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新型马戏场馆观演建筑综合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7-17
/ 3

探讨新型马戏场馆观演建筑综合设计

阳海瑜

阳海瑜

亚瑞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518000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为适应当前社会精神文明的需要,现代剧场建筑设计的理念应是多样化和适应性多功能的。演出场所应能适应所演出剧种的特点,才能真正发挥演出的特色和效果。现代剧场建筑设计应该是一项科技和建筑艺术相结合的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的设计,它包括建声设计(音质设计),减噪设计,扩声系统设计,以及视线、空调等设计组成的视、听空间设计;舞台照明,舞台技术和机电系统设计所构成的演出空间设计。笔者从大运马戏场馆的历史发展演变分析了国内外马戏场馆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设计出“折扇”形屋顶造型的某马戏场馆。分别从它的周边环境、选址与整体设计构思上着手、设计形态、外部特征的演变、结构和内外部空间的设计、使用功能区上的分类与划分、并考虑绿色环保、人体工程学等方面综合设计出。

关键词:设计;空间;结构;构思;功能

工程概况

大运马戏场馆是国内以国际马戏表演、马戏博览为主,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文化教育为一体的大型马戏乐园主题旅游区。主要功能为马戏表演场地,包括:表演大厅、舞台、后台、表演辅助用房、排练厅、观演区及观众集散前厅。主场馆为主体单层、观众台下有部分夹层的大空间大跨度的大型场馆建筑。设计为一个屋顶为折扇的形状,观众看台以内部表演舞台为中心圆心向周围放射分布,总建筑面积为15443.59m2,建筑占地面积:9231.97m2,建筑檐口高度37.2米,建筑高度为41.68m。总座位约为4530个。其中观影式观众席:934个;看台式观众席:3459个;VIP观众席:33个。主体一层,局部夹层五层的建筑。

一、大运马戏场馆设计创意与构思途径

1.1大运马戏场馆设计的建造环境分析

现在是一个社会发展变化异常迅猛的历史时期。新事物、新发明、新思潮、新观念层出不穷,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这就需要我们把眼界放宽,吸收更多的专业知识,设计出符合时代发展的大运马戏场馆设计。一般设计师一直把精力放在个体建筑设计创作上,但是现在应该提倡建筑与环境、建筑与城市环境共生,这样才符合当今社会和设计的发展趋势和潮流,顺应时代的发展。首先大运马戏场馆设计应该考虑环境因素。环境是指相对于中心事物有关的“周围事物”。“折扇”形屋顶造型的某马戏场馆

走向自然共生,包括建筑空间的自然品质、自然美等艺术观点。因为给参观者一种舒适,健康的感受,做到既少花钱又能创造实用、美观、优秀的建筑作品,适合新世纪建筑发展的需要,符合中国人多地少、资源缺乏的实际情况。大运马戏场馆设计中还要考虑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协调共生,绿化带等自然条件都应当珍惜,建筑形态应同其配合融为一体。

1.2大运马戏场馆设计的形态特征

大运马戏场馆的研究首先从形态与形态特征上进行分析,那就得清楚形态一词的含义。汉语中的“形态”一词,在词典里有以下解释:1、形状和形态。指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的表现形式,如:外形形态。2、形式与变化,其范围有不同的理解:指物体的的形式变化,叫构形形态;除指内部形态,还兼指构成形态,叫分析形态。还有形式与形式结合的广义形态。从实质上看,形态有些像功能的表征。设计形态学中的形态不仅仅表示形状和造型,也是一种方法的概念。在国际科学界的许多领域中,均出现了与汉语“形态”概念相同的用词,并且都赋予了特定的含义。艺术与设计学科形成的过程中,也同样纳入了“形态”一词,而且,更多地被赋予了形状和造型的概念。自然孕育了人类,也给予人类无限的启迪。在设计与艺术的创作中,人类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自然的影响。造型以:‘折扇’为创作源,侧面镂空墙体,检测在国内有影响地标性建筑。

天然的构造和原理早已为人所识,只是当今人们无法企及时,就转化成符号,让人“望梅止渴”,以致人们对自然的引用形式大于内容,天然的构造和原理也都转化成亲近自然的象征符号。

