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政治课的变革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2-12
/ 1

浅谈初中政治课的变革

郭丽芹

◆郭丽芹河北省邯郸市第二十五中学056000

摘要:建国以来,政治课经历了32次改革,仅1976年至今就有过十余次之多。最近几年,思想政治课突破应试教育的“包围”进入了“素质教育”;考试制度突破闭卷考试的“包围”进入了开卷考试;课程改革突破偏、难、繁、旧的“包围”走进了新课程。尽管如此,政治课改革还不完善,素质教育仍有障碍,开卷考试存在弊端,新课程实施遇到了困难,所以必须“灌输”与探究相结合。

关键词:初中政治课素质教育开卷考试新课程

建国5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得到了迅速发展,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特别是政治课的改革迈出了新的步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突破应试教育的“包围”走进了“素质教育”

长期以来,政治课被简单地理解为说教课、背诵课,传统的政治教学就是一言堂、满堂灌、照本宣科、条条框框等教条式教学。围绕“应试”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传统教育模式,是一种面向少数人而忽视多数人的淘汰式的选拔教育。在这种模式下,各级各类学校在教学安排上明显偏重智育,把学生训成了考试机器,高分低能、心理负担过重的现象时有发生;教师也惟升学率是从,因为只有如此,才有资格谈奖金、职称、晋级、住房等。结果呢?人的素质没有提高,党的教育方针也没有真正贯彻。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党的十五大报告中也强调指出:“要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重视受教育者素质的提高,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由“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这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中小学教育提出的要求,是基础教育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至此,初中政治课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突破了“应试教育”的“包围”,逐步进入了“素质教育”。

二、突破闭卷考试的“包围”走进了开卷考试

传统的闭卷考试立足于选拔,实施选拔性教育行为,只面向少数升学有望的学生,使大多数学生以失败者的心态进入社会;闭卷考试以考试为指挥棒,只在考试能力上下工夫,重考试结果而轻教学过程,以考分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唯一标准;闭卷考试采取违背教育规律的“题海战术”及“加班”、“加点”、“加压”的办法,给学生造成了沉重的课业负担,扼杀了学生的个性与特长的发展,使他们的身心长期处于难以承受的超负荷状态,而过早地卷入残酷的社会竞争中。为克服闭卷考试的种种弊端,变“寻找适应教育的学生”为“寻找适应学生的教育”,教育部于2000年3月13日发出政治科中考改革指导意见后,对政治科考试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从而使初中政治课突破闭卷考试的“包围”走进了开卷考试。

初中政治课实行开卷考试,即考试时允许考生携带政治教材及相关资料进入考场,随时查阅,要求学生运用课本中的知识、观点、原理,联系国际国内重点热点问题,联系校园生活实际以及自身的思想行为实际,充分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分析、解决试卷中的问题。此举措重在培养学生利用课本知识分析、处理社会问题的思维方法和创新能力,帮助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突破旧课程的“包围”走进了新课程

为了突出创新精神和时代精神,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加强思想政治课的针对性、时效性和主动性,教育部于2001年10月17日对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进行了必要的、大胆的修订,并要求从2002年春季开学起实施。初中思想政治课由旧课程走进了新课程。

这次新修订的《课程标准》,从转变教育观念的角度,重点删改了原教材中“偏、难、繁、旧”和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使活动教学成了新教材最亮丽的风景:

首先,活动内容丰富。新教材中的“活动”主要包括三类:课内活动、课外活动和活动课。初中课外活动共8节,课内活动共26类391次,“活动课”的设置是新教材最亮丽的风景。活动课是活动教学的集中体现和典型标志,它作为一种独立的课程形态进入学科课程还是第一次,是我国课程史和教材史上的重大创新。

其次,活动形式多样。初中政治教材中的活动课,设置了大量新颖生动的教学活动,尤以初一教材最为典型。全册十二个单元,每个单元都由三课理论课和一课活动课组成,而每节活动课又安排了3-5个教学活动,活动形式有心理测试、自我画像、愉快游戏、小品表演、漫画评析、特长展示等50多种,其他年级还有主题讨论、辩论、模拟选举、案例分析、热点透视、环保提案、撰写小论文等。

为增强时代感,淡化学科体系,强化实践环节,新教材对在社会发展常识中一向较为重要的生产观点、阶级观点、群众观点、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等内容,以及有关论述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中那些离我们现实太远而且纯属理论的多数章节都删减掉了,补充了与现实结合比较紧密的诸如“三个代表”、江泽民“七一”讲话、“要和平、求合作、促发展”、“西部大开发”等富有时代性的现实内容。而且在考核时对于简答题、判断说明题、分析说明题、政治小论文等实施双开考试(开卷考试和开放性试题),鼓励学生的发散思维,不管知识点来自课内课外,只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就行,同时对有创新的观点还要加分,这无疑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新意识,从而一反过去初中政治课“死记硬背”课本知识的应试框架,构筑起思想政治课新的教育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