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设计有效的政治微课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5-15
/ 2

浅谈如何设计有效的政治微课程

洪嫌

福建省南安市第三中学362305

摘要:微课是一种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不同的授课形式,是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教学资源的整合。在高中政治教学中采用微课程是一种值得提倡的教学策略,它会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作用。

一、微课程定义

作为一种新型的授课形式,微课以其个性化和新颖性特征吸引了学生的目光。然而网络上对“微课程”的概念却有很多个定义,到底什么是微课,什么不是微课呢?总得来讲,微课就是把老师的具体教学过程用数字化的形式录制下来,同学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可以反复看。但值得注意的是微课程不是简单地把文字教材有声化,如果这样,电脑可以直接完成,那何必让老师进行微教学呢?微课程要做的是把老师的讲解及他个人对课程的理解记录下来。一般而言,微课是具有针对性、个性化的特色设计,所以它记录的是教师个体对教学知识点的理解,是教师帮助学生学习的情感活动。鉴于此,微课程的设计也是有时间限制的,它不是完整的一堂课的录制,也不是就某个教学内容的简单片段教学,而是就某个重难点知识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一般是10分钟左右。

二、微课程的设计过程

1.选择合适的内容。“微课程”选取的教学内容一般要求主题突出、指向明确、相对完整,它面向的是每一个学生个体。平常的教学实践中老师大体知道学生喜欢什么、哪些地方不足、怎样讲他们才容易明白,所以有针对性地选择重点、难点和易错点知识进行录制可以提高学习效率,树立学习信心。

例如,在讲解《影响价格的因素》时,我通过比较汽车和自行车的升价和降价让学生了解决定价格的因素是价值。接着视频展示台风登陆我省的相关图片和材料,进一步引导分析:蔬菜价格是怎么变化的?那么还有什么因素会影响到价格?它们是怎样影响价格的?通过微课的设计引导可以看出,气候、季节、地域等因素可通过改变商品的供求关系影响到价格。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可以直接得出答案;学习能力相对薄弱的学生,可以通过反复观看视频,得出答案。

2.力求创意的设计。微课程和课本教材的设计是有区别的。教材是一个严谨的知识体系,是通过国家统一课标,使用学术性语言来描述知识的,它客观介绍了学科知识,没有个性情感在里面。而微课程可以用声音、动画、视频,有针对性地讲解,激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例如:在《市场配置资源》这一课,我就市场调节的局限性设计了微课程。在讲解市场调节具有什么样的缺陷时,我通过声音、图片、影像预设了这么一个场景:起火了!消防队快来救火啊!——给多少钱啊?——讨价还价——房子全烧毁了。学生通过声像观看大火把房子烧毁,可以深刻体会市场调节尽管能及时、灵活地反映信息,但存在局限性,有些无法调节,同时通过实例数据进一步分析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特点。

3.技巧性的制作

微课程的制作主要是让学生能看得清楚、听得明白。一般我们要先制作PPT。这里可以采用一些技巧:(1)图像可以通过数码相机或扫描仪获得,网上的图案和编辑可以通过QQ影音截图获得,QQ影音能对视频截图,效果不错,操作简易。(2)声音的插入比较简单,可以通过设置链接声音将所有的声音文件一起打包到PPT文件中。

视频的录制要注意做到:(1)时间控制在8-10分钟左右,大小控制在100M以内。(2)字幕清晰美观,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规范字,不出现繁体字、异体字、错别字,能准确有效地传达信息。(3)音频与视频图像有良好的同步,无交流声或其他杂音,声音应无明显失真、放音过冲或过弱。(4)伴音清晰、饱满、圆润,无失真、噪声杂音干扰、音量忽大忽小现象。解说声与现场声无明显比例失调,解说声与背景音乐无明显比例失调。

三、微课程要注意的问题

1.相对于较宽泛的传统课堂,“微课程”的问题聚集,主题突出,更适合教师的需要,因此“微课程”的内容是主体,要精简,千万不要去追求那种漂亮的或者说是刻意的形式而忽略了内容。微课程最好是简明的,越简单越好。

2.教师制作微课程还应该坚持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按照学生的学习水平录制相应的微课。这里可以考虑到让学生参与,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学习疑问供师生讨论解决,也可以表达对微课内容个体调整的意见。

3.微课程资源容量较小,视频格式须是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如rm、wmv、flv等),师生可流畅地在线观摩课例,查看教案、课件等辅助资源,也可灵活方便地将其下载保存到终端设备上实现移动学习。所以制作时要以教学视频片段为主线“统整”教学设计、多媒体素材和课件等相关教学资源,构成一个主题鲜明、类型多样、结构紧凑的“主题单元资源包”,从而迅速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学生学业水平。

参考文献

[1]李玉平微课程——走向简单的学习[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11)。

[2]黄烨“微时代”下的“微课”浅析[J].科技风,2013,(10)。

[3]钟显添“微课”小环境下教师的教学探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