1.3结构与形态差别与创新

在进行大运马戏场馆的设计研究前要清楚结构与形态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形态必然要以某种结构形式存在,而结构则必须以一定的形式表达。无论是自然的形态还是人工形态,结构都是其基本因素。长期以来,结构与形态两者是一个统一体。但后来逐步地两者越来越分化,结构归属了工程师,而形态则成为设计家的装饰工作。事实证明,两者是不可分割的,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当然,任何形态与结构都是基于功能前提的。结构与形态实质上是“手段与目的完整的协调”。结构的概念,就其本来的含义来说,结构多指建成的或装配好的所有东西的秩序。结构形式不是简单地被计算出来的,而必须是被设计出来的。因为结构与形态的关系过于复杂,无法单靠数字表达。因此,结构既包含着对科学原理的理解,也包含了艺术的创造。基本形态的构成任何形态都是以一定的结构形式存在的而任何结构又可能是复杂的。我们不妨用点、线、面的概念研究形态与结构的关系。1、点元素与结构。比如日本庭院碎石构成的流动的线条,形成无比静谧的氛围。2、线元素与结构。无论是显示形态还是概念形态,凡相对细长的形态都可以看作线元素。蜘蛛网并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着严密的几何学特性。那看似不经意中织成的螺旋线圈,实际上构成了数学家们所称的“对数螺旋”,它的结构特征给人类的生活和创造带来诸多启示。传统手工艺中竹编工艺中最为常见的结构,它是将“线”变成“面”的过程。代表建筑有密苏里州克莱梅特龙植物园网状球型屋顶。相对于编织结构的以线编成面的概念—构筑。构筑结构的特点是线元素在三维空间中进行构筑,经典建筑有埃菲尔铁塔和纽约布鲁克林大桥均属此例。线还有抗拉拽的特点,建筑物和桥梁常运用这种结构。这既是构造上的需要,也具有形式美感。经典例子有浦东国际机场悬索屋顶。

二、大运马戏场馆建筑的整体设计

2.1大运马戏场馆设计的选址和总平面布置

本项目位于演艺文创区西部,西临清水潭。环绕建筑设置一条环形景观道兼消防车道,在大马戏建筑东侧与环形景观道之间设置以大运文化为主体的景墙。形成大运大道的视觉对景,同时对大马戏的候场区有一定的遮挡作用。

大马戏观众主入口设置在清水潭一侧,很好的借用了清水潭的自然生态景观。场地开敞,视野开阔。同时结合大运河微缩景观设计广场,为观众入场前的等待时间提供一个很好的休闲去处,又可以对大马戏观演结束时的人流进行很快的疏散作用。

演员动物主入口设置在建筑北侧,可以作为以大马戏表演动物为主的定点巡游路线的终点。大运宿舍规划位于大马戏的东北角,缩短演员的路线及减少演员和观众入场的交叉。当今的大运马戏场馆是一个多功能的载体,敲开了社会向人类展示文明和进步的大门,一些活动举办会频繁,或许常年不间断,特别在经济发达和经济快速发展的国家和地区,是当今重要信息的传播媒介,专题性会展涉及范围较广,包括文化、教育、工业、农业、科技、艺术等等领域。所以在设计大运马戏场馆时候考虑到它的多功能性质,但是主要专题性是针对大型招聘会所设计的大型大运马戏场馆就得考虑到周边环境,它的选址位置和总平面的一些综合分析。

马戏馆容纳四千人,跨度达百米,是苏中大型的综合性演出场馆。

平面主要包括:观众席、舞台、辅助用房三部分,根据大马戏表演的具体使用要求合理布局。辅助用房主要包括大厅、商店、演员化妆间、舞蹈室,动物候场室、设备用房、卫生间。

平面主要是以舞台为中心的圆形布局,圆形布局的特点是增多了整个场馆的席位及增大了后台的后场空间。

在后台处利用与跑马道的高差,设置成局部五层作为服装间及办公室用房。观众以一层疏散走到结合二层室外楼梯进行疏散。

演员动物主入口设置在建筑北侧,可以作为以大马戏表演动物为主的定点巡游路线的终点。演员宿舍规划位于大马戏的东北角,缩短演员的路线及减少演员和观众入场的交叉。其中不乏设计了科学合理的路径,方面人们用最短、最适自己的有效的线路,减轻重复,绕道给人们造成的疲劳;另外线路是否清晰富有变化,也会在人们心理上造成不同的感受。

2.3大运马戏场馆设计的内部空间的设计

空间,作为一种反映空间特有属性的思维形式,是人们长期的生活实践中,从对空间的许多属性中,抽出特有属性概括而成的。它的形成,标志着人们对空间的认识,已从“空间经验”转化为“空间概念”,也即从空间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空间的理性认识。空间经验是多种多样的。就作为建筑的特征而言,凡是经过人有意识地去围合或限定的一个空的部分,并且被我们认知和理解的感受,称为空间感觉。空间设计是指建立在人居建筑空间的环境空间造型艺术设计。环境空间艺术设计包括了空间功能。

