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心理护理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1-21
/ 2

加强心理护理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

张丽周晓娟

(宁夏人民医院宁夏银川750021)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2016年收治的7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按照数字编号将其分为观察组35例,对照组35例。对照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SAS以及SDS评分量表。结果:观察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SAS、SDS评分均小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效果较对照组患者显著提高。两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之间的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降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不良情绪的发生率,提高其临床治疗效果。

【关键词】心理护理;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3-0312-02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是由于胃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患者存在腹痛、腹胀以及排便习惯和大便形态的改变。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疾病发展不会导致其他慢性疾病的发展[1]。其发病因素主要与遗传、感染、精神以及饮食习惯有关,在发病期间,患者的任何微小情绪变化都会加重临床症状[2]。部分患者长期遭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困扰,严重影响其生活与工作。为了解心理护理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效果的影响,本研究选择我院2015—2016年收治的7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选择其中的3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实施心理护理,现作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将我院2015—2016年收治的7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取得患者知情同意的前提下收集临床资料,其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42例,年龄范围在25~3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1.56±5.17岁,病程在3~8年,平均病程5.51±1.24年。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的心理。排除有精神疾患和智力障碍者,排除临床资料不完整者。随机将这7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分为观察组35例,对照组35例,两组腹

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以及一般资料上对比区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加强心理疏导,护理人员应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状态,与其交流与沟通,向其讲解疾病发生的原因以及治疗预后情况。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不会影响其他慢性疾病的发生,减轻其精神压力。交流沟通上多倾听患者的内心想法,观察其精神状态,了解最近的睡眠情况、饮食情况以及腹痛、排便情况等。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多有焦虑、抑郁情绪,情感上比较脆弱。护理人员在私下交流中尽可能解除患者担心的问题。运用认知疗法、社会支持疗法以及转移法解除患者对疾病的注意力,使其不要过度关注于疾病带来的临床症状。通过轻音乐、运动等形式增加患者的活动量,分散注意力[3]。

1.3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分为治愈:患者的症状消失,大便形态正常且肠道功能恢复;好转:患者临床症状发生次数每周少于1次,大便性状接近正常,肠道功能改善;无效:无上述症状的改善。焦虑评分表(SAS)临界值为50分,其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的焦虑程度越严重。抑郁自评量表(SDS)临界值为60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抑郁程度越深。SAS、SDS量表的填写必须确保患者充分理解量表的内容,保证结果的可靠信。

1.4数据分析

采用SPSS22.0对本研究中的所有数据进行分析统计,计算数据差异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观察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之间的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表1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3.讨论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与患者的情绪紧张有重要的联系,各种因素均可引起结肠分泌和吸收功能的紊乱。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与心理状态的变化有关,患者遇事紧张上厕所的次数就会增加,大便有时会呈现里急后重的情况[4]。本病治疗上要解除其精神上的因素,了解导致患者焦虑、抑郁的原因。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受神经与胆囊的影响,社会生活上的刺激通过相应的情绪反应传递给机体,导致生理反应。若患者长期的不良情绪得不到缓解,其对正常生理反馈产生负面影响,引起机体的病理性改变。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发展、预后与社会应激、情绪变化和心理活动等因素相关[5-6]。心理变化通过植物神经系统和脑肠轴对肠道功能产生影响,同时不良的心理情绪则会导致感觉过敏进而加重心理反应,这些情况则会加重内脏的敏感性,加重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应用加强心理护理后观察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其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且其治疗效果较对照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显著提高,两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之间的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工作人员通过加强患者的心理疏导,及时与患者及患者家属交流与沟通,了解患者内心的变化,及时采取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通过眼神、肢体接触的方式促进护患之间的情感建立,与其建立护患之间的信任关系。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告知其疾病的相关知识,通过知识讲座、演示等各种健康教育形式,提高患者对健康的认知,加强其自身调节能力,为其创造良好的心理状态。

综上所述,加强心理护理能够有效的缓解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不良情绪,减少临床症状发生,提高治疗效果,有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崔广梅,何晓荣,赵杨秋,等.加强心理护理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J].中国临床护理,2014,6(2):160-162.

[2]李海鹰.系统性护理干预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临床疗效分析[J].医药前沿,2016,6(1):216-217.

[3]贾悦,魏萍,姬文,等.认知行为疗法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病人心理健康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5,31(30):3827-3829.

[4]安静洁.健康教育干预在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5,29(9):68-70.

[5]黄丹,梁列新,方秀才,等.精神心理因素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J].中华消化杂志,2015,25(9):599-605.

[6]李海龙,刘亮,李彦敏,任维,刘妮,张艳丽,姚树坤.饮食生活习惯及社会心理因素与北京大学生群体肠易激综合征的相关性调查[J].中华消化杂志,2016,36(5);346-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