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互联网P2P金融风险控制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20
/ 3

浅析互联网P2P金融风险控制研究

朱苏良

(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P2P是互联网金融的表现形式之一,它是由网络借贷平台为中介借款人在平台上发放借款信息,投资者自主选择向借款人放贷的行为。我国2007年引进该种模式,第一家P2P信贷公司拍拍贷成立,在十二月到年底,国家信用贷款的总量已经超过工业贸易总额约200亿元,其中排名前15名的P2P类网站的交易已经占据整个行业的45%左右,接近70亿元交易额,然而在2016年国内P2P网络借贷行业迎来了喷井式的增长。在2018年末借贷服务平台达到523家,可统计的平台线上累计交易额超过亿元,投资人达数十万,其中还有部分平台线下业务未被统计,若将该项计入统计,借贷规模还将急剧增大。在现今的P2P借贷行业也面临着风险控制的问题,本文对P2P模式的金融风险控制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P2P;互联网金融;金融风险

一、P2P借贷行业存在的风险

P2P借贷行业存在很多风险,其中存在最大的问题就是参与主体分散,机制尚未发展健全,逾期和坏账风险比较大,也难以控制。P2P模式的高收益会吸引很多普通群体,他们存在数量多、风险意识差、风险承受能力差等特点。由此可以发现P2P平台还存在着投资人为了逃避风险引发的一系列的风险。那么P2P存在的主要风险是什么呢?下面我们就分析一下。

(一)技术风险

P2P平台所存在的技术风险从本质上来讲就是小额信贷技术风险。在国内,信用体系还不够成熟,信用系统数据不具有开放性。P2P借贷平台还只能凭借网上的信息来源做为运作机制,使得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而P2P借贷平台想自身提供可靠的信息依据又需要很高的成本,所以现在P2P平台很难给出可靠的信息依据,导致借贷双方发生风险。

(二)中介风险

P2P做为中介平台,在监管上有很多不足。从技术层面来讲,交易过程中双方所使用的中间资金账户完全受到P2P平台的控制,在交易过程中没有第三方监管参与,尽管从职能上看,第三方机构可以承担转账结算业务,由于平台的业务属性所限,其业务内容往往单笔金融较小、数目众多、且风险较大,故而第三方支付平台从经济利益角度考虑,并不愿付出资源承担相应的监管责任,仅仅容许平台开户。

由上述可知,中间账户完全有平台掌控,平台在缺乏监管的情况下对中间账户有处置资金的权利。在缺乏有效监管手段的情况下,“卷款跑路,挪作他用”等不道德行为是有可能利用时间差与合同漏洞实现的。前两年也有这样的实例发生。

(三)借贷者风险意识低

借贷者尤其是青年借贷者风险意识很低,现在网络借贷平台门槛低。只要有身份证的人民都可以借到,这就包括了涉世未深的大学生群体。大学生群体中有人喜欢攀比,有人贪图享受。他们一旦接触到P2P借贷行业,没有收入的他们就会被不法分子所利用。我们在网络上不少次都见过某某大学学生竟然2年欠下十几万的新闻,这就是典型的大学生借贷时的风险。最近网络上又出现了女大学生裸照借贷的新闻,称用手持身份证的裸照充当借条来借贷,还不上就公布裸照。这不仅仅对大学生造成了心理上的伤害,而且对P2P借贷平台的信用起到了冲击的作用。

(四)担保与关联风险

针对小额贷款保证业务来说,关联的主体是借贷公司的平台和涉及到的第三方服务和保证的业务。一些公司采用了合并两项业务的模式,一些采用了寻找关联公司为平台的投资者担保的形式。此种情况下,业务主体内部依然存在风险,分担和转化风险的机制尚不存在。最极端的情况是,由于担保的实际内容和杠杆率不一一对应可能会导致杠杆风险。针对专业贷款人和债权转让合并的传输模式,其复杂的内部商业协会和机构,形成了一个循环的组合。同时也没有第三方机构在循环内,这种结构无法避免譬如虚假增信等道德风险。从理论上来说,在信用信息的是真实的情况下,如果客户选择,信贷审批,资金清算,债权转让行为,贷款逾期之后的追索权都让关联行为很强的相关机构来完成的话,这种机制引致的道德风险必然不会消失,比如它不引入第三方机构来实现内部循环从而可能导致虚假增信等。

(五)流动性风险

在债权转让模式中的借款人的资金账户有着很大的流动性风险,会存在着债券尚未过期,而权利不能转入下一步而导致的现金流断链的风险。而资产转让证券化也是这种风险的诱发因素之一,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一次转让都会引发群发性的公共行为。除此之外,还存在着信息泄露风险,资金账户缺乏管理从而导致的欺诈和洗钱的风险。

二、P2P行业的风险控制的建议

P2P行业的快速发展导致了该行业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以上列出了一些P2P行业风险控制方面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可能还不够全面,但也是该行业的代表性问题,以下就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了一些建议。

(一)建立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

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就包括市场准入管理和监管体制。对于市场准入来说,我们要加强市场准入管理,在监管体制方面我们要完善。

1.加强市场准入管理

将是否具有相当规模的互联网设备、是否掌握关键技术、是否制定了严密的内控制度、是否制定了各类交易的操作规程等内容作为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准入条件,对互联网金融各种业务的开展加以限制和许可;根据开办互联网金融业务的主体及其申报经营的业务,实施灵活的市场准入监管,在防范金融风险过度集聚的同时,加大对互联网金融创新的扶持力度。

