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就一篇精彩的文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3-13
/ 2

如何成就一篇精彩的文章

张宁

辽宁省沈阳市新兴中学110121

在语文教学中,历来有“语文无作文,语文作文难”的说法,那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写出优美的文章,就成了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需要面对的问题。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浅显地谈谈怎样引导学生写出一篇好的作文。

一、高远的立意,独特的视角,是一篇好作文的灵魂

立意,就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写作意图在文章里的集中体现。王夫之:“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千古文章意在先,它决定着材料的取舍,影响文章的谋篇布局和文章的表达。好的立意除了要正确健康、鲜明深刻,更重要的还是要力求立意的新颖独特。

比如以“月亮”为话题,如果只联想到月亮的皎洁美丽,亦或进而想到人世间的悲欢离合,这未免就落入了俗套,如果能联想到祖国的飞天梦,民族的中国梦,是不是这样的立意就高大上了。再举一个材料作文的例子;佛祖问:“一滴水怎样才能不会干涸呢?”弟子齐声回答:“把它放到江河里。”学生如果以“团结就是力量”为主题,一滴水放到江河海洋中去,和千千万万个水滴汇聚在一起,它就永不干涸了,有无穷的力量。这样写立意就落了俗套。“团结就是力量”是一个尽人皆知的真理,相当于一个公理,谁都知道,不用阐述,这等于说了一句正确的废话。一滴水怎样才能不干涸,佛祖说把它放到江河海洋中去,一个人怎样才得获得永恒的价值,投身到大众的事业中去,作文这样开头,这个立意就新,比”“团结就是力量”新。

二、鲜活的素材,是一篇好的作文的血肉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生活是作文素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俗话说得好:“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不让生活中许许多多有趣的有价值材料从眼皮底下溜走,经常训练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提取鲜活的素材,多角度地培养学生积累素材,给素材一个华丽的转身,这样文章才会具有感染力。于漪老师就曾说过:“生活中的素材像空气中的水珠一样”,似乎看不见,但过后就会显现美丽的彩虹。生活中可借鉴的材料比比皆是,无论是自然的景物,还是生活中的琐事,还是社会上发生的事,只要做有心人,细心观察,处处留意,就可以摄取丰富的养料,让学生随手记下,加以归类整理,便于写作时选取,信手拈来,不为冥思苦想,编什么而苦恼。相反,对事物的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固然找不到写作之泉,生活之水,才会在提起笔时无话可说,无事可写。

比如写母爱,有的学生总写他自己生病了,还是在一个风雨之夜,母亲背他去医院,还打不到车,在医院昏迷了好几天,醒来时发现母亲坐在床头,鬓边多了几丝白发,满脸憔悴。写母爱绝不能这样写,这就是选材过于随意,虽然它可能是真实的,但它都被无数的人写过了,就变得俗了。其实写母爱有许多可写,比如,你从沈阳到哈尔滨参加冬令营,在沈阳的母亲,每天晚上都看哈尔滨的天气预报,这件事不就是母爱的表现吗?看一个人是否爱你,你在哪里,就要看这个人是否关心那里的天气预报。因为无论你在哪里,一个真正关心你的人一定会关心那里的天气预报。这样的选材才更鲜活,更出彩。

三、即便有了好素材,但文章没有鲜明正确的主题,也是站不起来的。

俗话说:“人无志不立。”文章也是一样。主题是文章的统帅,如果事情写了一大堆,却拎不出主心骨,文章就没有分量,因此文章中有没有闪光的思想,其意义与价值大不一样。

如古人写岳阳楼,写诗作赋者大有人在,或描绘或歌颂。而独独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成了千古绝唱、一枝独秀。原因在于文章的立意既新又深。写出了一般人的“以物喜,以己悲”,道出了异于常人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积极想法。由于见识过人,文章就会写出光辉。如果我们平时教学时,训练学生写作时,能解剖人物的灵魂,反映时代的精神,涂抹上未来的绚丽色彩,描绘出素材的精神和时代的意义,这样就会令学生作文时在平凡的小事中彰显大主题,传播正能量,赞颂真、善、美,抨击假、丑、恶,令文章的主题既有高度又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需求感。

四、文贵友情。引导学生写出真情实感,令文章有血有肉也是一篇好文章必须做到的

一定要让学生懂得在写文章的时候,感情必须真挚感人,因为“情以物迁,辞以情爱”。只有对现实生活中的人、物、景真正动了感情,有了真实深切的感受,令自己心潮澎湃,写作时语句才会奔涌到笔下,所说的话才会是心灵上开出的花,而不是只剪些纸花往枯枝上黏。德国诗人歌德曾这样说:“只有对自己所表现的东西怀有深情的时候,你才可能淋漓尽致地去表现它……”不情动于衷,又怎么能言表于外呢?连自己都感动不了的文章,又怎么能去感动别人呢?

