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点燃希望交融化去尘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9-19
/ 1

爱心点燃希望交融化去尘埃

曲培波

曲培波山东省牟平第一中学264100

转化后进生历来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后进生是有思想、有自尊、有主见、相对独立的人,他们渴望受人尊重、被人理解、被人关心,渴望能融入集体之中。如果我们满足了他们的这种需求,让他们感受到关心和温暖,他们就会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乐于接受教育。为此,作为一名称职的教师,我们必须想方设法去满足他们的正当需要,触动他们的心灵,唤起他们的共鸣,激发他们内心深处的矛盾和斗争,使他们由“我是后进生”的心理转变到“我并不差,我也有好多被老师、同学发现的优点”,从而对自己有信心,不再消极地面对人生。然而,在实际的后进生转化工作中,班主任又面临着许多难以预料的困难,致使转化工作不是举步维艰就是收效甚微、不是半途而废就是无果而终。班主任究竟怎样做才能把转化工作真正落到实处?笔者认为:肯于付出爱心沟通学生心理,做到师生心心交融,才是转化工作成败的关键。

一、采取情感倾斜,走进弱势心灵,用爱心温暖良心

后进生形成的原因有很多,或学习缺乏动力造成,或教师、家长处事不公使之丧失荣辱感,或不恰当的家庭教育导致他们形成了逆反心理,或社会不良现象影响所致……要真正走进弱势心灵,必须从建立感情入手,以师生之情、朋友之情、亲人之情来对待学生,使其“亲其师,信其道”。爱是教育的前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而这种爱又必须是真诚的。素质教育下的办学理念时时提醒着我们:“每个学生都要发展,但不求一样的发展;每个学生都要提高,但不求同步的提高;每个学生都要合格,但不求相同的规格。”当我们与后进生建立了一种友好、平等的关系时,当我们脱下“有色眼镜”自然而然把“弱势群体”当朋友时,他们就会主动向我们吐露心迹、敞开心扉地与我们交朋友,心灵自觉或不自觉地在爱中受到熏陶,从而唤醒良知。这样,他们就会亲其师而信其师,喜欢听教师的课,对老师的批评教育也乐于接受,从而自觉纠正自己的各种行为,而我们的教育之舟就会驶向成功的港湾,化解沉积在他们心里的困惑。

二、肯于听取意见,做好心灵沟通,用诚心换取真心

班主任在后进生转化工作中,必须以诚心换得与学生心理的沟通。与学生谈话,要善于听取他们的不同意见;帮助他们要诚心诚意,不能装样作秀;关爱他们,要如同对待自己的亲生儿女一般,不能虚情假意。只有有了这种诚心和感情做基础,转化工作才能打动学生、感化学生,学生也才会尊师如同尊父母,他们也才会和你心灵相通,向你吐露心迹、敞开心扉说出掏心窝子的话;我们也才能找到他们的症结所在,我们的转化工作才能取得突破。

三、点燃理想之灯,挖掘闪光亮点,用平等心激活信心

自信是成功的保证。不可否认,大多数后进生是班上的“另类”,他们饱受冷嘲热讽,感受不到爱的温暖,融入不了集体的怀抱,他们可怜的一点自尊、自信在这种冷漠、孤寂、无爱的环境中早已荡然无存,学习无兴趣,人生无目标,公然对抗教师的消极行为也时常发生。这就要求教育者在批评引导的同时,要把更多的关心洒在他们的身上,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战胜自我,让他们明白老师心中永远有他们的位置、老师永远都在关注他们;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进行“灵魂的搏斗”,善于发现自己的闪光点,让他们在黑暗中看到希望,让即将熄灭的自信之灯重新点燃。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科曾经有这样一句话:“(要)用放大镜看学生的优点,用缩小镜看学生的缺点。”班主任对学生行为的评价,对整个教育教学活动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因而,班主任在进行转化工作时,一定要用平等心对待每一个学生,切忌偏爱袒护。要知道后进生并不是所有方面都落后于他人,也不是所有时候都落后;我们要深入细致地进行观察,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哪怕是一丁点儿,也要用肯定激励的语言强化、扩大其“闪光”的行为。如对他说“我觉得你在进步”、“你很聪明”、“你有这方面的才华”、“你在某某方面还真了不起”……启发他们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的积极性,最终改掉其不良行为,并使他们意识到进步是主观认识的改变和发奋努力的结果,而非偶然发生或外部条件的变化造成的。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同样,转化工作也需要一个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思想、行为最容易出现反弹现象,这就要求班主任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要善于用敏锐的目光洞察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发现其行为的偏差,悉心予以斧正,用爱心持之以恒地引导其思想在良好的氛围中得以健康的发展,从而铸就其恒心,使之笃志勤学,塑造健全的人格。

总之,班主任要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必须沟通学生心理,以心换心,心心交融,才能化其沉埃,用我们的爱心点燃他们的希望,才能收到预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