电视、宣传单、报纸、书刊积极宣传,让她们接受更多的知识,提高对自己的保护意识。

3讨论

生殖道感染(RTI)是威胁妇女身心健康的常见疾病,它严重影响人口素质、人口质量和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调查结果显示,流动育龄妇女对RTI相关知识掌握程度不高,但希望能够得到相关防治知识和服务。调查结果显示,无RTI妇女对各种RTI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优于患RTI妇女,间接说明了掌握RTI相关知识有利于预防RTI的发生。调查果结表明,患RTI且自述有症状的妇女对RTI对相关知识的认知优于自述无症状者,了解RTI可能出现的症状有利于在出现相应症状后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认识RTI的传播途径有利于妇女采取合适的预防措施;了解RTI引起的后果可促使妇女重视对RTI的防治,提高认识,将是降低RTI患病率的有效措施。有关机构应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可利用广大育龄妇女喜欢的广播、电视等大众媒介,或利用宣传单、书刊报纸等方式进行宣传,还可利用咨询、组织集体活动、上门宣传等教育方式提高育流动龄妇女RTI相关知识水平,提高就医率,改变不良行为。

参考文献

[1]郭素芳.农村生殖道感染妇女的求医行为及影响因素[J].中国妇幼保健,2001,16(4):222.

[2]魏虹,程怡民.我国流动人口生殖道感染求医行为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7,15(11):698—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