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张丽梅赵渊陈宗宁

张丽梅赵渊陈宗宁(云南省丽江市人民医院内三科云南丽江674100)

【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方法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当中应用前景。方法将未应用循证护理方法的2001年1月~2010年7月在我院我内三科收治的13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将应用了循证护理方法的2001年1月~2010年7月在我院我内三科收治的13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对两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照研究分析护理效果差异。结果通过对两组病例从抢救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患者的满意度、平均住院天数的角度进行回顾分析对照,抢救成功率从71.2%上升到了92.4%,并发症发生率从52.5%下降到了29.3%,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从60.4%上升到了93.9%,平均住院天数从抢25±2下降到了14±2天,这些结果表明,应用了循证护理方法的病例组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循证护理方法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应用后,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循证护理心肌梗死应用

心血管循证医学发展迅速,基于大量多中心临床试验,制定的急性心肌梗死诊治的循证医学指南,经过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循证护理是受循证医学模式下应运而生的科学护理模式,是以有价值的、可信的科学研究结果为依据。提出问题寻找实证。用实证一对一对病人实施最佳的护理,提高了患者的抢救成功率,降低并发症,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降低了患者的住院平均天数。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1年1月~2010年7月我科收治未应用循证护理方法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39例作为对照组,男98例,女41例,平均年龄(63±4)岁;文化程度:大学及以上25例,中学90例,小学24例;2005年1月~2010年7月收治急性心肌梗死133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96例,女37例。平均年龄(65±3)岁,文化程度:大学24例,中学85例,小学24例。两组之间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情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医学模式下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增加或改进后采用循证护理观念和方法,制定护理措施并实施。将两组病例实施护理效果相互比较。

2循证护理观念及实施方法

2.1心前区疼痛

2.1.1循证支持依据(1)冠状动脉分支血流中断引起相应心肌缺血坏死,坏死组织的分解产物异常增多的代谢产物引起炎症反应刺激神经引起疼痛;(2)患者因有濒死感而产生恐惧、焦虑刺激机体产生劣性应激反应,加重心肌损伤,代谢产物增多炎症介质释放增多,加剧疼痛。

2.1.2循证护理方法(1)制动、吸氧护理:①方法限制患者一切活动,平车推入CCU病房,被动平移到病床上绝对卧床休息3天;立即高流量吸氧3~4L/min;伴心源性休克则给6~8L/min并面罩吸氧;②循证依据:制动后降低心肌耗氧量,减低心脏负荷,减少心肌需血量,间接缩小梗死面积;通过吸氧提高动脉血氧分压,增加梗死心肌周围组织供氧,缩小或控制梗死面积;(2)止痛护理:①方法肌注杜冷丁或皮下注射吗啡,对于无低血压者持续泵入硝酸酯类扩血管药物;②循证依据:减少疼痛导致交感一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引起心率增快、血压升高,心排血量增加而引起心肌耗氧增加和诱发心律失常;硝酸酯扩张冠脉增加心肌供血,保护濒死可逆心肌;(3)陪护:①方法先让最亲家属陪伴;急救期间护士床旁陪护,给予心理支持,应用心理护理程序解决病人心理问题;②循证依据:初期避免家属陪护人员过多而影响各项检查、治疗、护理工作快速有效的开展;抢救小组合理分工,护士床旁陪护,以减少不必要的人员到现场,心理疏导以消除患者恐惧心理,降低交感兴奋导致心电风暴致死风险;(4)溶栓:①方法快速打开静脉通路并配置溶栓药物;②循证依据: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到达医院后30分钟内就应该保证溶栓到位,尽快开通梗死相关血管,尽量保护濒死心肌,缩小梗死面积。

2.2心律失常

2.2.1循证支持依据室性早搏是心梗患者常见的心律失常,频发室早不及时处理可能发展为室速或室颤致死,及时治疗心律失常是降低急性心梗患者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2.2.2循证护理方法心律失常监护:①方法加强发病前72小时及清晨的监护力度,尤其是溶栓后2h内严密监视中央监护仪心电变化;做好抢救除颤准备,准备好胺碘酮、利多卡因等抗心律失常及其他常规抢救药品和装置;②循证依据:根据指南应该入院后10分钟内完成18导联心电图;溶栓后容易引起再灌注心律失常引起频发室性早搏、室速室颤致死可能。

2.2.3便秘

2.2.3.1循证支持依据心梗后绝对卧床休息,肠蠕动减慢;疼痛应激引起食欲减退,食物对肠腔刺激减少,蠕动减慢;卧床引起排便习惯改变,粪便在肠腔内停留时间过长,水分吸收过多。

