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一责管理模式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2-12
/ 2

一人一责管理模式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徐海英陈雅英

(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新塍医院浙江嘉兴314015)

【摘要】将一人一责管理模式引入护理管理,能显著改善护士的工作环境,提高护士的主观能动性,减轻护士的工作压力,提高护理工作效率,避免事故和纠纷的发生,一人一责管理模式在护理管理中应用效果显著。

【关键词】一人一责;护理管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2-0200-02

一人一责是指各人有各人的职责分工,人人是管理者。我科自从实施一人一责管理模式以来,科室管理上了一个新台阶。现将我科近一年来的做法和体会汇报如下。

1.方法

护士长根据护士各人特点,将护士站、治疗室、处置室、仪器室、会议室、大厅等各个区域的抽屉、橱柜、墙上宣传栏、内置物品药品、仪器设备等进行合理划分,分配给各个护士,人人有负责的管理内容。护士日常做好环境清洁、有序定位放置、物品整理、有效期检查等,每周自查一遍。护士长每月定期检查,并对检查情况进行记录和总结,就每次检查发现的不足之处,给予指导性意见,并进行质量持续改进得以保证。

2.效果

2.1显著改善护士的工作环境。自引入一人一责管理模式以来,我科一直是我院最整洁最干净最温馨的科室。这样的医疗环境提供了愉快的工作环境,护士工作积极性高,也为患者提供了轻松温馨的就医环境,患者和家属满意。

2.2人人都是管理者,提高了护士的主观能动性,养成了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职业素质。护士主动参与病区的管理工作,人人争当病区的主人,共同把病区的管理工作做好。同时锻炼了护士的管理能力,保证了护理质量。在实施一人一责管理模式前,有个别护士工作懒散,心态浮躁,丢三落四。实施此模式后,整体素质大大提高,工作自觉性和严谨性大大增强,避免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现象。

2.3减轻了护士的工作压力。一人一责的实施,为护理人员创造了一个清洁、卫生、舒适的环境,完善了医疗仪器设备的功能。护士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也会自然而然心情放松,就会有条不紊地实施对患者的救治工作。医院的每次检查、考核前,不需要再临时加班加点突击搞卫生和自查。因为平时的一人一责保证了日常的环境卫生、仪器设备的性能完好、物品药品不过期不失效等等。

2.4提高工作效率,避免事故和纠纷的发生。物品有序定点放置、仪器设备性能完好、物品药品不过期不失效,保障了护理工作正常有序开展,取用物品方便,仪器设备使用过程中不出现意外故障,避免了医疗纠纷,在抢救病人时也能更有序开展。

3.体会

经过近一年来的一人一责管理模式管理的尝试,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还存在一些不足。

3.1一人一责模式让人人成为管理者,让每个成员都参与到管理工作中来,让每个成员在管理好自己的同时,还能从管理者的角度考虑问题,将团队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主动去做、去思考,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动性、积极性,让人人都成为管理者。它把每一位成员都开发成科室的主人,让人人都成为管理者,自觉承担着科室发展的责任,将每一个人的激情发挥到了极致。

3.2一人一责要有标准有要求。要制定出一人一责的制度和规范,护士长对各人负责的项目落实进行指导,提出方向。医疗仪器设备是医院建设的物质基础,是临床进行诊断和治疗的必备条件。保持医疗仪器经常处于良好的状态,提高利用率,减少故障率,延长使用寿命,是医疗单位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条件。在实施一人一责管理模式以后,仪器设备由专人负责管理,定期清洁消毒定期维护定期保养,保证了仪器设备的正常使用,提高了抢救成功率,减少了医疗事故纠纷发生率。

3.3一人一责不能流于形式。不能只停留在概念和条条框框上,要落实到具体的细节上,落实到具体的人和事。良好的习惯和素养是需要一定时间的积累和培养的[1]。通过不断的强化,循序渐进的方式,让整个科室在护士长的带领下,遵守相关规定和规则,严格管理,做好每一件事情[2]。

3.4护士长在安排分管内容时,要有人性化,要充分调动护士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做病房的主人,学会放权,把工作分解并交给合适的人分担,而不是随意安排。比如怀孕的护士不要安排爬高和蹲低的区域;抢救仪器设备要交给非常有责任心的护士。护士长要学会授权,充分利用集体的智慧,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但是集体的只会是无限的。护士在管理的过程中会自己总结出好的经验,产生新的设想和创新。护士长要支持鼓励。只有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才是最有凝聚力的团队。

3.5护士长要做到日常管理监督,定期检查常态化。护士长在日常管理时要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给予责任人指导性建议,将检查结果进行科内反馈,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并把一人一责完成情况纳入个人绩效。

4.结论

一人一责管理模式的开展使护理管理工作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但是一人一责模式还存在一些不足,还需不断深化,进行持续质量改进,质量标准不断升级,护理质量管理形成螺旋式上升[3]。

【参考文献】

[1]华靖,郭延平,李霞,等.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流程的优化及效果分析[J].湖北医药学院学报,2013,32(01):84-86.

[2]毕东军,张春斐,金文扬,等.“5S”现场管理在急门诊管理中的实践体会[J].护理与康复,2013,12(03):260-261.

[3]姚雅红,扬瑛,谢海英,5S管理模式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山西医药杂志,2006,35(12):1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