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底超声对产后女性盆底功能的筛查价值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4-14
/ 2

盆底超声对产后女性盆底功能的筛查价值分析

徐杰1刘恒兴2(通讯作者)

徐杰1刘恒兴2(通讯作者)

1.河南省新乡市医学院新乡市中心医院453000;2.河南省新乡医学院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453000

摘要:目的探讨经盆底二维及三维超声筛查产后女性盆底功能的价值。

方法对受检者进行盆底二维及三维超声检查,测量静息状态下膀胱颈距耻骨联合下缘的距离(BSD)和Valsalva动作后膀胱颈下降(BND),观察静息、Valsalva动作时肛提肌裂孔变化,评价Valsalva动作后有无前、中、后盆腔脱垂情况。结果148例受检者测量数据结果:BSD14.3mm-29.6mm,平均23mm;BND0-29.4mm;静息状态下肛提肌裂孔面积9.95cm2-26.25cm2,平均18.08cm2;Valsalva动作时肛提肌裂孔面积12.14cm2-35.28cm2,平均23.7cm2。

结论盆底超声方法简便易行,易被产妇接受,结果准确,对女性产后盆底功能筛查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指导临床进行产后盆底功能训练。

关键词:盆底超声;三维超声;产后;盆底功能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FPFD)是由于盆底结构形态及功能异常而引起的一系列疾病的总称,包括压力性尿失禁(SUI)、盆腔器官脱垂(POP)等,目前已成为严重影响妇女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的医疗问题和社会问题[1-2]。本研究应用盆底二维及三维超声,测量相关参数,观察产后前、中、后盆腔静息状态下情况及Valsalva动作后的活动情况,为盆底功能障碍的早期诊断及产后康复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148例在我院分娩后42d,经盆底三维超声检查,年龄20~40岁,自然分娩96例,剖宫产52例。

1.2使用仪器

采用GEvolusonE8、GEvoluson730专家版实时三维超声诊断仪,经阴道容积探头,频率为4~8MHz。

1.3检查方法

患者排便后适量充盈膀胱(约50mL),取仰卧截石位,探头表面涂消毒耦合剂,外套避孕套。探头进入阴道内首先观察子宫双附件区情况,然后将探头置于会阴处。采取正中矢状切面,二维图像上清晰显示耻骨联合下缘、尿道、阴道、肛管及直肠壶腹图像,通过耻骨联合下缘做水平参考线,测量静息状态下膀胱颈至耻骨联合下缘的距离(BSD);子宫内口至处女膜的距离;肛提肌裂孔内径。患者做Valsalva动作时观察前、中、后盆腔器官的脱垂情况,测量尿道膀胱后角角度,若有脱垂,则测量膀胱颈下移距离(BND)、膀胱后壁下移距离、子宫脱垂的距离和直肠的膨出距离。把膀胱颈或膀胱膨出的前缘常用于定量判断阴道前壁的下移;宫颈或道格拉斯窝用于定量判断中盆腔的下移;直肠壶腹的最尾侧或直肠膨出内容物的前缘用于定量判断后盆腔的下移[3]。在正中失状切面上运用三维超声成像获得肛提肌裂孔平面,测量静息状态下、Valsalva动作时肛提肌裂孔前后径、横径及裂孔面积,评价肛提肌功能。探头向后盆腔移动,在二维图像上可观察肛管形态,肛门内括约肌及肛门外括约肌。启动超声断层成像(tomographicultrasoundimaging,TUI)技术,应用4DView软件进行分析,可在多切面连续显示肛提肌形态,观察肛提肌走行、形态及有无断裂。

