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学具提高教学实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9-19
/ 1

运用学具提高教学实效

王东庆

山东省潍坊市奎文区北宫大街小学261031

《数学课程标准》把“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定作三维教学目标,强调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励学生自主探究,指导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为了探寻实现目标的更有效途径和成功做法,我们深入认真地进行了研究和实践,深刻地体会到: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认知规律,合理运用学具,对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合理运用学具,有助于学生准确理解知识,明确知识的形成过程

心理学研究证明:小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在数学的认知过程上,应遵循“活动(操作)、感知——表象——概念、符号、法则——表达应用”的模式。在这个过程中,最有效的手段是让学生运用学具,动手、动脑进行操作。这样,能够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能充分调动各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主动地进行观察、比较、分析、归纳……在触摸、组拼中感知直观形象的事物,获得感性知识,形成知识表象,并诱发学生积极探究,从事物的表象中抽象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准确理解和掌握知识。例如,在教学“平均分”这个概念时,可先让学生把十张图片分成两部分,通过分图片,结果出现了如下几种分法:1与9、2与8、3与7、4与6、5与5,然后让学生观察5与5这种分法与前四种分法的区别,学生在讨论中明确,只有5和5这种分法,两份图片的张数是同样多,从而明确了“平均分”这个概念的本质特征是每份“同样多”。

这样合理运用学具,不仅能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便于学生正确理解,使繁难的知识简单化,易于学生掌握;还有助于学生科学准确地分析算理,明确知识的形成过程。

数学家华罗庚说过:“在数学里,有数无形时少直观,有形无数时难入微。”这就启发我们在研究问题时,要把数与形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数的方面,用分析的方法进行抽象思维;在形的方面进行形象思维。而学具恰是这两方面相融合的纽带。例如:算式56&pide;4是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为了让学生明确商14的生成过程,掌握有余除的算理,突破十位上除后出现余数,余下的几个十要和个位上的数结合起来继续除这一难点,可采用摆小棒法,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体会到:5捆(5个十)平均分成四份,每份是1捆(1个十),十位商1,剩下一捆表示1个十,要继续平均分,只能拆开和6根合并成16根,再平均分四份,每份是四根(四个一),通过摆小棒帮助学生感悟、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继续除的算理。然后让学生把动手操作活动和竖式相对照,数形结合,在操作中从形的方面进行具体思考后,逐步过渡到数的方面进行思维。这样学生就较为深刻地理解了有余除的算理,明确了商14的生成过程。

二、合理运用学具,有利于学生创新获取知识的方法,提高数学技能

叶圣陶先生说过:“独立探究获得的知识最牢固,动手实践取得的知识更深刻。”学具的使用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发挥学具作用,让学生摆、拼、制作、测画……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观察、比较、分析……可以使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事物特征,更加深刻地认识事物,在教师指导下对事物的分析、思考、探究和应用,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或创新获取知识的方法(这里所说的创新,是指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获取对自己而言是全新的知识和方法),提高数学技能。例如,在教学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时,长方体的体积和长、宽、高的关系比较抽象,难以讲解。可让学生用24块棱长是一厘米的小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让学生分别记录不同形状长方体长、宽、高的数据,学生根据记录结果,观察、对比、思考、讨论、探究长方体长、宽、高与体积关系,最后得出结论:长方体所含体积单位的数量,等于长方体长、宽、高的乘积,由此得知: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动脑、动手摆出不同形状长方体,提高了操作技能;经历了观察、假设、实验、验证、概括等数学活动过程,尝试、获取了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三、合理运用学具,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习活动变得更加高效

数学的主要特点是具有抽象性和逻辑的严密性,小学生思维的特点,是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要使抽象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所理解和接受,除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外,还必须加强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对于小学生来说,兴趣是求知的前提,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最强烈的心理因素,教育心理学认为:最佳学习时机是学生对学习内容本身产生兴趣的时候,这时学生学习的动力最大,学习的效率最高。

由于学具具有可操作性、形象性和系列化特点,而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之一是活泼好动,让学生动手操作不仅能使他们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提高操作技能,而且能使学生产生极大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探究,使学习活动变得更加高效。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使用学具,用具体形象的图像、实物模型、动手动脑的操作实验,既竞争又合作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通过运用学具,得到愉快的感受,获取成功的喜悦。例如,在教学“认识三角形”时,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活动,用小棒围成周长不同、形状不同的三角形,学生在摆、拼过程中,很自然地知道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首尾相接围成的平面图形,它有三个角、三条边和三个顶点,并能按角或边的特征进行分类。这一活动过程,使学生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符合小学生爱玩、爱动的年龄特征,学生的学习变得自然、轻松、高效,并且在老师的肯定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