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确诊后患者的心理护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5-15
/ 2

艾滋病确诊后患者的心理护理

刘静容

刘静容

(广西藤县人民医院543300)

【摘要】目的根据艾滋病确诊后患者的心理特点,采取有效的心理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确诊收治的86例艾滋病患者,根据其心理特征给予有效的心理护理。结果经过早期心理护理,86例艾滋病患者均能平静面对疾病,积极接受治疗。结论早期有效的心理护理能改善艾滋病确诊患者的不良心理问题,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关键词】艾滋病心理特点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5-0260-02

艾滋病医学全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是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HIV)后导致一系列的免疫缺陷症状[1],主要表现为感染、恶性肿瘤,严重者可导致死亡。为了更好的帮助艾滋病患者正视疾病,减轻不良心理的危害,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提高自身及家庭的生活质量。现将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期间经实验室检查HIV抗体结果为阳性,确诊并收治的艾滋病患者86例。其中男65例,女21例,年龄18~75岁,平均年龄54.5岁。职业:农民77例,工人9例。传播类型:性传播53例,血液传播33例。根据患者心理反应期的不同阶段,采取有针对的心理护理措施。

2艾滋病确诊后患者的不同心理反应阶段

2.1震惊阶段震惊阶段大约是在患者确诊后的1至8天[2],患者在得到诊断的结果时往往精神受到重大打击,有的患者难以接受确诊结果,出现类似于癔症的精神症状,突然性的情感波动,喜怒无常,持续数分钟才恢复平静;有的患者则表现为沉默少语,精神萎靡,反应迟钝,抱怨等。此阶段患者最典型的心理特征是严重的无助感。

2.2怀疑阶段此阶段大概在确诊后的9至25天,患者情绪逐渐平稳,开始怀疑检查结果,主动查找疾病的相关信息,把自己的临床表现与查找的资料进行比对,刻意的寻找不相符合的描述,来进一步否认诊断的结果。研究发现HIV患者在确诊后进行二次诊断的比例可以达到54.7%[3],甚至不少患者还会做三次诊断。怀疑阶段的患者情绪较震惊阶段有明显的平稳,但是消极情绪仍然存在,此阶段患者会与比较亲近的人交流疾病或内心情感,期盼误诊,希望有奇迹发生。

2.3沮丧阶段沮丧阶段大约在确诊后的26至35天,患者由于怀疑诊断结果会进行再一次的检查诊断,但是诊断的结果并没有像患者期望的那样,患者不会出现震惊阶段的情绪突然爆发,往往会表现出绝望、沮丧,意志消沉,自我封闭,拒绝他人的同情和帮助。

2.4接受阶段此阶段大概是诊断的36至45天,调查显示约50%的患者会选择接受这个事实,认为逃避和后悔都是无用的,只有积极的接受治疗才能更好的活下去。他们开始学习疾病的相关知识,如何才能更好地治疗疾病,关注疾病的最新研究进展和自身疾病的发展状况,积极寻求治疗。但是也有少数患者自暴自弃,不寻求治疗,任由疾病发展[4],甚至去人为的传播疾病,报复社会。

3针对性的心理护理

3.1震惊阶段首先,给与检查的患者提前警示,简单介绍疾病的来源,一般表现,使患者在诊断结果出来前有一定的心理准备;确诊后,结果只通知患者,若患者有特殊要求,在适当的场合采用适合的方式再告知监护人,尽量动员患者让家属参与到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如可以告诉患者别人积极接受治疗并取得很好的效果的成功案例,再进一步暗示患者,尽可能防止其情绪的突然爆发造成的损害。

3.2怀疑阶段此阶段的典型心理特点就是怀疑诊断的可信性,针对这个心理特点医护人员不要否定患者的这种心理,首先向患者提供疾病的相关信息,供患者参考和比照,积极与患者探讨疾病,热心回答患者关于疾病的疑问,必要时可以建议患者进行二次检查。指导家属给与患者特殊的关心,理解患者,学会倾听患者的诉说,适当的与患者进行交流,观察其心理情况,预防危险行为的发生。

3.3沮丧阶段此阶段患者表现出绝望沮丧,意志消沉,自我封闭,拒绝他人的同情和帮助。医护人员及家属应多和患者交流,避免患者独处,鼓励和引导患者用正确的方法宣泄心中的烦闷和痛苦,可以根据患者的兴趣爱好安排一些活动,转移患者的注意力,降低患者对疾病的关注度。向患者介绍治疗成功的案例,鼓励患者积极接受正确合理地治疗,告知患者现代医疗技术发展迅速,治愈疾病史有希望的,要保持一颗希望的心,不能失去信心。

3.4接受阶段此阶段多数患者已经接受事实,并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医护人员应提供患者更多与疾病相关的信息,鼓励患者与患者间的信息交流,相互鼓励,增强治疗的信心。对于居家治疗的患者,医护人员应定时进行家庭访视,规范病人的用药,纠正不良的行为,引导其正确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对于少数自暴自弃,不接受治疗的患者,应该从医疗部门,家庭和社会入手,给与他们关心,让他们体会到社会各界的关怀,不能放任疾病的发展,使其接受治疗。

艾滋病(AIDS)被认为是“史后世纪的瘟疫”,目前全世界都没有治愈的有效药物[5],感染人群日益增多,已经成为全球性的流行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对社会的发展也产生制约。艾滋病患者在不同阶段都存在心理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和生活,根据不同的心理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能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问题,使其积极接受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有助于家庭和社会的和谐。

参考文献

[1]陈颖,张振香.HIV感染/艾滋病确诊后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下旬版,2008,24(007):68-68.

[2]罗海莲,林光惠,陈小英.艾滋病病人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J].全科护理,2009,7(9):2278-2279.

[3]张娟,刘爱民.艾滋病病人的心理问题及护理[J].全科护理,2008,6(1).

[4]秦群霞,张小棉,辛芳琴.对住院皮肤性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分析及护理[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2,16(2):124-131.

[5]李琼华.心理护理对艾滋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0,31(6):805-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