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和技术问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0-20
/ 2

浅述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和技术问题

李凯

身份证号码:4109261985****0015

摘要:目前我国城市建设所存在的问题都是城市与生态环境不能和谐共存导致的。“海绵城市”能够最大程度缓解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冲突,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许多技术问题得不到解决。因此,要想充分发挥“海绵城市”的积极作用,就要正视本身技术存在的缺点,积极寻求解决方式。如今,我国已经充分认识到了“海绵城市”在解决人与自然问题方面的积极作用,同时“海绵城市”的相关理念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并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相信在科技不断进步的今天,“海绵城市”的技术问题将的到良好的解决,并在日后的发展中迎来更好的未来。

关键词: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技术问题

引言

海绵城市作为一种新兴的城市形态,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我国的暴雨以及洪水等自然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与城市损害,还能够起到良好的生态系统保护效果,从而使得我国的生态环境质量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因此在进行城市建设的过程中,也就需要对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并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海绵城市的建设制度,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海绵城市在我国的城市化建设过程中得以普及,并使得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得到更进一步的提升。

1海绵城市建设的必要性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过程中,我国传统城市建设模式在应对城市内涝以及水污染等问题上的弊端不断显露。在传统的城市建设模式中,城市排水主要依靠工程管道、管渠等基础工程设施,对于城市的防洪规划和排水工程规划相对滞后,对雨水资源的再利用意识薄弱。这种粗放式的建设模式忽视了自然的力量,不可避免的带来了诸如城市内涝、水资源污染、水生态破坏等水资源问题。纵观过去几十年城市建设相关规划编制,我国各大城市普遍缺少对城市雨洪控制利用的专项规划,仅在城市排水、防洪、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规划中对雨水问题有所涉及。同时,在进行城市排水规划编制时没有确定雨水的资源地位,主要以排放为主,涉及雨水再次利用的部分少之又少。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正是在这一系列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一种城市建设思路,通过国际上已有的成功案例借鉴,结合我国国情解决城市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2国内海绵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建设理念落后,设计规划碎片化

长期以来,国内城市化建设中,片面追求发展速度和“面子”形象。在海绵城市建设中,这种落后的建设理念仍然存在,部分城市认识不到海绵城市建设的多样性,局限于低影响开发,一味地进行“绿色基础设施”的建设,不重视与已有“灰色基础设施”的配合,事倍功半。部分城市则对自身面临的水资源、水环境问题缺乏综合考虑,难以把控保护、修复生态的要旨,设计规划呈现碎片化,停留在支离破碎的项目上,陷入“唯工程”论的困局。

2.2管理体制欠缺,相关部门难协调

海绵城市建设是一项涉及排水、绿化、城建、交通等诸多方面的系统工程,需要运用整体思维进行综合性设计、建设。在国内现行行政体系下,不同生态要素分属不同部门管理,致使海绵城市建设管理体制分割,各部门考虑各自目标,部门之间难以协调,在实际项目推进中,政出多门、推诿扯皮等现象时有发生,无法构建严密规范、高效协调的雨洪管理体系。

2.3经验积累不足,专业技术待改进

海绵城市建设在国内推行仅有数年,还处于摸索阶段,基础科学研究不足,经验十分有限,专业人才缺乏,技术标准体系尚未形成,各专业学科间有待融合。而欧美发达国家在雨洪管理方面可供借鉴的成果也十分有限,因此,虽然近几年学术领域和工程界都在根据海绵城市建设的需求“补课”、“充电”,但专业技术的开发创新还是要滞后于海绵城市的快速发展和高标准、严要求。

3建设“海绵城市”的相关措施

3.1渗水系统的建设

城市对雨水的包容力往往取决于城市绿化的面积。通过增加城市绿化面积,增加城市对雨水的吸纳能力。可以通过增加城市雨水花园的数量,来增加城市对雨水的吸收能力,并通过不同土壤层的组成材料不通来对雨水进行过滤。通过地下的集水管对经过初步处理的雨水进行收集,从而增加地下水和城市蓄水量。

3.2蓄水系统的建设

传统城市生态环境的建设往往停留在树木、灌木的层面,生态环境较为单一。“海绵城市”的建设是以最大化保存城市本身的生态面貌,通过建设“海绵城市”的湿地公园,增加水环境的建设。水环境的增多加大了城市能够储存雨水的容量。在城市进入旱季时,能够及时提供城市居民的日常用水。在汛期也能够对较为急湍的水流起到缓冲作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雨水的最大化利用。

3.3过滤系统的建设

雨水中存在较多杂质,不能够为人所直接利用。所以要对雨水进行初步的过滤和净化。“海绵城市”所具备的绿化建设,能够对雨水进行初步过滤。绿色植物能够充分吸收雨水中的重金属元素,不仅达到净化雨水鹅目的还有助于城市绿色植物的生长。还可以在土壤中增加过滤层来对雨水进行过滤。过滤层的组成可以使用较为细小的砂砾和具有吸附性的木炭。不仅有助于绿色植物地根系生长和呼吸还充分过滤了雨水中的存在的杂质。

3.4相关人才的培养

对于一个新兴产业的发展,相关专业人才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对于“海绵城市”建设发展来说,相关人才的技术支持是“海绵城市”在我国推广和发展的重要动力。我国相关部门应当及时建立专业的人才培养制度,对建设发展所需的人才缺口进行及时的补充。只有充足的人才支持,才能使得“海绵城市”相关技术向更完善更先进的方向不断发展。

4海绵城市建设政策建议

海绵城市建设是一个较为新颖的课题,目前我国对于海绵城市建设的政策支持尚不完善,尚有诸多政策问题值得探讨。笔者对海绵城市建设提出以下几点政策建议:

第一,海绵城市建设涉及很多政府职能部门和社会各方面利益,必须由政府主导推行。各级人民政府应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各部门协调联动机制,以规划为引领,打造可示范推广的样板工程,统筹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第二,加强审批环节的管控机制。对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加强设计及施工单位资质审查、施工图纸审查、开工许可审批、竣工验收等环节的管理。城市水利部门应建立河道、湖泊等水系的管理及保护机制,建立针对城市本身特点的低影响开发及雨水调蓄利用的管理制度。

第三,倡导政府财政和社会资本相结合投入机制。海绵城市建设离不开资金支持,单靠政府财政投入显然是不够的,应鼓励社会资本的投入。完善投入规模评价机制,对建设和运营成本进行核算,整合并加强投入资金的有效利用。

第四,建立合理的奖励机制。建议研究并设计一套公平合理的奖励政策,对海绵城市建设卓有成效的城市或项目给予奖励,充分调动各城市和项目业主对海绵城市建设的积极性。

结束语

海绵城市是党中央、国务院大力提倡的一种防治城市内涝、缓解水资源短缺、加强雨洪管理的城市建设新模式,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成为“十三五”期间我国城镇化建设的重点。然而,由于这项工作在国内历时短,速度快,建设理念落后、规划碎片化、管理体制欠缺、技术经验不足等问题客观存在。因此积极探索海绵城市建设以及技术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闵明星,陈文宝.海绵城市建设的思考[J].市政技术,2017,35(06):113-116.

[2]杨国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下市政道路的设计[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7(09):82-83.

[3]王刚.中国特色海绵城市的理论研究与地方实践[J].轻工科技,2017,33(04):115-116+137.

[4]方世南,戴仁璋.海绵城市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7(01):88-92+99.

[5]冯平.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探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03):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