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就业分析报告

/ 2

哈尔滨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就业分析报告

陈治涛吕世华王鲲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一、临床医学专业就业意愿调查:

我们共调查了523名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包括即将毕业的2014级、四年级的2015级和三年级的2016级本科学生。在毕业时就业升学意愿选项中,94.25%的同学选择了考研,1.92%的同学选择了就业,1.72%选择出国,0.96%选择自主创业,0.57%选择暂不就业;在毕业后选择考研的人群中,主要因素是为了提高学历,次要因素是在读研期间可同期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第三因素是对本科层次就业去向不满意;在如果毕业后选择考研的同学考研未成功就业升学意愿选项中,81.5%的同学选择毕业后不就业再次考研,13.01%选择就业,5.49%选择其他。

在就业期望意向方面,在结束自己所有的医学教育之后,你最想去哪级医疗机构的选项中,70.91%的同学选择三级医院,13.13%选择私立医院,10.98%选择一级医院,5.02%选择二级医院。在就业因素选择时考虑的因素中,主要因素是薪资,次要因素是发展机会和城市,第三因素是工作环境和医院规模,第四因素是职业的稳定性。

二、临床医学专业就业形势分析:

近三年我校临床医学专业应届本科毕业生就业平均数据显示,毕业当年约平均55.3%的学生考取硕士研究生,16.57%同学选择直接就业(其中医疗单位为14.28%),19.04%毕业生灵活就业,9.09%毕业生不就业拟升学,选择灵活就业的同学的真实意愿仍然是挂靠单位考研。这些数据表明临床医学专业应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当年的有效就业率为71.87%。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人民素质提升,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也显著提高,诊疗人次随之提高。但同需求相比,执业医师增长率却相对不足。作为黑龙江省重点建设高水平大学、中俄医科大学联盟中方牵头单位、部委省共建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已跻身于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前列。我校绝大数临床医学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期望是三级甲等医院。从各地用人单位的招聘要求来看,对毕业生的学历要求也不断升高,大多数三级医院要求的医生学历起点是硕士研究生学历。本科学历在就业市场并不受欢迎,大部分只能去二级以下医院就业。

按照现行医学继续教育培训规则,在研究生学历教育阶段可以并行完成规培和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本科毕业生如果应届参加就业,必须参加三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未来如果有考研打算,则还需要再用三年时间进行研究生教育。因此,临床医学专业应届本科毕业生在毕业当年考取硕士研究生是实现医生成长之路的最优方案。所以,绝大多数学生在毕业时倾向于选择考研而不是就业。

三、提升就业率对策分析:

1、提高考研率,实现高质量就业:

哈尔滨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有极强的专业稳定性,由上述数据分析得出,94.25%的同学选择了毕业当年考研,但平均只有55.3%的学生毕业当年考取硕士研究生,提高考研率是能够提高就业率,和实现医学生迅速成长的"双赢"选择。

2、补足短板,提升就业核心竞争力:

2.1提高外语水平:

学校层面:学校应在基础教育阶段加强学生们对外语的关注,在第一学年期间顺利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同时可增加外教课的时长,纠正学生们的发音,改变同学们对英语学习的恐惧感,让学生们做到趣味学习,加强对英语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层面:作为同学自身,在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后也不应懈怠对英语的学习,每天有计划的进行英语听力、口语和写作的训练,当步入到临床实习时,应逐渐开始增强对医学英语和专业课英语的学习,提早接触,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2增强创新能力:

学校层面:与综合类大学相比,医学院校的学生思维过于拘泥,发散思维薄弱,创新意识和理念都没有很好的建立起来,这就需要学校加大对创新工作的教育和引导。学校可以设置学生创新论坛和组织,对学生进行引导,开发学生的扩展能力、动手能力和发散思维;设立创新竞赛,大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同学生建立可以展现自我风采的平台。

学生层面:当前就业形势下,学生在专注于学业的同时,应积极响应国家和学校的号召,不仅局限于书本知识,要启发思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挑战杯及创新创业项目中大展拳脚。

2.3重视科研能力:

学校层面:"医、教、研"一直以来是教学医院工作的三大方面,一名优秀的医生不仅仅要有精湛的医疗水平,还应具备强大的科研能力。[1]学校应在早期初步建立同学们的科研思维,让同学们早期接触科研,如建立暑假科研夏令营,与兼职班主任老师做科研项目等。

学生层面:学生应在基础阶段尽早了解科研知识,掌握实验必备的基本技能,掌握查阅文献的能力,并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科研活动,提高科研素养。

2.4提高沟通能力:

学校层面:我国特殊的医疗环境,凸显了医学教育中沟通能力的重要性,学生缺少沟通意识,欠缺沟通技巧,难以开展临床工作,所以学校应做出合理的课程安排,教学改革、加强师资、完善考评,使医学生重视医患沟通的学习。

学生层面:学生应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医学社会实践活动,提早接触患者,增加与患者的沟通机会,通过与患者面对面的沟通,真正了解患者的实际需求。[2]学生应通过临床工作中认识到除了治病救人外,我们需要给予患者心理上的安慰与关怀,我们要牢记"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句话。

3、转变就业理念,树立正确就业观:

3.1选择医学相关行业:

临床医学是医学中的热门专业,其学科知识范畴与医学领域所有专业都有一定相关性,就业面广泛。而且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学习能力强,能够很好地接受新观念、新事物,同时对医学有着深刻的认识,拥有较为丰富的医学知识储备。因此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在公共卫生管理、检验机构、计算机软件、医疗保险、医疗器械研发、医药研发、行政管理等多个医学相关行业都可以很好地适应,选择性强。

3.2降低目标要求缓解就业压力:

由以上数据分析可知,某些地市级医院医生需求量大,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招聘优质医生成了难题。而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显示,约七成以上同学选择在结束自己所有的医学教育后去三级医院就业,约一成以上同学选择私立医院,只有大约不到两成同学选择留在一级医院、二级医院和基层医院。由此可见,学生单方面追求在三级医院就业,面临很大的压力,而选择一级医院、二级医院或基层医院则可以很大的缓解就业压力。

随着经济和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当今社会需要的是高素质、高学历和高能力的医学生,只有不断的提升自我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和要求。对于即将毕业的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我们希望通过此次分析报告,为同学们找准定位提供参考,对于低年级的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及时调整自己的人生方向和目标,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好基础。医学路漫漫,需要大家不断乘风破浪,砥砺前行。

参考文献:

[1]胡子旺,齐硕,陈国栋,等.临床医学认证背景下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途径的探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6):32-34.

[2]任惠文,刘洁.新医患关系下临床医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J].继续医学教育,2016,30(5):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