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复习之我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1-11
/ 2

初中语文复习之我见

毛兴华

毛兴华四川省简阳市实验中学641400

初中阶段最后一个学期的总复习,初三的老师和学生们都在夜以继日,废寝忘食,苦战恶战。如何让学生充满信心,使语文成绩在中考中有大的突破,初三阶段的授课和复习如何操作?我把自己的一些做法写下来,给面临中考的学生们和授课的老师们参考。

一、在“早”字上下功夫

近年来的中考内容,对古诗文的积累这一知识板块提出新的要求,不但要考查学生的记忆背诵,更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背诵和迁移背诵。而且,中考试卷上也加大了这一知识板块的赋分,高达10分之多,我对学生提出的要求是:古诗文默写力争一分不丢。学生能不能在最后短短一个学期的总复习中,熟练背诵、准确理解60多首古诗、古代优美散文,并一字不差地默写下来?我决定从“早”字上下工夫。

从初三年级第五学期开始,我开始指导学生利用每节语文课前5分钟,按顺序把一到四册的所有要求背诵默写的古诗进行诵读,并提出相应的要求。比如第一册的第25课共有5首诗,周一周二可以集体背诵,周三周四两天同桌互查互背,把结果反馈给学习小组组长或课代表,周五默写。默写后同学互相检查,凡有错误的,要求把诗句重抄,直到学生认为记住为止。最后由老师把关,检查默写改正的情况。

由于抓得早,时间利用得合适,一个学期下来,学生既没有耽误新的课程的学习,又复习并掌握了旧的知识。在第六学期的总复习中,我的学生基本不需占用时间去专门复习古诗文的背诵和默写,为现代文复习和作文复习赢得了大量宝贵时间。而取得的成绩也相当令人满意,每次模拟考试,这一板块基本不丢分,中考中,学生也轻松顺利地过关了。

二、突出一个“见”字

作文是中考中的重头戏,赋分为50分。每位老师和考生都清楚它的份量。很多学生对作文都有畏惧心理,写什么,怎么写,怎么写好,怎么才能拿高分,为什么作文越写越不像作文,越写越没有东西可写……在指导作文的教学和复习上,我用得最多的是一个“见”字——面批。拿到学生写完的作文,先把写得最精彩的和最蹩脚的,以及问题最多的作文挑出来,一个个进行面批。好坏优劣,成败得失,都在面批时一一批出。然后听学生谈构思,谈想法,谈体会,谈修改意见,了解该生对这个作文题的理解,对内容的选择和材料的剪裁,从而更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慢慢地,同学们发现,得到老师面批的同学,作文或多或少都有了提高,其他学生也想听听老师当面评评自己的作文,于是,全班同学都养成了这个习惯,作文交上来了,不到半天,纷纷到办公室询问:“老师,我的作文你看了吗?”“逼”得我不得不把他们的作文当作头等大事对待。通过面批,不但学生写作文的兴趣高涨,而且抒写真情实感的作文越来越多。

三、注重一个“联”字

文言文在中考所占比分也不低,约18分。初中六册文言文约30篇基础篇目,30篇自然课文。学生的问题是,文言文比较枯燥,知识点比较多,如果没有扎实的基础,任何投机取巧的办法都将导致失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引导学生注意联系,即将学过的文言文有联系的知识归纳、分类,并指导他们在学习某一个知识点的同时,有机联系其他知识点,使相关的知识系统化,以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例如,在复习“实词”这一知识点时,首先,引导学生把同一实词所在的句子和课文找出来归类,弄清实词在不同句子中的含义。如文言文中的“观”字,在《伤仲永》的“传一乡才观之”中,解释为“观赏、阅读、欣赏”;在《岳阳楼记》的“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中,则解释为“景观、影象”。其次,利用重点实词所在的句子这一非常重要的资源,作为复习翻译句子的重要材料。其三,既然复习到了翻译,就可以联系该句所在的课文,复习其他相关的知识点,如课文主旨,作者情感,现实意义,或者作者所处朝代,该文作者与之相关的作家或作品的联系等等。

这样坚持一段时间后,学生慢慢养成了习惯,能自然而然地学会上挂下联系,只要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就能产生其他的很多联想,单一的复习内容变得多样化,短暂的复习时间无形中拉长了,枯燥的复习方法呈现多元化。

四、引导一个“结”字

现代文阅读的考查,可以说是中考中的重中之重。不仅因为它赋分比较多,更主要是因为不好复习。问题难就难在,如何利用现有的语段提供的信息去解决未曾见过的语段的难题。我的办法是从结果入手,引导学生分析参考答案,进行归纳整理,再总结解题思路和答题方法。

学生手头上都备有“上年中考试题荟萃”,后面都附有答案。我的要求是,每人都必须完成这份资料中的20份中考试题,可以分板块进行。语段阅读这一板块,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以后,与参考答案对照,找出差别,分析参考答案的答题切入点和答题思路,再分析自己的思考方法和角度,存在哪些问题。有的学生明知自己的答案有问题,却不知道如何去分析和辨别,这时,老师就要对学生指导。当然,老师也要给学生筛选一些有代表性的题型,引导学生如何思考,如何分析,如何比较,如何找突破口,如何答题。在复习的时候,老师的引导和指导作用举足轻重,一点都不能忽视。

最后,师生一起把在做题过程中遇到的类型题、规律题进行归类,总结出一些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共计归纳了28点。可别小看了这28点,它们在帮助学生解决现代文阅读方面立下汗马功劳。2007年中考的语文试题中,现代文阅读有4道题的问法和答题思路与我们师生归纳的完全相同。学生从考场出来时,个个笑逐颜开。

当然不能光靠以上总结的方法,平时的教学、学生已有的语文素养、已形成的语文技能、扎实的语文基本功,都是学生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