2.完善监管体制

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发展突破了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分业经营的界限,对分业监管模式提出了很大挑战。我国应协调分业与混业两种监管模式,对互联网金融风险实行综合监管;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打破了地域限制,对单独的国内监管提出了挑战,我国需与有较高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能力的国家和机构合作,学习对方的先进技术,对于可能出现的国际司法管辖权冲突进行及时有效的协调。

(二)提高借款人的危险意识

在现在的快速发展的社会,会使没有收入的大学生需要钱的时候来到P2P借贷平台,他们没有收入没有尝贷能力。但却可以很轻松的办理到贷款,甚至是大额贷款,这会导致一系列的链式风险。我们要加强宣传和大学生的危机意识培养,经常开展危机讲座,让大学生认识到借贷的坏处,在没有收入的情况下不去借贷,给自己和他人一个安稳的人生。

(三)加快信用体系的建设

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是减少信息不对称、降低市场选择风险的基础。以人民银行的企业、个人征信系统为基础,全面收集非银行信用信息,建立客观全面的企业、个人信用评估体系和电子商务身份认证体系,避免互联网金融业务提供者因信息不对称作出不利选择;针对从事互联网金融业务的机构建立信用评价体系,降低互联网金融业务的不确定性,避免客户因不了解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业务的服务质量而作出逆向选择。

(四)加强行业自律

P2P平台是一项新兴的行业,要想茁长的发展下去就要建立自己完善的行业自律,提高自律可以对外有良好声誉。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保持财务数据透明

P2P借贷平台对外往往着重强调平台安全性,但是与此同时,对于平台内部的核心数据却很少明确透露,特别是流动性指标一般都很少公幵。在保证商业保密的基础上,借贷平台应该及时准确地向投资者透露与资金安全有关的数据或者指标。

2.合理分拆运营相关性

这种合理的分拆是指,在有担保的各种模式中贷款业务与担保业务之间应该相对独立,在涉及到债权转让时,对于资产的信用评级工作应该与投资人相互分害,保持独立性,避免内部的流转。

3.做好投资者风险说明工作

P2P借贷行业本身就是高风险的业务,即使在解决了部分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由于借款人和投资人的分布广泛,借贷关系复杂,也存在较高的不确定性,所以有些行业内人士片面强调其安全性以吸引投资者的作法是不当的。平台有义务对投资人充分展示信贷的风险,并且努力培养一批风险识别能力强,承担能力充分的投资人。

4.加强与第三方的合作

P2P借贷平台必须与第三方结算平台合作,应当完全由第三方机构托管资金,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平台擅自使用资金造成投资人损失的情况发生。与独立的审计机构合作,要定时地对涉及到资金的项目进行专业的审计,保持信息公开透明,比如流动性指标、坏账率、贷款损失率等。与独立的律师事务所合作,要定期的审计公司的法人现状,明确公司各项不同的债权债务关系。与独立资产评级机构合作,避免在信用评级过程中由于不独立发生的相关操作风险。

5.建立行业自律组织与行业标准

一方面是在整个行业内建立共享信息的机制,做到借款人的征信信用信息公开,以及对于多次逾期客户的黑名单的共享,对于如何授信制定统一的标准以方便评级部门的统一评级;另一方面是成立行业自律协会。

(五)合理规避流动性风险

首先,P2P平台的定位应该是做好信息中介而非信用中介。对于借款人,平台不能提供类似于一定能够融资多少的承诺。对于出借人来讲,如果因为市场流动性不足而引发借款人无法按时还本付息的,平台也不能去承担这个责任。平台只作为中介服务体而存在,不参与到借贷行为的条款中去,并尽力为投资人提供公开、透明、精准的借款信息。

其次,平台可以做好抵御流动性风险的措施,保障投资人的权益和平台的稳健发展。通常可采用的做法是,除了常规的多维度掌握借款人的个人信息,还根据借款项目的金额、还款来源、借款背景等数据进一步交叉分析,构建资金借贷匹配模型,从而有效保证标的合理性。同时,从全面风险管理出发,除了业务风险管控外,更把风险管理思想渗透到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环节,覆盖公司所有业务部门和人员,确保公司经营规模、业务范围、信息披露、财务审计等合法、合规、合理,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

三、总结

本文通过介绍P2P行业风险控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详细的提出了对P2P借贷行业风险控制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让P2P借贷行业能更加规范和完善。虽然我所列举的并不是风险控制的所有方面,但也代表了阻碍P2P行业发展的障碍。本文从金融监管体系、内部自律、无风险意识投资人、流动性风险等几个方面给出了建议。

参考文献

[1]莫易娴,网络借贷国内外理论与实践研究文献综述[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2(12):101-104

[2]冯静生,网络金融风险[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9(1):41-44.

[3]黄震,P2P网贷行业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J].经济导刊,2012(Z3):22-24

[4]冯金玲,民间金融政策规制的理论模型与现实选择研究[D].浙江财经大学,2014.

作者简介:朱苏良(1986.06-),男,江苏省无锡市人,2008年本科毕业于常州工学院,现居苏州,在职研究生专业:金融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