比如还是写母爱,有的学生直接写:我的妈妈是了不起的,我很爱我妈妈。那就不如这样写来的感人:母爱是一首深情的歌,婉转悠扬,清吟浅唱,它是文学和音乐的永恒主题,文学以母爱为题,其文章便滋润蕴藉,音乐以母爱为题,其曲调便轻柔优美,余韵绵绵……母亲啊,我的成长是刻在你额头上的横杆,我的放纵是刻在你眉心的竖杠,我的欢乐是刻在你眼角的鱼尾,我的成功是刻在你唇边的笑靥……这样写就会很容易引起共鸣,感染读者。

五、结构精巧更能使文章出奇制胜

文章的结构不只是三段式,总——分——总。也不仅仅是结构严谨,条理清晰,更要出奇出新。

巧连素材,“流水帐”是写好作文的大忌,如果能引导学生在清晰的脉络上,巧妙地串上几颗闪亮的“珍珠”——几个典型有趣的与主题相关的事件,就能逐层展开文章丰富的内涵,使文章结构紧凑,让读者流连其间。

还可以设置悬念,希区柯克曾经这样诠释悬念:“我在影片中放置的定时炸弹,它一刻不爆炸,观众的心就一刻放不下来。”如果作文中能巧妙地设计出扣人心弦的悬念,就会使读者产生追根究底的阅读冲动,收到意想不到的神奇效果。

亦可以用小标题的形式行文,文章的标题通常被称作文章的“题眼”,既然是“眼睛”那一定是文章的中心,往往好的小标题,能透视出文章内容的概括,从“眼睛”中窥到文章的主要内容,用几个小标题连缀成文,有助于读者读懂文章,行文也不会偏离中心。

另外首尾呼应这样的文章布局,也会给读者一目了然、中心明确、结构严紧的好印象。如开头这样写:学习之余,我也有我的其他生活,它犹如一片幽静的树林,每当我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累了,便踏进这片丛林,闻闻花香,听听鸟鸣……结尾这样写:课余生活,使情绪得到舒缓,充满能量,再去心平气和地投入到紧张的学习。像这样首尾呼应的行文,就一定不会把文章写散、写跑题。

所以说:首尾点缀顾盼生辉,巧设悬念伏笔激发兴趣,独句独段,更好地突出文章的中心,巧拟小标题,为文章增添色彩,安排具有戏剧性的情节,同时运用多种写作手法——对比、比喻、象征、借物抒情、欲扬先抑……在细节上精雕细琢,又在描写中着以精美的修饰,这样写出的文章想不引人注目都难。

六、恰当优美的语言会摄人心魂,唇齿留香

语言之于作文犹如衣服之于人身。正如一个人穿不同的衣服,给人或典雅或大气的不同感受,语言也会为文章披上或华丽或寒酸的外衣。比如说“我对你的思念刻骨铭心”,人家元稹是怎么说的呢:“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云”,表达对妻子的怀念,他不直接说,看过大海的人,再看小河沟的水,不再像水了,比直接说我对你的爱,形象化了。说思念家乡,台湾的诗人这样说,“把你的影子加点盐,风干,等老的时候下酒”,连影子都想腌起来,等老了下酒喝,这种爱是刻骨铭心的,用幽默的表达方式,更加的动人心魄,耐人寻味。同样是“爱”,有位诗人这样写,“让你像烟一个,抽在嘴里,吸进肺里,让你停留在离我心脏最近的地方”,多么脱俗的表达。作文也是这样,语言“求新”,让读者读起来就会有一种春风拂面的感觉。要想让学生笔下的文字既亮丽有诗意又脱俗求新,平时就要多训练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有意识地积累文学知识。真正下笔时才会言之有物,形成让人眼前一亮的语言风格。诗意的语言,空灵蕴藉的长短句,整散句的结合,会更加诗化文章的语言。将诗词佳句引入文章,宛如映日荷花,能紧紧吸引读者的眼球,自然不同寻常,摄人心魂。

当然也应让学生懂得,平实质朴的语言是另外一种美,低调的奢华,更能表达深切的情感。如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季羡林老先生的《永久的悔》,都在淳朴的语言风格中蕴含着真挚的情谊。

七、另外,俗话说“题好文一半”,如果是自拟题目作文,那训练学生巧用心思,拟出新颖别致,吸引读者的文题,也应该成为语文教师需要思考的课题

当然一篇好作文也离不开美观的书写,秀丽的字迹,大方秀气的字体也会让人如沐春风,如浴春雨。

如果学生在写作文时,能做到如上所述,那便能写出佳作美文,让人爱不释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