2.2.3.2循证护理方法①方法无严重并发症患者应三天后适当床上活动;给予患者加强心理疏导,保持乐观心理,减少抑郁引起便秘;低盐、低脂、清淡易消化饮食,少食多餐,进食富含纤维的新鲜水果、蔬菜,如苹果、香蕉、韭菜、芹菜、香菇等,无糖尿病者可饮用蜂蜜水,鲜奶,核桃,芝麻等润肠食物,每日饮水500~1000ml,忌烟酒、茶、辛辣食物,及可乐等饮料;交代患者首次排便时告诉护士给予安排安静的私人空间,床头抬高20—30度指导病人最亲最信任的人帮助患者排便,护士严密观察心电监护,嘱患者勿屏气和用力排便,一旦出现胸闷,心悸症状加重时,劝其停止排便给予肛门挤入开塞露软化粪便后再排便;必要时轻柔用力按摩腹部促进排便;上述措施不凑效,可给予果导片,麻仁丸服用(遵医嘱使用)。②循证依据:便秘后在排便时导致腹压增加,将增加心脏负荷,诱发心衰、心律失常、心跳骤停等致死风险。

2.4预防并发症和再梗

2.4.1循证支持依据心律失常、心衰、室间隔穿孔、室壁瘤是急性心梗,特别是未进行溶栓或溶栓治疗不成功者尤其易发生。40岁以下男性患者如不改变烟、酒、过度熬夜等不良嗜好,则易发生再梗。

2.4.2循证护理防范(1)方法患者卧床休息为主需4周;急性心梗1周内最容易发生心脏破裂,室间隔穿孔;3个月内禁止体力劳动、体育活动、性生活,半年以后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年轻化男性心梗患者必须改变烟酒等不良生活方式,遵医嘱长期服药治疗,预防再梗;对患者及家属做好健康教育。(2)循证依据:心肌细胞损伤后由肉芽组织修复,肉芽组织在损伤后3~5天才出现,从5~6天起成纤维细胞即开始产生胶原纤维,其后一周内胶原纤维形成最活跃,第三周后胶原纤维成熟,逐渐转变为瘢痕组织。早期肉芽组织只填补伤口及初步连接缺损作用,第三周后张力强度迅速增大,至3个月才达最高点;过度活动将增加心肌耗氧和做功,故应限制活动;急性心梗1周内最容易发生心脏破裂,室间隔穿孔,故尤其应该限制活动;年轻心梗患者发病急骤突然,侧枝循环未建立,一旦发生心梗,死亡率较老年患者高,故应该充分给予健康宣教。

3结果

通过对患者按照以上的循证护理观念和循证的依据进行循证护理干预后,将两组病例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对照组:139例患者中抢救成功99例,抢救成功率71.2%;有73例发生了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为52.5%;对护理方法满意例数为84例,占总数的60.4%;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为25±2:观察组:133例患者中抢救成功123例,抢救陈功率为92.4%;发生并发症39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9.3%;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方法满意的125例,占总数的93.9%;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为14±2天,从抢救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方法的满意度、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提示观察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所以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实施循证护理方法,为病人提供科学、标准、经济的护理服务,提高了病人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和对治疗的依从性,病人对护理满意度提高,抢救成功率提高,死亡率、并发症明显下降,明显改善了患者的预后。

4讨论

通过本组临床对照结果证实,将循证护理方法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应用的效果证明,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循证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是科学、标准经济的护理模式,临床上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良好临床护理效果。而要学会这些护理方法,需要临床护理人员不断紧跟循证医学的步伐,不断加强循证护理理论知识技术的学习和更新,查阅大量的循证护理临床书籍。故这种循证护理方法的推广将达到如下的效果:促进转变护理理念:强调护理服务应建立在目前所能获得的证据基础上,要求护士必须通过临床实践和查找循证护理文献,找到最好的循证护理方法,摆脱传统护理模式;提高了护士的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跟上循证医学模式来进行循证护理;循证护理要求护士必须具备一定的临床业务技能,科研及评判能力,文献检索能力。护士在临床实践工作中还需主动积累经验和教训,分析护理失败的原因,寻找答案。不断改进工作,还要不断学习循证医护知识和理论,以最新最科学的循证方法实施治疗方案,还要加强医护间的协调,多向医师汇报、请示,取得医师的支持;融洽了护患关系,提高患者依从性:通过循证护理,护士更加关注病人的主观感受,关心病人,减少了并发症,提高了患者对护士的信任度和依从性,使护理人员摆脱护理传统模式的束缚,成为紧跟循证医学模式的循证护理模式。

参考文献

[1]沈铖姬,俞申妹.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室性早搏的原因及护理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07.11(21):2010~2012.

[2]朱小翠.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42~43.

[3]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步宏主编.-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7.

[4]尤黎明,吴瑛,主编.内科护理学-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