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的学校德育工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4-14
/ 2

网络时代的学校德育工作

佟强

佟强(辽阳市第一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辽宁辽阳111000)

在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互联网带来的冲击让传统的教育方式受到了严峻挑战。尤其是学校德育工作,远远滞后于网络的发展进程。

根据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理论,有什么样的生活就应有什么样的教育。网络环境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环境、生活环境,学生正成为网络信息的主要受众,对于他们的道德规范教育必须成为当今德育的中心问题。

一、充分发挥学校在德育中的主渠道作用

学校更应该加强对学生道德规范的教育和引导,培养他们维护网络的道德责任感,使他们认识到维护“网络社会”秩序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职责。

1提高教育工作者的计算机网络水平

由于网络时代师生关系、教学模式、教学组织方式、教学过程的时空限制、教学手段等都发生了变化,德育工作者也要适应时代的变化,加强对学生的道德规范教育。“计算机并不是什么神奇的魔法,而教师才是真正的魔法师。”教育工作者必须熟悉、掌握更多的网络知识及使用技术,德育工作才能有的放矢、理直气壮。

2充分发挥网络资源效益,鼓励学生触网

目前许多中小学校已有自己的校园网,学校应加快步伐建立校园网络道德主阵地,使网络不仅成为学生了解信息、宣泄情绪的一种渠道,而且成为和教师们交流、讨论,提高自学能力的助推器。

3把伦理学相关知识引入到德育中

随着时代发展,教育者应该逐渐使伦理学成为网络基础课程之一。学生一接触网络,就接受网络道德素质教育,将网络伦理和网络技术置于同样重要的地位认真学习并遵守。培养学生内在的网络责任感,倡导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精神,自觉成为“网络社会”的道德主体。

二、家庭教育是关键

学校德育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还必须重视学校与家庭的沟通,形成教育合力。

1.在尊重隐私权的前提下监督孩子浏览的网络内容

学生毕竟还没有成熟,他们的自制力、判断力、鉴别力还较低,有时在复杂问题、全新问题面前表现得很盲目。这就要求家长们积极、主动、及时地关注、掌握他们上网浏览的内容,并给予关心和必要的引导,规范其上网行为。

2.提高自身修养,努力缩短心灵间的距离

日常生活中,家长应结合孩子的心理特点引导孩子向追求知识和锻炼能力的方向发展。合理安排工作、交往以及家务等,多腾出时间与孩子谈心,关心他们的学习,帮助孩子解决遇到的各种困难,拉近与孩子的心理距离。积极鼓励他们参与社会、学校以及亲朋好友间的符合他们身份的活动,培养他们的多种兴趣爱好。时时处处以身作则,努力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养,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

3.了解网络知识,关注、利用具有相关保护功能的手段

目前很多企业针对网络垃圾开发了多种防护工具。使用屏蔽不良内容的软件和网卡是其中效果比较明显的两种手段。例如以“赛尔绿色上网卡”为主要代表的具有屏蔽功能的上网卡,和各类屏蔽软件相比具有更加明显的优势。孩子只要使用该类网卡的账号上网,就直接进入了健康安全的网络环境,不会遇到色情、暴力、反动等不良或非法内容。这样,家长即使不太懂网络应用技术,只要让孩子利用该类上网卡上网,就可以放心地让孩子遨游于广阔纯洁的网络世界中。

三、社会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过去,学生接受教育的基地主要是学校,而现在网络也成了学生接受教育的阵地。在这种情况下,必须高度重视社会的教育责任。

1.加强政府管理,全社会共同参与治理

网络绝对不应成为社会的“真空”,同样应该受到法律的约束,建立起国际互联网络道德是各国的共同责任。在此问题上,政府责无旁贷。令人欣慰的是,国务院已经颁布了《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并于2000年9月20日公布施行。根据《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的规定,信息产业部2000年10月8日第4次部务会议通过制定了《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2000)》。2001年末国家又颁布了《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这些法规、条例以及诸多措施对加强网络管理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但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伴随着网络发展高速、多变的现实,我们还会有更加艰巨的任务。

2.打造绿色网络空间,弘扬中华民族文化

扭转互联网对未成年人成长的消极影响更要治网,要从改变其内容传播入手。由于互联网可以轻而易举突破传统疆界的限制,文化传播手段与内容不平衡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以芬兰为例,它具有世界上最发达的信息产业和传播手段,人均上网率一直居世界前列,但正因为“信息通道”高度发达,反而被美国用来长驱直入倾销“美国文化”,结果许多青少年对好莱坞明星津津乐道而对本国历史人物、民族英雄所知甚少。芬兰的有识之士哀叹:“我们发展起来的信息传播手段,却使自己的下一代丧失了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

198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集会上发表宣言:“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那么必须回头2500年,去寻找孔子的智慧”。因此,中华民族应该为全人类的文化发展做出世纪性的贡献。而欲达到此目的,必须积极组织优秀传统文化上网,中华文化必须挺进世界网络文化阵地。让世界了解中国,了解中华东方文明,这是中华民族神圣的历史使命,也是迎接全球网络文化挑战,建设网络道德规范的最有效的战略措施。

网络以其虚拟性和巨大信息资源的共享性,对传统的学校德育方式产生了强烈冲击。德育工作者必须学会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开展德育工作。绝不能以为在网络虚拟社会里,看不到现实道德规范的身影,就可以在现实生活里全盘否定道德规范的存在意义。只有如此,学校德育工作才能与时俱进,担当起为国家、社会和家庭培养合格人才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