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阶段性康复功能锻炼在股骨颈骨折术后的临床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浅析阶段性康复功能锻炼在股骨颈骨折术后的临床效果

韩丽伟石莹王佳娣耿娜

黑龙江省康复医院150018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阶段性康复功能锻炼在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在2013年3月至2014年2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69例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C3组,每组23例。A、B组为治疗组,均以“量化控制”康复方法进行功能活动,其中A组为较小的康复量,B组为相对较大的康复量,C组以无量化控制的AO“无痛”康复方法进行功能活动。术后12~18个月,平均13.6个月,对3组患者髋关节功能和X线放射学作评价分析。结果髋关节功能评价:A组、B组与C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与B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髋关节活动度:A组、B组与C组有显著差异(P<0.05),A组与B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后患者,以量化控制骨折康复过程,通过早期、小量、患肢晚负重的康复方法,能有效恢复肢体正常功能、避免肢体活动功能障碍。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阶段性康复功能锻炼;康复量化

股骨颈骨折多发于老年人,由于老年人骨质疏松,骨量降低,四肢协调能力差,反应迟钝,常因生活伤致其骨折[1]。患者伤前多伴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身体基础条件较差,长期窝床容易导致坠积性肺炎,褥疮,泌尿系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肢肌肉萎缩,其中尤以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肢肌肉萎缩最为多见,同时患者长期卧床,患肢长期制动,容易造成患肢活动功能障碍,因此术后指导患者康复功能锻炼,对恢复患者患肢功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笔者对本科69例患者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自2013年3月—2014年2月在本院骨科行闭合复位空心钉固定的69例病人进行随访(术前3~5d至术后12~18个月)。按Garden分型:Ⅰ型16例,Ⅱ型23例,Ⅲ型15例,Ⅳ型15例,入院时间为受伤后2h~10d,术前多经过1周左右的内科系统治疗,术后做12到18个月的随访。根据术后康复功能锻炼随机分为3组,A组23例,在医师指导下行较小强度功能锻炼。B组23例,在医师指导下行较大强度功能锻炼,活动量较A组大。C组23例,在AO原则指导下进行早期无痛功能锻炼。

1.2分阶段量化控制康复功能锻炼方法

1.2.1A组主要锻炼方法如下:①术后第1d起,双下肢股四头肌等长收缩:患肢每次可保持5~11s后松弛肌肉,每天可分两次进行,每次锻炼5次。踝关节及足趾行屈伸功能锻炼,踝关节每屈、伸动作为一组,每次尽力活动到最大程度,并保持肌肉紧张5S,每天分两次进行,每次可行屈伸活动5次。同原则下指导患者足趾屈伸活动锻炼。②髋关节主动屈伸活动功能锻炼:术后第1d,患者仰卧位,医师一手把持患者踝关节,一手扶患者大腿部远端,行膝关节屈伸功能锻炼,同时髋关节屈曲髋关节至最大程度,每3d1组,每1组1次。

术后第2周~术后1个月,股四头肌长收缩及踝关节、足趾锻炼改为3~4组/d,活动力度及次数均可增强,另外配合X线检查,观察骨折断端生长及内固定稳定。若空心钉未出现松动,骨折断端有骨痂生长,则说明早期的功能锻炼对骨折愈合无影响,另外骨痂生长加固了骨折断端的稳定性,可适度增加活动时间和强度。术后拆线后第1天,髋关节被动活动改为2天1组,两周后改为患者自主屈伸髋关节。

术后1月~术后2月,适当加大患肢肌肉及膝关节、踝关节、足趾锻炼力度,术后第3个月,患者由仰卧位转为坐位,患者可坐于床沿,行屈髋及伸膝活动,每次10下,每天3次。第4个月复查X线,若骨折有连续骨痂生成,则可由坐位到站位(要求患肢不负重)。术后6个月,可在单拐辅助下部分负重,术后9个月,可下地行走。

1.2.2B组具体锻炼方法如下:术后第1d~术后第2周,指导患者行股四头肌长收缩,及膝关节、踝关节、足趾屈伸功能锻炼,具体方法同A组:术后第1d,医师辅助行髋关节屈伸功能锻炼,每次锻炼比A组长5~10s,另外活动强度及活动量大于A组。第2周~第4周,除股四头肌长收缩,膝、踝、足趾屈伸外,髋关节活动可改为2天3组。具体同A组。4周后复查X片。根据骨痂生长程度,逐步加大髋关节训练强度。后期功能锻炼与A组相同。

1.2.3C组AO早期无痛原则下功能锻炼组。患肢行股四头肌长收缩及各关节功能锻炼,无具体方法,以患者无痛为原则,在自己耐受程度下自主活动功能锻炼。

2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均进行Harris评分,评估髋关节功能。评分方法分别是:(1)疼痛:①没有或可忽略。②轻微或偶尔疼痛,不影响活动。③轻微疼痛,不影响一般活动。④中度疼痛,可忍受。⑤明显疼痛,活动严重受损。⑥完全残废。(2)功能(包括患者行走时的步态及活动)。(3)没有畸形:①屈曲挛缩小于30°。②内收小于10°。③伸展内旋小于10°。④肢体长度相差小于3.2cm。(4)运动范围(包括屈曲,外展,伸展外旋,伸直内旋,外展)。最后记录评价结果,满分为100分。优:>90;良:80-90;可:70-79;差:<70。

3小结

现代骨折治疗的目的是要求骨折能在功能活动中愈合,肢体功能在骨折愈合过程中恢复,避免发生各种并发症[2]。实验证明骨折断端不应取决于绝对内固定,在骨折愈合过程中应承受一定的应力,坚强的内固定物并不一定是骨折愈合的条件[3]。关节的活动既可以对关节面进行磨造塑形,使关节面平整光滑,又能够促进关节软骨的修复[4]。骨折术后康复功能锻炼,不仅能促进骨折愈合,同时可预防长期卧床导致的并发症。股骨颈骨折术后分阶段康复功能锻炼,将康复功能锻炼量化,能最大程度恢复髋关节活动度,减少股骨颈骨折患者长期卧床导致的肌肉萎缩、髋关节活动障碍等并发症。能最大程度恢复患肢肢体功能,保证患者在骨折愈合后正常的活动功能。

参考文献:

[1]王亦璁.骨与关节损伤[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5):1141-1143.

[2]杜宁.骨折治疗的理想方法和原则[J].中国骨伤,2002,15(2):84-85.

[3]施杞.中国中医骨伤科百家方技精华[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1:222.

[4]张俊忠,卞泗善.刘效敏动静平衡在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功能康复中的应用[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34(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