三、大运马戏场馆设计的使用功能上分类

使用功能与空间的形态之间总是存在着一定直接联系的。1、单一的功能空间形态。因使用功能所致空间的形态往往是特定的,每一处环境空间在功能严格限定下,其空间形态总是随着不同的功能而有所不同地。例如一间大型会议室则要求平面比例空间要略长一些。如果是体育馆的比赛厅,从功能上分析有视听的要求,要保证观众在体育场内每一个角度上都有良好的观看效果,也因此形成了设计时不同观看区域的划分和不同高低台阶状的座位等要求。2、利用走道功能形成的多空间形态。一般各种使用空间并没有直接的连通关系,是借走道来进行连接。这种组合形式把使用空间较为明确的分开了,这样既可以保证各种使用空间互不干扰的独立性,同时又能有效地把各使用空间连成一体,从而使它们之间保持着必要的功能联系。另外,房间的多少决定了过道的长短,不同功能的空间的需求各不相同。

3、组套式空间形式。利用空间相互穿套的功能形式直接连通的多空间形态,这种空间组合形式通常被称之为组套式。组套式空间组合形式则是把各种使用空间直接衔接在一起形成整体,这样就不存在专供交通连接用的空间了。在组套式的组合中,为适应不同人流活动的特点,又可分为以下三种不同的组合方式。⑴串联式的组合方式。各使用空间按照一定顺序相互串通,首尾相连从而连接成为整体。这种空间组合形式内的各种使用空间直接连通,关系密切并且具有明确的程序性和连续性,因而这种空间组合形式通常适用于大学教学区和博物馆等空间要求。⑵在一个完整的大空间内自由灵活的分割空间。这种空间形式打破了“组合”的概念,它没有将若干个独立的空间通过某种方式或媒介连接在一起形成整体,而是把一个大空间分割为若干个部分,这些部分虽然有所区分,但又互相穿插贯通,彼此之间没有明确、肯定的界限。⑶在一个大空间内沿柱网对空间进行分割。在设置有柱子的大空间内,沿柱子网格把空间分割为若干个部分。这也是组套式空间组合的一种表现形式。把交通连接空间和使用空间合而为一,将被分割的空间直接连通、关系紧密、加之柱网的排列整齐,这些条件有利于交通路线的组织。一般大型商场多采用这种形式的空间。

大运马戏场馆的内部空间单层进行了详细的使用功能上的划分,尽可能的做到每个空间与每个部分的使用功能紧密相连,其中充分利用走道这个功能形成很多个联系又互相成为独立的小空间,这样就可以详细的把功能划分出来。大运马戏场馆内部设置多个这样的交通枢纽空间,利用空间之间可以相互穿套的功能形式直接连通周围多个小空间,这样可以使人一目了然,主次分明。又以大空间为中心四周都设计出多个小空间环绕在周围,主从关系分明。

结束语:

作为演出之用的公共建筑大运马戏场馆。在经济高速发展的21世纪,当代大运马戏场馆设计越来越丰富多样,层出不穷,它们体现出一种独有的文化现象,也呈现出极其多元化的倾向。大运马戏场馆的设计代表着一个地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的文化现象。外观也逐渐成为一种影响力。现在世界各地以多种多样的大运马戏场馆吸引着参观者,成为人类最为重要的相互交流的传媒方式一。大运马戏场馆设计和研究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设计和文化领域,其目的是根据人类对室内外空间的生理与心理、物质与精神的多重需求,对室外与室内环境加以设计、调节、充实和发展为人类建立一种适合其生存并促进其自身发展的生活环境和空间。大运马戏场馆设计以其特有的直观性、集中性、广泛性、参与性而成为当今社会文化、教育、贸易的中心元素。同时它也日益融入人们的聚会、交流、娱乐、休闲的场所,创造出享受时生活气息的空间。大运马戏场馆已经是综合性信息传播活动,它不但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没有任何污染,在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等广泛领域中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现在的大运马戏场馆设计正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它所涉及的设计要素和领域非常之庞大和广泛,正日益体现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人类的智慧源泉。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可以看见更多更加优秀的设计出现在人类的视野中。

参考文献

[1]伍灿.大型马戏馆性能化防火设计.消防科学与技术2013.11

[2]刘强.现代建筑审美意象与传统文化符号的研究.山东大学.2010.5

[3]北京国际马戏城项目论文.2015.04

[4]董新光.剧场建筑的空间公共性表达——

以广州市粤剧院方案设计为例.技术论坛2017.4

[5]乔伟.剧场建筑的综合设计研究.城市建筑2015.8

[6]解菲.剧场建筑设计实践——二七剧场建筑设计.建筑设计.2017.1

[7]曹孝振.现代剧场建筑设计的理念.建筑声学设计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