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复明手术后低视力的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1-11
/ 2

白内障复明手术后低视力的临床分析

冯晓

冯晓

(山西焦煤集团公司古交矿区总医院眼科山西古交030200)

【摘要】目的:探讨白内障复明手术后低视力患者的手术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4月至2012年10月复明工程救治白内障患者406例,均采用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具体手术方式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定,经过手术后视力小于0.3共80眼,分析白内障手术的临床效果,对临床资料进行系统性回顾。结果:80眼白内障术后低视力患者较术前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内障复明手术后,虽然存在低视力患者,但与患者术前视力相比较,7仍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因此白内障术前要详细检查,对术后视力进行科学评估,做好术前交待,更好地规避手术风险。

【关键词】白内障术后低视力

【中图分类号】R77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1-0154-01

白内障是最常见的眼部疾病之一,同时也是我国视力残疾的首位原因,占46.93%,我国现已把白内障手术作为防盲致盲的首要任务[1]。近几年,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进步,白内障手术也在不断发展,多数患者都经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2],术后视力大幅提高,手术并发症也逐渐减少,但术后低视力问题依然存在。白内障术后虽然存在低视力,但是患者有无手术必要性,白内障手术有无临床效果,就这个问题笔者选择我院于2011年4月至2012年10月复明工程中白内障术后低视力80眼病例进行分析,现将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对象共80眼,其中男47眼,女33眼,年龄在17~75岁,平均年龄50.2岁,其中年龄相关性白内障42人,代谢性白内障21眼,并发性白内障13眼,外伤性白内障2眼,先天性白内障2人;晶体核硬度:1级5眼,2级20眼,3级40眼,4级9眼,5级6眼;80眼患者均满足术后3月最佳校正视力小于0.3;手术方式根据患者眼部情况及核硬度选择超声乳化或囊外摘除术,术后均植入爱尔康折叠式人工晶体一枚。

例数相关性白内障代谢性白内障外伤性白内障

80

1.2手术方法

1.2.1手术前准备

术前按白内障常规准备,检查血糖、血常规、尿常规胸透心电图等及眼部常规检查,血糖、血压及眼压高的患者予控制到正常范围内,眼前节有炎症者予点眼药控制。术前予术眼行B超、角膜曲率术和人工晶体度数测算,此项检查均由一名医师操作。手术前3天点普拉洛芬眼水+左氧氟沙星眼水,每日4-6次;术前1天用生理盐水冲洗泪道和结膜囊;术前1小时,用美多丽眼水点术眼3次,间隔10分钟,充分散瞳;术前30分钟,在结膜囊点入丙美卡因眼水3次,间隔10分钟,行表面麻醉。

1.2.2手术过程

常规消毒铺单,球后神经阻滞麻醉,做上方穹窿为基底的结膜瓣,以12点为中心做6mm反眉弓半层巩膜垂直切口,中央距角膜缘1.5~2.0mm,制作巩膜隧道向内超过角膜缘弓进入透明角膜内1.5mm,9点角膜缘侧切口进入前房,注入粘弹剂,行直径约5~6mm连续环形撕囊或开罐式截囊,水分离,超声乳化核或将晶体核旋入前房,用圈套噐娩出晶体核,注吸皮质,植入人工晶体,置换粘弹剂,水密封切口,如切口漏水缝合切口,术毕结膜下注射2%利多卡因注射液0.2ml+地塞米松注射液2.5mg,包盖术眼。

1.2.3术后用药随访

术后口服洛索洛芬胶囊,全身口服或静脉输用抗生素,术眼点用典必殊眼水、贝复舒眼用凝胶及普拉洛芬眼水1~2月,并予患者进行健康指导,避免出现任何意外。如果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予积极对症处理。术后随访1~3月,随访内容有校正视力,裂隙灯,眼压,散瞳,详细查眼底等项目。

1.2.4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手术前后的视力恢复情况

根据临床随访资料显示,患者手术后视力较手术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和提高,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n(%)]

2.2手术并发症

全部患者手术均无爆发性脉络膜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术中并发症15眼,有:后囊破裂玻璃体脱出6眼,角膜失代偿3眼,人工晶体移位脱位2眼,黄斑嚢样水肿3眼,反复虹膜睫状体炎2眼。其中术前大于0.3病例2眼,因发生角膜失代偿和黄斑嚢样水肿各一例,术后视力低于手术前,其它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另外基础眼病有65眼,其中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31眼,合并高血压视网膜病变15眼、视网膜色素变性等其他眼病共计19眼。

3讨论

我国九省眼病调查发现,发生盲中及重度视力损伤的原因为白内障,而白内障手术覆盖率仅为35.7%[3]。随着我国防盲治盲工作的开展,我院积极参与复明工程救助白内障患者,绝大部分患者术后视力明显提高,仍有少部分患者存在低视力情况,但就这些术后低视力患者从上述研究资料可以看出,与其术前视力相比较绝大部分患者视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并且从统计学上可以看出,白内障患者术前与术后各个阶段的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根据本研究资料显示,白内障术后出现低视力情况少数病例是手术并发症引起,本资料中共15眼,占18.75%,手术中出现的各种并发症的原因有术中操作不当,病人核较硬术式选择失误等造成,这些手术中出现的并发症会随着手术操作者技术水平的提高和手术经验的积累而下降,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手术成功利率,降低了术后低视力患者的比例。而白内障术后出现低视力情况主要原因是患者全身基础疾病和基础眼疾,本资料中共65眼,占81.25%,其中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例31眼,占38.75%,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多,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率也随之增高,由此造成的白内障术后低视力比例也会逐渐增加,这也成为我们医务工作者应该关注的一个问题。我们在复明工程了解到,大部分患者认为白内障只有看不见了才能手术,就因为这个错误的认识增加了手术风险失去了最佳治疗时机,各种眼底病合并白内障,晶体混浊,术前无法查明眼底情况,耽误了患者眼底的诊断和治疗,导致术后低视力,这就要求手术医师术前要认真评估,交待手术后视力可能不理想,并告知患者既使视力不理想,只有术后才能使眼底治疗成为可能,才能进一步提高视力或保存仅有的视力。因此对于白内障术后低视力患者仍有手术的临床效果,具备手术必要性。

参考文献

[1]姚克,叶盼盼。我国近五年白内障研究进展和展望[J].中华眼科杂志,2010,46(10):888.

[2]陈蓓莉。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的临床应用.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9):2687-2688.

[3]赵家良。我国防盲治盲工作仍然任重道远[J].中华眼科杂志,2012,8(12):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