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源动力——基于贸易效应的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9-19
/ 3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源动力——基于贸易效应的分析

赵芳

赵芳(兰州商学院陇桥学院,甘肃兰州730101)

摘要:对外直接投资被认为是战后成功增长经济的主要因素。伴随着国际经济格局的新变化,国际直接投资已经成为当今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不仅关系到贸易和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更关系到中国企业能否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实现国际化发展的目标。中国企业要想在全球化的世界市场上求得一席之地,必须积极投身于对外直接投资。本文运用国际直接投资产生的贸易效应即贸易创造效应、贸易替代效应、贸易扩张效应来分析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产生的源动力,进而得出利用这样的源动力来促进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

关键词:直接投资;源动力;贸易效应

中图分类号:F7F830.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9A-0070-03

华尔街的金融风暴在瞬间席卷全球,这是经济全球化深入世界每个角落的体现。而中国作为世界上一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与贸易经过改革开放30年来的快速发展,已经积累了对外直接投资的物质基础。中国政府在鼓励国内企业大力吸引外资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开始逐步注意到让国内企业“走出去”,这一举措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具有更加深远和符合世界历史潮流的意义。中国企业应当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积极开展对外直接投资。

一、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

伴随着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持续高速增长和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完善和发展,无论是从企业国际市场进入方式的选择,还是从国家整体开放策略的角度,了解和认识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和特点都是十分迫切的。只有充分认识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和特点,才能使中国企业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投身于世界市场,通过并购,合资,合作等方式在国际市场上快速提高技术水平。

自从1979年11月中国第一家海外合资经营企业——京和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以来,经过80年代较为缓慢的发展,到90年代中期对外直接投资呈现迅速增长态势(1)。

数据来源于商务部2008年统计

可以看出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总体上呈现增长的态势。1997年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净额为25.63亿美元,1998年为26.34亿美元,这两年对外直接投资只是慢速增长,而1999年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净额为17.75亿美元,2000年仅为9.16亿美元,直到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净额猛增为68.84亿美元,随后的2002年至2006年是中国企业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一个适应期,对外直接投资净额不是很稳定。2006年开始至今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净额急剧增长,由2006年的161.3亿美元,2007年的187.2亿美元,至2008年的406.5亿美元

可以判断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是以股份制和私人企业为主,国有企业投资主体只占35%,而且据外贸部2008年发布的相关数据,国有企业投资主体在对外直接投资主体中所占的比重正逐年下降,而股份制公司和私人企业所占的比重正在上升。从投资方式上来看,逐渐与国际直接投资方式接轨。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并购得到蓬勃发展,全球先后掀起了几次并购浪潮,相对而言,新建投资在直接投资中所占的比重逐渐缩小。

数据来源于2008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

据外贸部统计截至2008年底,中国超过7000家境内投资主体在全球173个国家或地区设立对外直接投资企业超过一万家,累计对外直接投资总额达1179亿美元(2)。从投资区域来看,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分布的范围广泛,但是集中化现象仍然十分严重,大多集中在和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相当的亚洲发展中国家和一些避税地,而对西方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则很少。由上图可以看出2008年中国企业对开曼群岛的直接投资为78.3亿美元,中国香港的投资为69.3亿美元,而对西方发达国家如英国、美国的投资分别为5.38亿美元和1.98亿美元,远远低于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相当的发展中国家的水平。通过计算得出2008年中国企业对亚洲国家的投资占其对全球投资的63.9%,对拉美的投资占其对全球投资的26.3%,对欧美的投资占其对全球投资的9.8%(3)。

2005年至2008年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行业流量所占当年流量比

数据来源于2008年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

根据表1,从行业分布来看,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行业分布广泛,门类齐全。采矿业从2005年到2008年所占的比重迅速下降,2008年又有回升。由此可见资源开发行业在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在近年来有很大的增长势头。相比之下,加工制造业以及批发零售业的比重却在一直下降,而交通运输和仓储业的比重从2007年以后开始增长。这些说明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不仅在数量上迅速发展,而且在投资行业结构上也不断优化,由原来的初级产品,原材料加工等制造业的投资为主,转向以商务服务,交通运输和仓储等服务业的投资。

二、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源动力

1.贸易创造与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源动力

国际直接投资的贸易创造效应是指通过国际直接投资在东道国与母国之间创造出新的贸易机会,如对东道国的直接投资可以导致母国的原材料、中间投入品、技术和服务的输出,这样便促进了母国对东道国的出口贸易。在国际环境压力不断增加的今天,国内市场日趋饱和,企业在考虑自身利益和长远发展的时候,不得不把目光放在更加广阔的国际大市场。虽然国家之间的贸易发展至今,各种关于国际贸易的理论已经很成熟,但是各国在积极发展国际贸易的同时,为保护自己国家的企业和市场对他国企业产品的进入设置了许多的贸易障碍和壁垒。各国企业在保护自身对外贸易良性发展时就必须另辟捷径,此时对外直接投资便是个不错的选择。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外国建立跨国公司,进行生产和经营,这样既可以避免许多的关税和非关税的贸易壁垒,还可以减少各国之间的贸易摩擦。

按照小岛清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从一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分析,国际直接投资可分为三种类型:

(1)自然资源导向型投资。在东道国投资开发某种自然资源既满足了母国和本国的需要,也可以向其他国家出口。因此,资源导向型的投资不仅扩大了母国自然资源的生产规模和能力,而且也促进了母国与东道国之间的国际贸易发展,甚至还扩大了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国际贸易发展。

