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十二指肠壅积征30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1

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十二指肠壅积征30例

习贤宝郭红珍陈卫东

习贤宝郭红珍陈卫东(江西省峡江县人民医院江西峡江331409)

【摘要】目的探索十二指肠壅积征最有效的治疗放方法;方法足三里穴位注射;结果经过3疗程治疗,治愈率100%;结论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十二指肠壅积征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穴位注射足三里十二指肠壅积征

十二指肠壅积征是比较少见十二指肠的疾病,多因饮食不洁,食用刺激性的食物诱发,常由暴饮暴食,饥饱无常,饮食没有规律所致。自1998年以来,笔者采用足三里穴位注射治疗十二指肠壅积征3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30例,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10--50岁;病程6个月—2年。

2治疗方法

2.1取穴

双侧足三里,膑韧带外侧缘膑骨下三寸(同身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

2.2操作方法

用5ml一次性注射器(7号针头)抽取阿托品1mg,局部常规消毒后,将针头刺入穴位,提插得气(有酸、麻、胀、重针感)且无回血后,将药液缓慢注入,注射完毕,拔出针头,按压针孔3min-5min。1d1次,每个月连续6次,一个月一疗程,三疗程结束后观察疗效,治疗期间,进食流质或半流质,并且进食前后各俯卧半小时。

3疗效分析

3.1疗效标准

治愈:症状、体征消失,饮食恢复正常;显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饮食明显好转,身体健康状况明显好转;无效:症状、体征及身体健康状况无改变或者加重。

3.2治疗结果

30例中1疗程治愈6例,占20%;2疗程治愈12例,占40%;3疗程治愈18例,占60%,治愈率100%。

4典型病例

肖某,女,11岁。主诉:反复发作性恶心、呕吐、腹痛2年。症见:食入即吐,吐出胃内容物,腹痛,面色无华,消化道钡餐造影检查提示:十二指肠壅积征。自述患病前经常暴饮暴食,饮食无规律,由不洁饮食诱发。查体:体温37℃,脐上压痛(±),无反跳痛。诊断:十二指肠壅积征。予上法治疗,1疗程即愈。

5讨论

十二指肠壅积征常因暴饮暴食饮食无规律导致,也有由先天性十二指肠畸型或十只二肠肠系膜异常发达压迫十二指肠所致。受寒或者过食寒凉食物,或过食有刺激性的不易消化的食物而诱发。主要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性恶心、呕吐、腹痛、腹胀等,甚至食入即吐,不吃也干呕。严重者可致脱水、电解质紊乱,甚至休克。患者多表现为恶心、呕吐在先,继而腹痛腹胀,发作日久身体渐渐消瘦甚至呈恶病质。最典型的表现是消化道贝餐造影见十二指肠段造影剂通过时间延长为正常几倍甚至10倍以上。本病属中医学“呕吐”、“反胃”范畴。本病病机是胃肠清气不升,浊气不降,壅秽阻滞于中焦,清浊相干,壅塞气机。阿托品为胆碱能受体阻滞剂,主要药理作用是解除平滑肌痉挛,从而起到缓解腹部绞痛和解痉止吐的作用。足三里属足阳明胃经穴,足阳明之脉所入为合。《针灸大成》云:“三里膝眼下,三寸两筋间,能通心腹胀。”又云:“肚腹三里留”。[1]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利湿、扶正祛邪之功效。现代医学研究证实,针刺足三里穴,强身健体,增加机体裂解素和调理素,促进吞噬细胞数上升,增强免疫力。[2]

本法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充分发挥药物、针刺和穴位的三重治疗作用:①药物本身就有解痉、镇吐的作用;②针刺和药物作用直接刺激经络穴位,产生一定的疗效;③穴位注射后,药物在穴位处停留的时间较长,故可增强和延长穴位的治疗效能,并使之沿经络循行以疏通经气,直达相应的病理组织器官,充分发挥穴位和药物的共同治疗作用;④药物对穴位的作用亦可通过神经系统和神经体液系统作用于机体,激发人体的抗病能力,产生出更大的疗效[3]。本法操作简便,疗效满意,值得在基层医疗单位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杨继洲,针灸大成[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8:280.

[2]邱茂良,针灸学[M].上海:科技出版社,1985.10:41-42.

[3]刘颖,水针疗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