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熏洗治疗风寒湿痹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4-14
/ 2

中药熏洗治疗风寒湿痹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郑晓红

郑晓红

(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中医医院针灸科611630)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熏洗治疗风寒湿痹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风寒湿痹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中老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对照组45例,治疗组采用中药熏洗治疗,对照组采用温针灸治疗,疗程均为10天。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10天后疗效显效率分别为93.3%和7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洗治疗风寒湿痹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优于温针灸治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风寒湿痹中药熏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中图分类号】R24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4-0371-02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中老年人常见病,以关节软骨进行性变性、破坏及关节骨端反应性增生为其病理基础,以关节疼痛、活动不利为主要表现,对患者的生活能力及质量带来了较大的影响,对本病的中医治疗方法很多,各有特色,我科采用中医特色治疗的中药熏洗治疗风寒湿痹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取得了满意疗效,结果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1995年1月1日实施,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有关“骨痹”的诊断,并符合风寒湿痹型:关节疼痛,重著,屈伸不利,天气变化加重,昼轻夜重,遇寒痛增,得热稍减,舌淡,苔白,脉沉细缓。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骨关节炎诊治指南(2007年版)》(2)中的诊断标准:(1)近1月内反复膝关节疼痛;(2)X线片(站立或负重位)示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或)囊性变,关节缘骨赘形成;(3)关节液清亮、黏稠,WBC<2000个/ml,(4)中老年患者(多大于40岁);(5)晨僵感小于30分钟,活动时有骨磨擦音(感)是由于关节软骨破坏、关节面不平,关节活动时出现骨摩擦音(感),多见于膝关节。(6)结合临床、实验室及X线检查,可诊断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符合以上标准,并且近期未用其他方法治疗关节炎者纳入本观察。

排除标准:(1)关节间隙显著狭窄或关节间形成骨桥连接而呈骨性强直者;(2)有明显膝关节内外翻畸形及患肢有血管神经损伤史者;(3)有明显脏器衰竭者;(4)年龄<40岁及年龄>80岁或严重骨质疏松不能独立行走者;(5)未按规定治疗无法判定疗效者。

1.3一般资料

观察病例共90例,均为2012年1月~2013年1月由本科收治的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45例,男24例,女21例,年龄最小者为41岁,最大者为78岁,病程最短者半年,最长者23年。对照组45例,男26例,女19例,年龄最小为43岁,最大为73岁,病程最短者半年,最长者20年,两组间年龄、性别、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治疗方法

2.1治疗组:采用中药熏洗,处方:独活100克、当归15克、川芎30克、鸡血藤100克、防风100克、续断120克、狗脊100克、巴戟天100克、桑枝100克、川牛膝150克、桂枝100克、赤芍60克,水煎汤,熏洗患病关节,恒温400。每天2次,每次30分钟。疗程为10天。

2.2对照组:采用温针灸治疗,取穴:内、外膝眼,鹤顶、足三里、阴陵泉、阳陵泉、阿是穴,每日一次,每次30分钟,疗程为10天。

3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观察项目观察治疗前后主要症状、体征(包括膝关节疼痛、晨僵、活动度)变化,并计算病性轻重程痛积分(3)。疼痛:关节无疼痛,下蹲自如,行走不受限,计0分;偶有疼能或不适,能下蹲,最大行走距离>1000m,计1分;时有疼痛,下蹲困难,最大行走距离300~1000m,计2分;经常疼痛,不能下蹲,最大行走距离<300m,计3分。晨僵:起床后不需要活动关节即可起身行走,计0分;起床后有不适感,稍活动消失,计1分;起床后有疼痛,稍活动减轻,计2分;起床后疼痛明显,活动后不能减轻,计3分。活动受限:膝关节主动屈伸范围>1350,计0分;1100~1350,计1分;90~1090,计2分;<900,计3分。按尼莫地平法求出积分值:〔(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ⅹ100%

3.2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拟定: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骨性关节节炎疗效标准拟定。临床控制:症状消失,关节活动正常,积分值>95%。显效:症状消失,关节活动不受限,积分值70%~94%。有效:症状基本消除,关节活动轻度受限,积分值30%~69%。无效:症状与关节活动无明显改善,积分值<30%。显效率=(显效+有效)/试验组人数ⅹ100%。

3.3统计学方法:所有资料均在SPSS13.0统计软件中进行处理,比较用(x-±s)表示,用t检验,总有效率用x2检验。

3.4治疗结果

附表中药熏洗治疗与针灸治疗疗效比较

组别n显效有效无效显效率

治疗组451626393.3%

对照组4512221175.5%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4讨论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属老年科常见疾病,大部分因外伤、劳损、关节炎、骨质疏松等原因引起,另一部分无明显原因,可能由于随着年龄增大,膝关节退行性改变所致[5]。本病嘱中医“痹证”范畴,中医理论认为,人至中年后,阳气渐亏,正气不足,腠理不固,感受外邪,风寒湿邪侵袭肌表,留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故见膝关节疼痛,风邪偏盛,则痛处游走不定,寒邪偏盛,则疼痛剧烈不移,遇寒痛增,湿邪偏盛,则关节肿胀,痛,肌肤麻木不仁,治疗当以温经散寒,祛风除湿为原则,正气复则邪不可干也。以上汤剂中所用中药,其中独活味辛、苦,微温,具有祛风,胜湿,散寒,止痛之功效。主治风寒湿痹,腰膝酸痛,手脚挛痛,头痛;当归味甘;辛、苦;性温:用于血虚,面色萎黄,眩晕心悸,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等痛证;川芎味辛,性温能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用于头风头痛,症瘕腹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头痛,风湿痹痛。鸡血藤性湿而味辛、甘,入肝经,能活血补血,舒筋活络,用于麻木瘫痪,风湿痹痛。防风:辛、甘,微温。功效:发表,祛风,胜湿,止痛。主治:外感风寒;头痛身痛;风湿痹痛;骨节酸痛;续断:味苦、辛、甘,微温。入肝、肾经,功效:补肝益肾,活络止痛,续筋骨,疗折伤,具有补而能宣、行而不泄的特性,因此,可用治关节不利、筋骨折伤,有通利关节、续筋接骨之功;狗脊味苦、甘,温。归肝、肾经,补肝肾,强腰脊,祛风湿。用于腰膝酸软,下肢无力,风湿痹痛。巴戟天味辛,甘;性微温,归肾,肝经有补肾阳,壮筋骨,祛风湿之功效,主治风寒湿痹,腰膝酸痛;桑枝微苦;性平:祛风湿,利关节,行水气。主治风寒湿痹,四肢拘挛,脚气浮肿,肌体风痒。川牛膝甘、微苦,平。归肝、肾经功用主治:祛风,利湿,通经,活血。主治风湿腰膝疼痛,脚痿筋挛。桂枝辛;甘;性温。功能:散寒解表;温通经脉;促阳化气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气。用于关节痹痛,痰饮,水肿,心悸;赤芍苦,微寒只能用于血分实热,以活血散瘀见长。全方具有温经散寒,通经活络,祛湿散结的功效。将药液熏洗患病关节,直接作用于患病关节,效果显著,优于温针灸治疗,并且操作简单,副作用小,无痛苦,易被患者所接受。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骨科学会,骨关节炎诊治指南(2007年版)(J)中华骨科杂志,2007,27(10):793-796.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J),中级医刊,1995,30(09):59-60.

[3]李文庆,王胜利,朱通伯,骨伤风湿膏治疗膝关节病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0,8(4)42-43.

[4]郑筱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49-353.

[5]曹建中.老年骨骼疾病治疗学(M),北京:中医药科技出版社,199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