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住院患者的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预防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1

眼科住院患者的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预防对策

韩华袁卜燕

韩华袁卜燕(吐鲁番地区中心医院838000)

【中图分类号】R473.7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7-0343-02

【摘要】目的,通过对我院近年来眼科发生的各类安全隐患进行回顾性分析,讨论其发生的原因和具体处理对策并加以改进,只有不断提高护理人员安全隐患意识,才能更好预防此类情况的发生,并能预见性的观察到各类安全隐患,从而有效的采取预防措施

【关键词】眼科住院患者安全隐患预防对策

眼睛是人类心灵的窗户,是人类获取外部世界信息的最直接的途径,是人类最重要的感光器官,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水平的提高,在改善和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物质生活的同时,对眼睛的损害也日益严重,外伤、疲劳用眼、化学灼伤、中毒、疾病等都对眼睛造成严重损害,致使患者视力下降,甚至失明。因为患者视力减退,其心理、生理特征变化及护理模式的转变,普遍存在着越来越大的护理风险,带来安全隐患。

一、现将眼科住院患者可能存在的护理安全问题分析如下

(一)患者心理问题:眼睛是人类与外界相连的纽带,一旦患者无法视物,就会产生焦躁、恐慌的心理,对手术的紧张顾虑以及对术后效果的担心,这些不良的情绪反应都会影响治疗效果,特别是年轻患者,或者因外伤而造成的突然失明的患者,许多患者无法接受这一打击,常常出现抑郁、悲观、绝望、厌世的负面情绪,不配合或拒绝治疗,甚至有自杀、自残行为,影响治疗效果,同时也存在护理安全问题。

(二)跌倒坠床:由于患者视力减退,不适应突然改变的环境,出现被房间的物体绊倒、滑倒及坠床的现象,容易造成患者二次伤害,也会引起医疗纠纷。

(三)用药错误:护理人员未做到服药到口,患者因为视力下降辨别药物能力下降,有时出现用药错误,导致护理差错发生。

(四)眼内感染:消毒制度不严格、医务人员未严格按无菌原则进行操作,操作前后未洗手,都极易造成术后患者眼部感染,导致交感性眼炎,严重者可致眼球摘除。

二、预防对策

(一)建立健全护理安全管理制度[1]:制定护理安全管理相关制度和措施、突发及意外事件应急预案及处理流程,组织护士认真学习,使护士认识到安全护理的重要性,知晓护理安全的相关内容,做到有章可循,每月对科内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进行讨论分析,针对护理不安全的环节、人群、时段等高危因素制定防范措施,让全科护士都主动参与护理安全质量管理

(二)做好心理护理:对患者做好人文关怀,通过对患者的沟通和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协助、鼓励患者建立良好的心态,保持心情舒畅,引导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特别是对高危人群(因意外伤害导致失明的患者),评估其有无自杀、自残倾向,对其多疏导、多鼓励,床边要有家人陪护,要求患者家属予以配合,将危险物品放到患者无法接触到的地方,每班护士重点交接,经常巡视病房,防止意外事件发生,如果有意外事件发生及时启动应急预案。

(三)对病区环境进行梳理

(1)病区放置物品简单,不要有尖锐的边角,床单位加床档,墙上有扶手,病房及走廊张贴避免出走,防跌倒、滑倒的图片,卫生间设计要符合失明患者的标准,尽量不在病房悬挂物品,反复告知患者周围的环境及物品固定摆放位置,让其逐渐熟悉环境,进行力所能及的活动。

(2)对患者进行Morse评分,对高危患者在床头栏上挂防跌倒黄色标牌进行警示,指导患者使用呼叫铃并放置在患者可触及的位置,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安全告知。

(四)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真正做到服药到口:护士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发药时要用三种方法核对患者身份(床头卡、患者自诉、腕带)将药物核对无误后让病人服下,护士确定服下后方可离开,所有眼药均有护士亲自上药,防止患者将眼药点错时间和顺序。

(五)院内感染的控制:加大院内管理的力度,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2],强化医护人员的手卫生观念,严格按照七步洗手法洗手,预防交叉感染,不定期暗访抽查手卫生依存性,对各项操作严格执行无菌原则,所有物品均在有效期内使用,病人之间眼药水不能混用,同一个病人手术前和手术后的眼药水不能混用,点眼药水前后要洗手,严格预防眼内感染,定期召开院感质控会议,及时查找薄弱环节,进行讨论并提出整改措施。

三、小结

护理不良事件的前期预防比事后处理更重要,只有及早的发现护理安全隐患,通过一系列的规范化的管理,针对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制定、实施有效的护理安全管理措施才能使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下降,从而保障患者的安全。

参考文献

[1]赵敏.老年住院患者的护理安全管理.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36):47-48.

[2]郑贞.ICU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分析及预防对策.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4):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