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休克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常规参数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电休克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常规参数的影响

李永明吴艳鹏

(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山东青岛266034)

【摘要】目的:观察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电休克治疗时对血常规参数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47例,均给予电休克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血常规参数变化情况,并评价治疗前后阴性症状及阳性症状评分。结果:治疗后,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均高于治疗前,阴性症状评分、阳性症状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血常规参数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电休克治疗时,会提高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考虑与治疗方式的应激反应相关,但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症状,缓解患者病情。

【关键词】电休克治疗;精神分裂症;血常规参数

【中图分类号】R749.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9-0032-02

精神分裂症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精神疾病,病程迁延,可能会慢性化、衰退,影响患者回归社会的有效性。临床治疗精神分裂症时,多采用抗精神药物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精神分裂症状,但部分患者采用药物治疗无效,较易发展为难治性精神分裂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临床上治疗精神分裂症时开始采用电休克治疗,治疗效果较好,相关研究指出,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电休克治疗后,会引起血常规参数变化,本院采用电休克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时,研究其对血常规参数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4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47例,男27例,女20例;年龄23~72岁,平均(42.8±10.3)岁;病程6个月~4年,平均(1.6±0.9)年;文化程度:本科及以上7例,大专5例,高中及中专8例,初中12例,小学及以下15例。纳入标准:(1)均符合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2)具有电休克治疗适应症;(3)前2个月内未接受电休克治疗;(4)患者或监护人对本研究知情,自愿参与。排除标准:(1)行为及精神障碍由精神活性物质导致;(2)精神病属于脑器质性或症状性;(3)伴有麻醉药物过敏史。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电休克治疗,治疗前8h,嘱咐患者不要进食进水。治疗时,患者取平卧位,给予患者阿托品0.5mg,静脉推注,丙泊酚2mg/kg,静脉推注,患者无睫毛反射后,给予患者氯化琥珀酰胆碱1mg/kg,静脉推注,松弛肌肉,肌颤结束后通电,面罩给氧,100%全氧,受控呼吸,无肌束收缩后,口腔保护器置入患者口腔中,利用多功能电休克治疗仪,结合患者情况,设置治疗参数,开始治疗,共治疗7次。

1.3观察指标

分别于治疗前1h、全部治疗结束后1h抽取患者静脉血,检测血常规,参数包含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红细胞计数、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血小板计数。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利用PANSS量表评价患者的阴性症状评分及阳性症状评分。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统计分析,平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利用t检验,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前后血常规参数变化

治疗后,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例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计数、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血小板计数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2治疗前后阴性及阳性症状评分比较

治疗前,47例患者阴性症状评分(13.78±2.54)分,阳性症状评分(29.18±3.14)分;治疗后,阴性症状评分(9.82±2.18)分,阳性症状评分(19.64±3.08)分。治疗后,阳性症状评分及阴性症状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目前,尚未明确精神分裂症的发病原因,青壮年为精神分裂症的多发人群,主要表现为感知障碍、情感障碍、意志行为障碍等,导致患者逐渐脱离社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病情严重时,甚至会出现自杀行为、伤害性行为等[1]。临床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时,主要采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多数患者的大部分症状可有效缓解,治疗效果较好,但部分患者中的疗效并不理想,导致患者病情进展,发展为难治性精神分裂症,进一步的提升治疗难度[2]。近年来,临床上开始广泛的采用电休克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此种方法属于物理疗法,尤其是患者伴有自杀倾向、毁物伤人行为时,控制效果更佳。采用电休克治疗时,依据患者情况设置一定强度的电流,大脑皮层细胞受到电流刺激后,诱发皮层细胞的放电功能,实现自发性的、广泛性的放电,实现治疗的目的[3]。有研究指出,精神分裂症患者接受电休克治疗后,会改变其血常规参数,短暂性的升高白细胞计数,考虑与电休克治疗中患者的应激反应相关[4]。机体处于应激状态下时,会先收缩血管,之后再扩张血管,此过程中,体液再分布到血管外,改变血细胞计数变化。电休克治疗结束1~2h,患者白细胞计数即会降低,与治疗前基本接近。治疗后即刻,会降低患者中性粒细胞比例,之后1h内逐渐升高,并超过治疗前,而这也与治疗的应激反应相关。

综上所述,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电休克治疗时,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控制患者病情,尽管会增加血常规参数中的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但治疗结束后一段时间内即可恢复,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孙鸿逊,毛云峰,沈亦明等.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02):68-72.

[2]杜保伦,邱亚峰,陈海军.改良电休克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视觉P300影响[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15,32(02):119-122.

[3]徐文耀,梁敏,葛小龙.改良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术后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记忆力影响的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19):4442-4443.

[4]马文华,高晓林,石莎莎.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对BPRS评分的影响[J].中国民康医学,2015,27(22):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