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风险评估系统对牙周患者支持治疗期临床疗效的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9-19
/ 2

牙周风险评估系统对牙周患者支持治疗期临床疗效的评价

杨平

杨平

(广西柳州市融水县人民医院545300)

【摘要】目的探讨与分析血牙周风险评估系统对牙周患者支持治疗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在我院予以牙周基础治疗的7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牙周风险评估系统结果确定患者复诊时间,比较规律复诊组和不规律复诊组两组的探诊深度、探诊出血百分比、失牙数及复发风险的变化。结果本组70例患者规律复诊者共29例,不规律复诊者共41例。规律复诊组在T0时间其PD、BOP(+)%与不规律复诊组经比较(t=0.250,0.568,P=0.803,0.57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T1时间的PD、BOP(+)%值与T0时间相比均明显减少,且规律复诊组在T1时间其PD、BOP(+)%与不规律复诊组经比较(t=2.215,2.333,P=0.030,0.0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规律复诊组在T0、T1时间总牙数均为732颗,TL=0。不规律复诊组在T0、T1时间总牙数分别为1080颗、1077颗,TL=3。两组治疗期间均未见复发风险升高,其中规律复诊组共24.14%(7/29)患者由高复发风险度向中复发风险度转变,而不规律复诊组仅14.63%(6/41)。结论牙周风险评估系统能有针对的确定牙周支持治疗期间的复诊时间,而规律复诊能改善患者的预后。

【关键词】牙周风险评估系统牙周患者支持治疗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78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9-0139-02

牙周支持治疗可通过定期复诊对牙周炎进行有效的动态监测,从而降低治疗不足,保持牙周的健康稳定[1]。牙周复发风险评估系统(PRA)可对牙周主要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从而更加客观地对患者牙周炎的进一步发展或复发风险进行判断,并为确定牙周支持治疗间隔期及相对应的治疗提供临床指导[2]。本文选择以牙周基础治疗的7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牙周风险评估系统评估牙周患者支持治疗期的复诊时间,结果规律复诊组的疗效高于未规律复诊组,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研究对象

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予以牙周基础治疗的7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7例,女33例,年龄21~62岁。入选者在治疗前均对本实验知情并同意参加本实验,排除侵袭性牙周炎者、药物性龈增生者、因严重系统疾病不能耐受牙周基础治疗者。

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牙周基础治疗,待牙周基础治疗结束后进入牙周支持治疗期嘱基础治疗后1月后复诊,对其全口牙组织进行检查并评估复发风险,该时间点记入为T0。根据PRA评估结果确定患者复诊时间,根据患者是否按规定复诊将其分为两组:规律复诊组(按规定时间复诊者)和不规律复诊组(错过复诊时间但仍坚持牙周支持治疗者)。待牙周支持治疗18个月后进行最后一次检查,该时间点记入为T1。比较两组患者探诊深度(PD)、探诊出血(BOP)百分比、失牙数(TL)及复发风险的变化。

评估系统

PRA评估系统包含PD、BOP、TL、病变最通后牙的牙槽骨丧失量/年龄(BL/Age)、易感基因或全身系统疾病及环境因素等六个参数,其中各参数的危险度分类详见表1。根据危险因素对复发危险因素进行总的分类评估:低复发风险度(6个参数均在低危险度或最多1个参数在中危险度)、中复发风险度(6个参数至少2个在中危险度且最多1个参数在高危险度)、高复发风险度(6个参数至少2个在高危险度)。表1PRA各参数的危险度分类

TL和复发风险变化

规律复诊组在T0、T1时间总牙数均为732颗,TL=0。不规律复诊组在T0、T1时间总牙数分别为1080颗、1077颗,TL=3。

规律复诊组在T0时间低复发风险度、中复发风险度及高复发风险度的例数分别为0、0、29;不规律复诊组则为0、4、37。规律复诊组在T1时间低复发风险度、中复发风险度及高复发风险度的例数分别为0、7、22;不规律复诊组则为0、10、31。两组治疗期间均未见复发风险升高,其中规律复诊组共24.14%(7/29)患者由高复发风险度向中复发风险度转变,而不规律复诊组仅14.63%(6/41)。

讨论

PRA系统是2003年由Tonetti和Lang等提出的,该系统主要用于积极牙周基础治疗后牙周支持治疗期间复诊时间间隔的确定,从而协助医师确定患者疾病发展的风险,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案。Costa等研究表明PRA系统能为临床医师提供准确的复发风险度和复诊间隔时间,利于降低牙周炎的失牙数和复发率。本文中规律复诊组其失牙数仅为0,未规律复诊组失牙数则为3颗。

BOP%能间接反映患者自我菌斑的控制情况,良好的菌斑控制利于确保牙周治疗的效果[3]。本文中两组T1时间的BOP(+)%值与T0时间相比均明显减少,且规律复诊组在T1时间其BOP(+)%与不规律复诊组经比较(t=2.333,P=0.0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说明,规律复诊能更加有效的控制患者菌斑不良,利于牙周状况的稳定。因BOP(+)%在25%以内才能确保牙周状况的健康与稳定,而规律组在T1时间的BOP(+)%为(30.83±19.04)%,故医师还需对患者进行菌斑染色,让其直观看到未清洁干净部位,并做好口腔卫生的宣教,从而利于牙周状况的健康和稳定。PD值的增加表示了牙周炎的进展,其值越大表明了牙周炎病变程度越严重[4]。本文中两组T1时间的PD值与T0时间相比均明显减少,且规律复诊组在T1时间其PD与不规律复诊组经比较(t=2.215,P=0.0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说明,在PRA系统的指导下,规律复诊者能降低PD值,利于确保患者牙周状况的健康和稳定。

牙周炎患者因基础治疗后需定期复诊、维护才能控制疾病的发展,对于已破坏的骨组织则难以修复,因此对于BL/Age的短期内改变影响较小。本文因研究时间较短,使得BL/Age变化较小,故未对两组BL/Age变化进行评估。另在本文研究中,两组治疗期间均未见复发风险升高,其中规律复诊组共24.14%(7/29)患者由高复发风险度向中复发风险度转变,而不规律复诊组仅14.63%(6/41)。研究说明,在PRA系统指导下,可降低牙周患者复发的风险,但为了对牙周疾病进行有效的控制,仍需患者按照规定的复诊时间进行定期复诊。

参考文献

[1]甘朝兵,陆钰,吴海珍等.认知行为干预对牙周病系统支持治疗阶段患者依从性影响的临床研究[J].安徽医学,2011,32(3):293-295.

[2]张勇,栾庆先.牙周维护治疗在保持牙周长期疗效中的作用[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43(1):29-33.

[3]路晶晶,徐燕,程楠等.牙周风险评估系统对牙周炎患者支持治疗期临床疗效的评价[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3,48(9):1136-1138.

[4]李胡锐.牙周内窥镜下龈下洁刮治对牙石及菌斑清除效果的临床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