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或穿刺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对比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或穿刺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对比

盛彦娟

湖南省益阳市第三人民医院413000

【摘要】目的:对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或穿刺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此次纳入了我院2016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60例进行研究,将患者依据其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对照组用耳内镜下鼓膜穿刺术,观察组用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各项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各临床症状积分低于治疗前、对照组治疗后,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可经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治疗,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可充分改善患者各临床症状。

【关键词】耳内镜;鼓膜置管;鼓膜穿刺;慢性分泌性中耳炎

临床上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时强调彻底处理中耳处积液,同时改善患者咽鼓管的功能,促使该部位恢复通气引流功能。通常用来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方法诸多,但其均有不同的适应性、有效性,本次研究中纳入我院近1年半内收治的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60例进行研究,旨在对比分析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或穿刺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现将基本情况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纳入了我院近1年半内收治的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60例进行研究,将患者依据其治疗方式分组为:对照组30例患者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为17-55岁,平均年龄为(32.74±10.11)岁。观察组30例患者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为20-53岁,平均年龄为(33.89±10.56)岁;患者基本资料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行耳内镜下鼓膜穿刺术:让患者以仰卧位接受治疗,将患耳向上做外耳道清理,可予以患者局部麻醉;待麻醉起效后用0°、2.6mm耳内镜于监视器引导下做鼓膜穿刺;对鼓膜表面进行15min的麻醉,再以2ml注射器连接7号穿刺针在鼓膜适当位置做穿刺,之后再用小型吸引器处理积液;穿刺后若积液呈胶状、黏稠状,则于原穿刺孔位置上方再行穿刺,并注射地塞米松溶液,对积液彻底冲洗后,将外耳道后用消毒棉球封住。

1.2.2观察组方法

行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1]:患者以仰卧位接受治疗,将患耳向上并做常规处理,予以局部麻醉起效后,同样以0°、2.6mm耳内镜于监视器引导下做鼓膜置管术;将鼓膜于前下方位置切开,切口呈放射状,长约1-3mm,将患者的鼓室积液处理后,于切口中置鼓膜通气管(哑铃形硅胶材质),使该通气管卡于切口边缘位置,将外耳道后用消毒棉球封住。

1.3观察指标

全面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临床症状(听力下降、鼓室积液、耳闷、耳鸣)积分变化情况,将临床治疗效果详细记录,对比分析所获相关研究数据。

1.4效果判定标准

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以听力下降、鼓室积液、耳闷、耳鸣积分评价,各症状积分分值均为0-3分,得分高者表示症状严重。

临床治疗效果分为3种:显效提示患者经治疗后各症状积分改善程度≥80%;有效提示患者经治疗后各症状积分改善程度30%-80%;无效提示患者治疗失败。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做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以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症状积分变化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各症状积分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各症状积分优于治疗前、对照组治疗后,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显效18例、有效1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7%;对照组:显效9例、有效14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6.7%;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表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症状积分变化比较[,分]

3.讨论

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属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类型之一,多见患者听力降低、耳闷胀等不良情况,有资料显示:成人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发病率为1%。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病机复杂多样,医学界对此病发病机制并未明确界定,但临床上大都认为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因咽鼓管阻塞、咽鼓管功能弱化所致。故本次研究对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或穿刺这两种方式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进行了探讨。

临床上多选择耳内镜下鼓膜置管、鼓膜穿刺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鼓膜穿刺治疗时强调穿刺针头要刺进鼓室中,再用注射器将积液抽出,之后便依据患者病情注进药物治疗,该方式操作简单便捷,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小[2]。但有资料显示:鼓室中存在听骨链、窝窗、前庭窗等结构,操作时医生需具有高度的稳定性,抽吸时注射器针头会移动,极易导致患者出现相关并发症,比如鼓室内侧壁出血、鼓膜撕裂等不良情况。患者外耳道弯曲、狭窄度大时,则治疗难度加大,极易带给患者无法挽回的损伤[3]。鼓膜置管术为新型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治疗方式,该术式是以一次性导管来排出鼓室中的积液,并依据患者病情予以分期药物注进治疗,经此确保患者鼓室内外气压平衡,并对患者的咽鼓管功能有着良好的修复作用[4]。有资料显示:鼓膜置管对杯状细胞、腺体增生有着抑制作用,可避免患者出现鼓室内大量积液的问题,经此确保纤毛运动得以改善,而这亦是咽鼓管功能改善的关键[5]。本次研究中对照组以耳内镜下鼓膜穿刺术治疗,观察组以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术治疗,结果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各症状积分低,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6.7%,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综上所述,耳内镜下鼓膜置管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显著、操作安全。

参考文献:

[1]张鹏,周慧芳,许轶.咽鼓管球囊扩张术与鼓膜置管术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疗效比较[J].山东医药,2015,55(19):93-94.

[2]LadeH,ChoudharySR,VashishthA.Endoscopicvsmicroscopicmyringoplasty:adifferentperspective[J].EurArchOtorhinolaryngol,2014,271(7):1897-1902.

[3]高波鼓膜置管术和鼓膜切开术治疗小儿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比较[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120.

[4]李晓璟,张学斌.鼓膜置管引流术与鼓膜穿刺术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对比[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18):25-26.

[5]刘惠兰.鼓膜穿刺药物注射对改善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骨导听阈效果的对照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28):117-119+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