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把握化学本质——一节关于Na及其化合物的教学案例及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1-21
/ 1

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把握化学本质——一节关于Na及其化合物的教学案例及思考

◆毛春婉

◆毛春婉浙江省丽水市丽水学院附属高中323000

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历年高考的重点内容之一,无机元素与化合物的命题方式在全国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但着重都是考查知识的迁移和新知识的生成能力以及运用新知识解决新情境中新问题的能力,试题的综合性很强。于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知识比较琐碎,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很好的引导学生准确把握其化学本质,势必会造成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出现一些错误。

那么教学中如何有效地突破这一难点呢?笔者有幸听了这样一节课,听后受益匪浅。

一、课堂教学实录(部分)

出示一张网络图

生板演:Na→NaOH

Na2O2→NaOH

Na2O2→Na2CO3转化的反应方程式

1.设疑——引发认知冲突

完成了刚才的教学之后,老师要求学生解答这样一道思考题“说出Na2O2与FeC12溶液反应的现象?并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经学生充分的思考、研究,老师稍加巡视后,叫了两位学生在黑板上板演。

学生甲:2Na2O2+2H2O=4Na++4OH-+O2↑

Fe2++2OH—=Fe(OH)2

4Fe(OH)2+O2+2H2O=4Fe(OH)3

现象:有气泡产生,同时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学生乙:3Na2O2+6Fe2++6H2O=4Fe(OH)3↓+2Fe3++6Na+

现象: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2.激疑——讨论交流

两位学生得到了两种答案,究竟哪个答案正确呢?这时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了。此时,教师因势利导、干脆放手让学生充分地进行讨论、交流,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发表各自的见解。

学生丙:我认为甲同学的答案是正确的,因为我的答案与他的一样,但我是用一步完成的,这时教师把学生丙的解题过程用投影仪展示给大家。

4Na2O2+Fe2++6H2O=8Na++4Fe(OH)3↓+O2

学生丁:我认为乙同学的答案是正确的,因为Na2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当遇到还原比它强的Fe2+时它只表现出氧化性,所以过氧根中的氧的化合价只会降低,不会升高,因此没有O2,此时教室一片安静。

3.释疑——巧用方法,突出本质

至此,大家觉得两种方法似乎都是正确的,但至于为什么,大多数学生还是不明白。教师让学生发表见解,这时一位学生站起来说:我觉得两位同学都是正确的,关键取决于Na2O2的量,如果Na2O2少量时,是同学乙的现象,Na2O2过量时是甲同学的现象。该同学一语道破天机,并获得教师的充分肯定。为进一步说明这位同学分析的正确性,教师及时安排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并通过实验有力的验证了这一结论的正确性。至此,同学们获得了一次成功的学习体验,大家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微笑。

二、教学体会与思考

《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就是要“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该理念认为“学生的化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的被动学习方式,强调“高中化学课程应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各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按照这一基本理念,我们的化学教学就应该立足于“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大胆的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课堂交给学生,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来设计的课堂教学,从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角度思考问题,努力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交流合作,使学生真正理解化学知识,准确把握其化学本质,并能灵活应用,从而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发展其科学素养。

这位教师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他能为学生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产生疑惑;并能充分利用丰富鲜活的课堂资源,来激发学生独立思考、讨论交流,并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引导学生不断探究问题的实质,最终使问题得到圆满解决。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真正实现了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探索精神和合作意识。

在化学探究中,使学生体验到化学研究的过程和创造的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化学的感情,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力,提高了学生的能力和化学素养。愿我们的化学课堂多出现这样良好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