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联合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效果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2-12
/ 2

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联合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的效果探讨

宋维君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咸祥中心卫生院浙江宁波315141)

【摘要】目的:探究联合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66例TIA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单一组(n=33)与联合组(n=33),单一组单纯应用阿司匹林治疗,联合组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4天后,联合组PT、APTT、FIB水平均显著优于单一组(P<0.05);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94%,明显高于单一组81.82%(P<0.05);两组不良反应几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联合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TIA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可有效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值得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中图分类号】R7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2-0108-02

TIA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主要是由于患者脑动脉短暂性或一过性血液供应不足,而致使其出现一过性局部脑神经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发生的高危因素之一。据统计[1],TIA患者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约33%以上的患者可发展为脑梗死,甚至可造成中枢神经不可逆性损伤,增加患者致残、致死几率。本研究选取33例TIA患者给予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其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4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66例TIA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符合TIA的诊断标准,患者愿意参加本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严重心肝肾脏器疾病、颅内出血性疾病、脑梗死、恶性肿瘤、消化道溃疡、凝血功能障碍或血液系统疾病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将上述66例患者分为单一组(n=33)与联合组(n=33),单一组男17例,女16例;年龄46~75岁,平均(61.34±1.15)岁;疾病分型:15例椎动脉系统TIA,18例颈动脉系统TIA。联合组男18例,女15例;年龄50~78岁,平均(62.07±1.86)岁;疾病分型:13例椎动脉系统TIA,20例颈动脉系统TIA。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疾病分型等方面比较,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单一组单纯应用阿司匹林(国药准字H20065051,沈阳奥吉娜药业,100mg/粒),口服,1粒/次,1次/天。联合组采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氯吡格雷(国药准字H20123115;乐普药业,25mg/片),口服,2片/次,1次/天;阿司匹林用法用量与单一组相同。两组均连续治疗14天,同时,对合并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患者,给予降压、调脂、降糖等药物治疗。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改善情况、治疗总有效率及用药后不良反应几率。(1)凝血功能:主要观察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等指标变化情况。(2)疗效评定[2]:明显好转:TIA在治疗后3天内被控制,且14天内未曾复发;好转:TIA发作在治疗后3~14天内被控制,且其发作频率、持续时间较治疗前减少50~80%;无效:治疗14天后病情无改善,仍反复发作,严重者发展为脑梗死。治疗总有效率=明显好转率+好转率。

1.4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应用SPSS18.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数数据以构成比(%)表示,用χ2检验;计量数据以(x-±s)表示,用t检验。P<0.05代表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前后凝血指标变化比较

治疗前,联合组PT为(11.56±1.42)s、APTT(25.01±0.83)s、FIB(3.67±0.39)g/L;单一组PT(11.75±1.17)s、APTT(24.86±1.63)s、FIB(3.61±0.22)g/L,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14天后,联合组PT(17.94±1.71)s、APTT(54.83±2.64)s、FIB(1.99±0.26)g/L;单一组PT(12.25±1.06)s、APTT(27.24±1.95)s、FIB(3.38±0.43)g/L;联合组PT、APTT、FIB均明显优于单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PT=6.428,P=0.045;tAPTT=8.609,P=0.019;tFIB=6.943,P=0.036)。

2.2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联合组明显好转20例,好转11例,无效2例,其治疗总有效率为93.94%;单一组明显好转15例,好转12例,无效6例,其治疗总有效率为81.82%。组间比较,χ2=8.724,P=0.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不良反应几率比较

在用药治疗期间,联合组出现1例牙龈轻度出血、1例腹痛,其不良反应几率为6.06%;单一组出现1例消化不良,其不良反应几率为3.03%。两组不良反应几率比较,无显著差异(χ2=3.040,P=0.873)。

3.讨论

近年,越来越多的研究认为[3],TIA的发生发展与脑动脉痉挛狭窄、微栓塞形成、血流动力学变化等各种因素有关。因此,临床治疗该病以抗血小板聚集、抗凝为主,同时控制患者高血压、高血脂等高危因素。

阿司匹林是目前最常用的抗血小板聚集药,可通过降低环氧化酶(COX-1)的活性,抑制血小板合成血栓素A2,从而起到了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该药治疗TIA的疗效已得到充分的肯定,但也有研究显示[4],约8%~30%患者服药后可产生阿司匹林抵抗,致使其无明显的治疗效果。

氯吡格雷为血小板凝集抑制剂,能够选择性地阻断二磷酸腺苷(ADP)与血小板膜表面的受体结合,使ADP介导的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的结合位点不可暴露,进而阻断纤维蛋白原与糖蛋白Ⅱb/Ⅲa受体的结合,达到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此外,氯吡格雷吸收速度较快,一般在服药后2小时内即可出现相应的药效反应,且该药主要通过肝脏代谢,不会对患者身体产生太大的不良反应。

相关研究指出[5],与单纯使用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相比,联合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TIA能够更加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液供应情况,降低脑梗死的发生几率。本研究结果也显示,治疗14天后,联合组PT、APTT、FIB均显著优于单一组(P<0.05);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单一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几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综上,联合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可有效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值得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隋欣,赵宏.氯吡格雷片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2013,33(15):3726-3727.

[2]姚晓喜,黄凤珍,易继平,等.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6,54(9):28-30.

[3]高贵留,聂希会,孙佩辉.频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危险因素分析[J].山东医药,2013,53(45):84-86.

[4]陈静.阿司匹林抵抗与脑梗死防治[J].黑龙江医学,2013,37(5):369-370.

[5]邓超.单用阿司匹林与联合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18):279-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