2结果

全部受检者经盆底超声扫查均能理想地观察膀胱颈、膀胱后壁、宫颈回声及直肠肛管形态,可准确测量Valsalva动作时前、中、后盆腔器官的位移变化。148例受检者测量数据结果:BSD14.3mm-29.6mm,平均23mm;BND0-29.4mm;静息状态下肛提肌裂孔面积9.95cm2-26.25cm2,平均18.08cm2;Valsalva动作时肛提肌裂孔面积12.14cm2-35.28cm2,平均23.7cm2。在148例受检者中,超声诊断无盆腔器官脱垂者63例,前盆腔器官脱垂者85例,合并中盆腔器官脱垂者6例,合并后盆腔器官脱垂者3例。超声诊断85例阳性病例中,临床体检发现阳性者68例,阴性者17例。所有病例均未见明显肛提肌连续中断或回声异常。

3讨论

女性盆底前方为耻骨联合下缘,后方为尾骨尖,两侧为耻骨降支,坐骨升支及坐骨结节,是由骨性骨盆及肌肉、筋膜、韧带及血管、神经组成的一个复杂的整体,任何组织退化或损伤均会打破这种平衡,超出其他结构的代偿范围时就会引起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FPFD)。女性的妊娠与分娩使盆底组织会随之发生一系列重塑过程,会出现压力性尿失禁(SUI)、盆底器官脱垂(POP)。而这两种问题轻者则让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备受漏尿的困扰,重者则造成日常活动受限严重影响女性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

产后盆腔恢复情况评估通常在产后42d左右进行。超声具有无创性、可重复性、经济以及无放射性等优点,能够提供动态成像,进行动态观察。用于FPFD的诊断和治疗后的疗效评估。

经会阴二维超声可以清晰的在正中失状切面上显示耻骨联合、尿道、阴道、子宫、直肠这些器官及其在前盆腔、中盆腔和后盆腔中的位置。用Dietz等的方法,以耻骨联合下缘为参考点,可以测量膀胱颈或膀胱后壁膨出下缘、宫颈或穹隆及直肠壶腹至耻骨联合下缘的垂直距离来定量判断前、中及后盆腔器官的脱垂程度[3]。对比研究显示,超声定量评估中盆腔和后盆腔脱垂似乎与临床上评估具有很好的一致性。目前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膀胱颈移动度>1.0cm、压力期尿道膀胱后角≥110°是诊断压力性尿失禁最有价值的客观指标。而这些参数在盆底超声上均能很好的进行较精确的测量。盆底超声在正中失状切面上可测量静息状态下肛提肌裂孔内径,静息与缩肛运动时肛提肌裂孔内径相差10mm左右提示肛提肌收缩力较好。冠状切面还可探及肛管两侧的肛提肌呈中强回声,观察肛提肌走行及有无连续中断,方法简便、无痛苦[3]。

三维超声的发展向我们展示了全新的盆底影像诊断模式,最主要的原因是它可以显示轴平面,也就是肛提肌裂孔平面,这是二维超声不能达到的。在肛提肌裂孔平面测量肛提肌在静息、Valsava动作和缩肛状态下的相关参数,包括裂孔前后径、横径及裂孔面积,操作简单,可重复测量。Dietz认为[4],在Valsalva动作时,肛提肌裂孔面积如果<25cm2与显著的盆腔器官脱垂没有任何相关性。TUI技术的应用可在多层面实时连续的显示肛提肌形态及走行,对肛提肌损伤及撕裂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本组研究通过对148例产后42d女性经会阴盆底二维及三维超声检查发现,经会阴盆底超声是观察女性盆底结构及功能的一种简单有效的影像学方法。可普遍应用于产后女性盆底功能的初步筛查,对产后存在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的早期诊断及康复治疗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张珂,贺晶.产后盆底功能重建的研究进展[J].国际妇产科学杂志,2011,38(1):24-28.

[2]张靖霄,刘冬梅,李惠敏.女性盆底解剖及重建研究进展[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1):124-125.

[3]陈瑞云,宋岩峰,江丽,等.肛提肌收缩功能的三维超声评估[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0,26(9):671-673.

[4]DietzHP,HoyteLP,SteensmaAB.盆底超声学图谱[M].王慧芳,谢红宁,译.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3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