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科研推广发展非国有经济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4-14
/ 2

重视科研推广发展非国有经济

张春波

重视科研推广发展非国有经济

张春波

(黑龙江省友谊农场一分场,黑龙江友谊155800)

摘要:以友谊农场为例,介绍了农业科研成果及其推广,并探讨如何发展非国有经济,拉长经济链条。

关键词:友谊农场;科研;非国有经济

1科研成果及推广

1.1科研项目和科技成果推广运用

科研与推广项目,以生产需要进行选题,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选育良种、改进耕作措施、研制新机具为主。改革开放以来,新技术不断出现,科研和推广项目侧重于引进、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实施了包括国家在内的多级科研推广课题:1980年国家科委、农垦部《北方旱粮产区农业现代化综合科学实验基地》、2000年国家科技部《863计划智能化农业专家信息处理系统》、《大豆优质高效生产技术研究》、2001年国家农业部《东北优质春小麦综合配套栽培技术》、2002年农业部《精准农业》、2004年国家科技部《RS卫星病虫害温测》、国家农业部《水稻养分资源管理》,同时也实施了省及农场总局的30项科研、推广项目,解决了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重大关键性技术问题。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和集成,探索出优质高效的生产模式,使友谊的农业生产一直处于全国的先进水平,到2004年为止,共有49项科研推广成果受到国家、省级农场总局的奖励。

1.2科学技术普及活动

科学技术普及活动是提高全民科技素质的重要途径。特别是2002年6月由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实施以来,科普已成为政府特别是科技管理部门的一项经常性工作,通过在电视节目中开设“科普之窗”(共播放了109期)、举办科普大集、科普知识讲座、印发种养实用技术资料、在中小学中开展“五小”家等活动,加速了科学技术的普及步伐。

自1988年开始,每年都利用农闲时间开展“科普之冬”活动,组织科技下乡,在农村利用广播、黑板报、电化教育等手段普及科学知识,传播实用技术。县科协、县科委、县人武部、县教委、凤岗镇武装部和大麦芽厂、县科技信息局等单位在以往十六届“科普之冬”活动中分别获得过省级“科普之冬”先进单位称号。

为促进农村科普事业的发展,开展了创“科普村”活动,全县曾有七十多个村屯基本达到了“科普村”的要求,做到了:村有科普组织、有科普活动场所、有图书室等。成富乡套河村1990年被命名为省“科普村”称号。

1.3科技信息服务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时,科技信息主要靠科技、经济部门或研究机构的人工信息网以及订阅科技、经济类报刊来传递,由科委整理后,对企业及广大群众发布或进行咨询。1998年以后,友谊县也随着国家发展进入互联网和卫星电视时代后,科技信息服务的方式、速度和广度都有了质的变化,利用网络搜索、网络传输的方式把国内外先进的农业、畜牧和经济作物的技术引入了并传播到千家万户,使特色农副产品推广出去。科技战线对先进信息技术的应用正逐步向深度、广度方向发展。

1.4实施科教兴县战略

1990年,按省委、省政府“科教兴省”战略方针,制定了《友谊县科教兴县实施方案》。方案详近略远,提出了长期目标(至2000年),做出了中期规划(至1995年),明确了近期任务,通过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提高了全民的科技意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已深入人心,增强了新知识条件下对新科技的适应性和驾驭能力,获得了“依靠科技进步,振兴友谊经济”这一共识,创造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风气。全县科技进步因素在国民生产总值中贡献率由33%提高到46%,为友谊社会繁荣、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2发展非国有经济

地处三江平原的友谊农场一分场围绕“精农、强牧、壮三产”的工作方针,依托龙头企业,发挥本地自然资源和区域优势,多方位、多层次地发展非国有经济,通过调整种植业、壮大养殖业、鼓励个体工商业,使非国有经济有了长足进步,种植业、养殖业、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人数达11669人。2006年,非国有经济总产值达6132万元,比上年增加了1332万元,实现利润2160万元。

近几年,一分场非国有经济发展较快,非国有经济的收入占职工总收入的比重越来越大,非国有经济已日渐成为职工增收致富的一个重要途径,2006年年初,一分场召开了由全分场十四个生产队种植、养殖大户和生产队主要领导干部参加的经济工作会议,会上表彰了先进个人致富典型,极大的激发了广大职工勤劳致富、发展非国有经济的热情,涌现出一个非国有经济产值达800多万元的单位——一分场三队,这个单位在肉牛养殖、生猪养殖、经济作物种植上都已具备一定的规模,出现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在畜牧业发展上,一分场依托北大荒牛业、北大荒鹅业、佳木斯金锣集团三大龙头企业,在一分场三队、六队建立了两个规模化肉牛养殖基地,二队建设成年出栏4000头的生猪养殖专业队,扩大了一队、六队两个大鹅繁育基地的规模,使一分场的大鹅存栏数达到了10万只,比去年增加了11%。一分场畜牧总产值已经占社会总产值的36%,正逐步向着主辅换位、畜牧业半壁江山的方向迈进。

依靠地缘优势,发展科技型、效益型产业经济,使一分场的自营经济得到了健康快速发展。一分场位于集贤县、宝清县、友谊县交汇处。依饶公路贯穿境内,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同时,红兴隆分局局直又座落于一分场境内,凭借这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2006年,一分场大力发展路边经济,沿路建起了3个西香瓜批发市场,使一分场西香瓜面积达到15250亩,在销售旺季,每天仅香瓜便可外销600吨以上,为瓜农带来效益750多万元。一分场三队职工程波不但自筹资金建立瓜菜批发市场,而且还在友谊建立了第一家个人网站,通过网络的媒介,引来了北京、上海、沈阳等地的客商,前来友谊收购瓜果蔬菜,让友谊的瓜菜远销到了南方的各大市场,极大的促进了一分场职工发展经济作物种植的信心。经济作物面积连年递增,2006年,一分场西香瓜、马铃薯、红小豆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达41650亩,占总耕地面积的近40%。

同时,一分场党委号召广大职工利用临近红兴隆分局这一优势,大力发展围城经济,二队、三队、十一队的部分职工,充分利用自家自家房前屋后的小院扣大棚,建温室种蔬菜。

在发展非国有经济中,一分场党委以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制定一项优惠的投资政策,提供全面的服务和帮助去吸引外来投资,来促进一分场第三产业的发展,一分场是一个农业分场,为了吸引外来资金的投入,一分场通过内引外联的方式,引来了大米加工、水化大豆油,钢窗厂等十几家私人企业。一业兴百业旺,外来资金的注入,为一分场自营经济的发展增添了活力,职工个人也积极投资第三产业。

为了提高职工群众发展自营经济的积极性,一分场提出“人人有目标、家家有项目,人人有责任、家家有义务,人人有素质、家家有愿望”的三个文明建设方针,分场出资为每个生产队订做了一块“职工增收一览表”,通过走访调查,把每户职工家庭的增收项目、增收目标、收入状况都写在上面,让广大职工通过这张表可以清晰地看到自己与其他职工收入的差距。激发了他们的创业热情,使他们在发展自营经济的道路上,发挥比、学、赶、帮、超的奋斗精神。2006年,自营经济总收入突破500万元的生产队达到5个,占一分场生产队总数的三分之一。自营经济从业人员的人均收入达5500元,成为职工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