(2)市场导向型投资。如细分起来还可以分为突破贸易壁垒型投资和占领市场型投资。因此,在这种类型中,国际直接投资与国际贸易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如:跨国公司在东道国投资后的初始阶段,因各种需求的存在,贸易是创造性的;但如果是突破贸易壁垒型投资,也许这种投资对贸易的间接促进会使贸易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3)生产要素导向型投资。这主要是指在东道国寻求低成本劳动力的投资。这种类型的投资,因国家之间比较优势而形成的国际分工,在初始乃至相当长的一个阶段中无疑是加大了贸易的发展,如发达国家在对发展中国家直接投资而进行的加工贸易。但因比较优势是动态而非静态的,这种投资与贸易的关系也要视具体情况而进行具体分析。总之,中国企业在这三个方面的投资决策的选择上,只要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把握实时的机遇就能使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对中国的对外贸易产生贸易创造效应。

2.贸易替代与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的源动力

国际直接投资与国际贸易的替代关系是指一种商品可以通过贸易或投资方式进入另一国市场,选择了投资便会替代贸易。另外贸易障碍也会产生资本的流动,而资本的流动会导致贸易的减少,这些是从静态的角度考虑的。中国改革开放30余年的发展,为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奠定了基础。随着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实施,7000余家具有比较优势的中国企业走出国门,转变经营理念,投身国际竞争,获取高新技术,推动产品创新,盘活存量资产,提升产业结构,既提高了国家综合竞争力,促进了国民经济协调发展,又提高了企业自身的国际竞争力。中国企业利用这样的大好形势,积极开展对外直接投资,转移一些中国国内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因为当我们对外直接投资和生产形成一定规模时,“就地生产,就地销售”的结果势必会减少贸易的往来,因而具有贸易的替代性。

在理论上阐述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贸易的替代关系的有费农,他在其著名的产品周期理论中,通过对新产品、新技术的创新、模仿和扩散的动态分析,阐述了母国的出口与对外直接投资的关系。在新产品的第一阶段,产品在技术创新国国内的生产、销售主要以满足国内需要为主(也存在向收入水平和消费结构比较接近的其他国家出口的可能性);但是,随着技术的成熟化,同时又面对其他国家企业的竞争,降低产品成本成为技术创新企业维持其海外市场占有率的必然要求,这时便出现了技术创新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费农认为,一般地这种对外直接投资不会产生对母国出口的替代效应。但是,如果这种投资发生得过早,就有可能替代母国的出口。在技术进步日益加快的情况下,随着跨国公司国际化程度的提高,新产品的生命周期不断缩短,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出口贸易的替代影响将越来越明显。

3.贸易扩张与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源动力

国际直接投资的贸易扩张效应是指通过母国对东道国的直接投资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母国与东道国的贸易发展,还会对第三国的贸易产生影响即创造出新的贸易机会与贸易需求,扩大贸易规模。从整体和长远上看,对外直接投资会创造新的贸易需求,因为对外直接投资不仅实现了生产地扩大,既加深了对东道国市场的渗透,也会进一步拓展新的第三国市场,从而使贸易导向的生产带来贸易量的净增,实现了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扩张效应。

首先,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其对外贸易的结构总体上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中国企业在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时,如果一味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则只能是占据国际产业链的低端环节,而且必然会对国内相关产业的出口造成冲击,不会对母国出口形成“溢出效应”。中国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的过程中,应当选择与国内产业具有较强关联效应的产业部门。例如,如果对外直接投资的企业选择最终产品的生产,那么对于后向关联度较高的产业来说,有利于带动初级产品及中间产品的扩张。中国企业应当尽力抢占技术强、附加值较高的产业链环节,努力提升中国在国际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尽可能多地涉及母国的生产环节,促进母国与东道国产业内贸易的发展,实现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扩张效应。其次,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扩张效应不仅包括对东道国中间产品、初级产品、技术和设备的输出贸易,而且随着在东道国投资设厂使得中国企业的生产能力得到提高。中国企业在对东道国进行直接投资生产的过程中不仅推动中国与东道国之间在产品贸易方面的发展,而且促进了东道国与母国在技术和管理经验方面的交流,在东道国实现了市场的溢出效应。最后,中国企业对东道国的直接投资还可以促进中国与第三国乃至更多其他国家贸易的发展。中国企业将成熟的产品生产转移到国外进行,不仅可以使中国企业产品的生产能力得到增强,资源得到更加合理的配置与使用。同时也得益于东道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关系,方便了中国与其他国家贸易的进行,节约了贸易成本,国际贸易可以在此基础上得到更大程度的发展。

经济全球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为中国企业与国际市场接轨提供了便利,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契机有利于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国家为对外直接投资制定了宽松的鼓励政策,企业自身为追求长远发展而积极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将更有力地推动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大背景下,“走出去”的战略已经成为中国坚定不移的对外开放政策的一部分,国家将企业国际化经营列入发展计划,不断采取措施推动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发展。积极主动发展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不仅是中国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中国综合国力提升的必然选择。中国企业应积极利用国际直接投资产生的贸易效应来推动其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以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

注释

[1]2005年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公报

[2]中国国家统计局网站,http://www.stats.gov.cn

[3]2006年中国企业对外贸易统计年鉴

参考文献

[1]丁欣荣.《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经营优势与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98-112页

[2]李文.《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分析》[M].天津:天津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2-12页

[3]李哲.《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策略选择》[M].天津:天津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3-9页

[4]何骏.《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力源研究》,载《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J].2008年06期,第20-23页

[5]何骏.《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内外动力源研究》,载《国际经贸探索》[J].2008年07期,第13-15页

作者简介:赵芳(1982—),女,硕士,助教。研究方向: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多边贸易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