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创新风电场管理的探索与实践龚予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浅谈创新风电场管理的探索与实践龚予昆

龚予昆

(大唐山东发电有限公司山东省青岛市2661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家日益严峻的环保形势下,能否充分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成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所需要关注的重要问题,其中新能源发电占比逐年升高,而风电能源潜力无限。然而由于风电场存在单体容量较小,分布较为分散,地处偏僻等特点,不能墨守成规,照搬传统火电的管理模式,需要创新出一套结合风电特点的管理模式。因此,本文针对风电场的目前情势进行探索,在响应国家“绿色能源”号召的前提下,对风电企业的管理模式提出值得借鉴的有效的创新。

关键词:创新管理模式;风电场;新能源利用;有效举措

风电场管理是一项以传统工作为本质、以人员管理为体制、以信息技术为依靠所进行的以提高整个风电企业运行设备应用的效益和最大限度有效利用风电新能源的创新型的实践性工作[1]。在风电场管理工作中,无论是在管理模式上还是在科学技术上加大创新力度,都会对风电场的健康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而且在风电场管理工作中进行更深入的创新探索能够促进对风电能源的科学有效利用,从而提高新能源的利用效率。

一.现今风电场管理所存在的问题

风电能源是能够推动我国经济建设的新兴能源,在社会资源愈来愈紧缺的严峻形势下,实现风电能源的效用最大化无疑是解决资源严重短缺的良策,这便需要加强对风电场管理的探索和创新。而目前在风电场的管理上还存在不少问题,这会使风电能源所能够产生的效益大打折扣。下面便对在风电场管理上的一些典型问题进行介绍。

(一)风电场人员责任心、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我国风电发展近几年突飞猛进,但相比核电、火电、水电还是占比较小,往往在发电企业中占比同样比较小。加之近年来我国风电类相关学科专业也是处于刚起步的状态,因此风电场的人员组成大多是从核电、火电、水电“转行”。专业只是的缺乏和新行业的接触,造成目前人员工作责任心和技术水平还有待遇提高。一方面是对于新兴行业的无从下手,导致人员面对着诸多困难,甚至出现畏难情绪,造成人员责任心提不上来。另一方面目前风电类相关专业还并没有再各大院校推广,造成人员没有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只能是在工作中总结积累经验。而风电场人员只有拥有较高的技术水平作为做好本职工作的支撑,如此才能在事故突发时应用较高的技术水平、良好的应对能力、迅捷有效的实施体系做出正确的措施。

(二)风电场管理人员没有归属感

大多数企业认为员工归属感是一种虚无缥缈的抽象物,但是员工具有归属感会促使他们自身积极投身于企业发展,在过程中发光发热。当前风电场建设速度较快,大多又处于偏僻地区,而人员则多数来自外地,离乡的陌生感和频繁的工作调动致使他们难以全身心投入工作。因此,风电场应该了解员工的详细状况,加强属地化管理,采取措施来提升员工的归属感。

(三)风电场工程建设和安全生产之间的衔接存在问题

在风电场的管理工作中,工程前期微观选址和机组选型往往存在多变性,同时缩短工期也使得工程遗留尾工缺陷比较多,这便造成后期生产伊始存在很多先天性的问题。而且部分风电场与地方还会存在遗留的民事问题,这些都给新投产风电场的管理带来不小的影响。

二.创新风电场管理的具体措施

(一)提升风电场人员自我素养和技术水平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当前风电设备也得到了较快发展,风电场管理水平也需随之提高。人员在整个企业的稳定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针对目前我国风电场人员的自我素养和技术水平等方面有待提高,作出以下应对措施:可让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到场组织培训或者让风电场人员进入科研高校进行专业知识的教育学习,完善相关人员对风电场基本理论的系统性了解。其次可针对自身实际特点设置一套员工专职技能考核制度,并对相关的管理人员投入长期的闭环培训管理,扎实了风电场相应管理人员的管理理论和技能基础。与此同时,可借鉴国电和风公司对于员工属地化的管理模式,使得上至调配问题,下到员工归属感,都完整覆盖。风电场通过完善属地化巡检维护队伍、理论与现场培训相结合、精简隐患管理层级,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科学的隐患评级体系并将属地化管理与设备状态评级体系进行联系和重组发展,将有利于增强员工的归属感,更好地解决员工的生活问题,从而加强员工工作的主动性。其他方面也可进行相应改革,如对风电场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并设立奖励机制,优化现场人员布置,提高风电场管理人员参与风电场管理的主动性等[2]。

(二)重视基建工程质量,并采用有效措施以确保基建质量

据最新风能资源评价,我国可利用风能资源约10亿千瓦,其中包括陆地风能资源和近岸海域风能资源,这样丰富的资源促进了风力发电工程的快速发展。基建工程质量是风电场管理中的重头戏,加强对基建工程质量的重视无疑有利于风电场处于良好的运营状态。而要保证基建工程质量则需通过提高项目核准质量,并从测风、机位选定、机组选型等方面同设计院、科研院等单位积极沟通。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能够使开展的基建工程更符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和地理条件,从而为移交生产后设备健康稳定运行奠定坚实的基础[3]。如某风电场在基建工程中设置了两套750型混凝土拌合系统以解决商品混凝土运距长的问题,有利于保证大体积混凝土的质量控制,从而得以确保基建质量。也可以建立健全安全质量控制体系,或者做好风机选型后续工作,完善设备采购管理制度,最后做好成本控制,从而在保证基建工程质量的同时促进风电项目产生合理的经济效益。

(三)利用现代化设备加强风电场生产管控

在风电场的运行中,生产管控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而目前风电场生产管控手段有所单一,因此要增加风电场生产管控的方式,使用现代化通讯工具便是一种方便快捷的生产管控手段。例如微信、QQ等现代化通讯工具都可以对风电场生产现场进行监控。除此之外,大力推行集控运行模式能够解决风电场分布分散的问题。同时制定了一系列集控管理制度,形成了由规范性的风电场集控运行管理模式。这种模式突出了“以人为本”的理念,缩紧了管理人员和风电场问题在空间和时间上的距离,并且对整个局面可以进行统筹管理,能够有效保障管理层面的规范性和精准性[3]。更长远来看,集控运行模式的推行能够为新模式的探索提供一定的借鉴。例如,根据集控模式可以考虑集中检修、备品备件区域联储等新模式。无论是利用现代化设备或者推行新模式,这些都会成为风电场发展的助力。

三.小结

创新风电场管理是促进社会良性发展的有利条件。一些风电企业的成功也向我们充分证明了创新风电场管理方式的重要性。我国风电企业可以通过创新风电场管理模式在加快自身发展的同时促进国家的共同发展,从而共同致力于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海亮,郭鑫.风力发电的技术综述[J].河南科技,2013年.

[2]郑磊.浅谈我国风力发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J].化工管理,2015年.

[3]胡永生;张勋奎;王文鹏;苗继春;邢德海;蔺爱军;陈子新;丛智慧;风电场集控运行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A];全国电力行业企业现代化管理创新5年经典案例集(《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5年第一期增刊)[C];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