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针刺联合康复训练对早期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及ADL能力的影响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1-21
/ 2

针灸针刺联合康复训练对早期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及ADL能力的影响分析

杨晓伟

(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康复科101300)

摘要目的:探讨针灸针刺联合康复训练对早期脑卒中患者的康复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4年4月间入住康复科的脑卒中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对照组和综合组,两组均接受临床常规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并作比较分析。结果:QOL总分评价中,1个月及3个月后和治疗前比较,两组的差异均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心理、环境、生理及社会四个方面的评分也大致符合此规律;综合组3个月后与1个月后的QOL评分比较,差异显著,表现为3个月后的总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1个月及3个月时综合组的QOL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QOL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组及对照组在治疗1个月及3个月后的ADL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综合组的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ADL评分,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训练能提高早期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及日常生活能力,针灸针刺的联合运用能够明显促进生存质量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优于单纯的康复训练。

关键词:针灸针刺;功能训练;脑卒中;生活质量;

脑卒中(Stroke)是脑中风的学名,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又叫脑血管意外。脑卒中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中最为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也是康复科常见的康复患者。本研究将针灸针刺联合现代康复训练运用与早期脑卒中患者中,对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观察分析,以探讨针灸针刺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对脑卒中患者疗效的促进作用。具体过程见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5月~2014年4月间入住康复科的脑卒中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所有患者初次发病,经头颅CT和(或MRI)确诊,病程均<2周;符合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同时符合中医关于中风的相关诊断标准;生命体征稳定,神志清楚。排除标准:脑血管畸形引起的脑卒中患者;开颅患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合并其他重要脏器功能障碍患者;恶性肿瘤、出血倾向等。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服从本次研究中的治疗安排,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分组

入选患者84例,按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综合组和对照组。综合组42例,男29例,女13例;年龄41~79岁,平均(58±9.4)岁;脑出血23例,脑梗死19例;病程(8.1±4.7)d。对照组42例,男27例,女15例;年龄42~77岁,平均(57±10.2)岁;脑出血20例,脑梗死22例;病程(7.9±5.1)d。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卒中类型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入住康复科后,均接受临床血压、血糖控制治疗,抗感染,改善脑部血供及营养支持等对症基础治疗。对照组除基础治疗外,接受康复科的正规康复训练;综合组在此基础上再接受针灸针刺治疗,即康复训练联合针灸针刺治疗。治疗前评价患者生活质量,规定疗程结束后再次评价患者生活质量,病比较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作比较分析。

1.3.1康复训练

根据现代康复流程,针对早期脑卒中患者,训练流程为:(1)床上肢体良姿位的摆放;(2)床上肢体被动活动,预防关节挛缩等;(3)床边侧身坐起,期间可以对患者进行床上助力主动活动肢体,尽可能地让患者主动参与;(4)床边练习起坐,指导患者学会重心的转移,期间可进行床上患者局部肢体的主动活动,必要时可给予一定的阻力;(5)指导患者踏步,指导步行训练等,期间可强化起坐训练,以强化患者股四头肌的肌肉力量,避免单独进行股四头肌的开链训练,预防下肢伸肌张力增高,影响步行;(6)针对患者上肢安排合理的作业活动,并指导完成。以上训练内容(1)~(5)为我科运动疗法(PT)内容,由专业物理治疗师指导完成,(6)为作业疗法内容,由专业的OT治疗师指导完成,PT、OT均根据患者情况循序渐进,1次/d,45min/次,6次/周,4周一个疗程,研究时间内共统计三个疗程的评分情况。

1.3.2针灸针刺疗法

取穴:采用辨证论治、辨证施针,针对半身不遂者取其曲池、肩髑、手三里、阳陵泉、外关、环跳、合谷、肾俞、足三里、大椎、太冲、委中、昆仑、十二井穴、三阴交等腧穴;口角歪斜者取颊车、地仑、人中、合谷、风池、太冲;言语不利者加哑门、廉泉、通里。

针刺方法:针具穴位常规消毒后,选取1.5寸毫针,进针0.5~1.5寸,行提插捻转手法,得气后留针30min,每10min行针1次,1次/d,6次/周,4周一个疗程,研究时间内共统计三个疗程的评分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本研究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组内比较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前后生存质量比较

两组患者生存质量QOL总分评价中,治疗1个月及3个月后的分值和治疗前比较,两组的差异均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的治疗方案均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同时心理、环境、生理及社会四个方面的评分也大致符合QOL总分规律;综合组3个月后与1个月后的QOL评分比较,差异显著,表现为3个月后的总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虽然3个月后有所增加,但增加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1个月及3个月时综合组的QOL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QOL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治疗前后ADL能力比较

组内比较,综合组及对照组在治疗1个月及3个月后的ADL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综合组的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ADL评分,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综合组也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随着临床医学的发展,康复医学也得到快速发展,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康复在各大医院康复科已经再平常不过了。针对脑卒中患者来说,只要生命体征稳定,病情已经控制的情况下即可接受康复训练。

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的康复训练能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存质量和ADL能力,但综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针灸针刺,不但有效地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和ADL能力,并且在同期均优于对照组,同时,笔者还发现,综合组在治疗后3个月与治疗1个月后比较,生存质量评分及ADL评分提高显著,说明针灸针刺具有较明显的持续疗效,而对照组有所提高,但不特别明显。中医学认为,针灸可以协调阴阳,疏通经脉,使气血循经脉正常输布,肌肉筋脉得以濡养,气血通畅,对患者肌力的恢复有较好的效果。

总之,脑卒中患者应该尽可能早地介入康复训练,同时结合中医的针灸疗法,不但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日常生活能力,还能促进患者早日回归家庭、社会及工作岗位,减轻家庭及社会的经济负担。

参考文献:

[1]王伟敦,丁自勤,陈慧珍,等.功能训练联合针灸早期介入对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医学杂志,2012,27(2):147-149.

[2]郭灵龙,郭立中,刘红权.阳气在脑卒中康复中的作用机制探讨[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8(6):1018-1019.

[3]王珩,员珊.早期综合康复对重症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1(1):36-38.

[4]景娟.针灸按摩结合运动疗法在脑卒中早期康复的疗效观察[J].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14,26(3):59-61.

[5]郑磊,尹海潮,袁栋才.脑卒中后运动功能康复的研究进展[J].中国综合临床,2013,29(11):621-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