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护理

/ 2

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护理

伍敏陈小梅兰世英

伍敏陈小梅兰世英(四川省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肾内科四川宜宾644000)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33-0196-02

【关键词】血液透析血管通路护理

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的关键环节之一,通路问题常会影响患者有效透析治疗,导致不充分,血液透析护士是血管通路的使用者,在血管通路护理中血液透析护士需要掌握正确的方法解决通路问题,才能更好地维护血管通路的功能。建立一条有效而通畅的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患者得以有效透析、长期存活的基本条件,血管通路也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

1临时性血管通路的护理

1.1直接动脉穿刺,对于急诊透析及经济困难者,选用此方法,常用的穿刺部位有桡动脉、肱动脉、足背动脉,让患者采取舒适体位,充分暴露血管,摸清走向,告知患者要配合穿刺,穿刺前可用热水袋热敷穿刺处,使血管充盈,以防痉挛。其缺点是:透析中和透析后并发症较多,如血肿、大出血、假性动脉瘤,一般不选用此方法。透析结束时,用创可贴外贴针眼,注意压迫,防止血肿和出血;如出现血肿,可用冰袋局部冷敷,次日(24小时后)可开始热敷或用喜辽妥(多磺酸黏多糖膏软)局部敷,保持清洁,预防感染[5]。

1.2临时性导管对于血管条件差,动静脉内瘘还未建立或只做短期透析的患者,可采用临时性深静脉导管留置。但该血管通路并发症较多,最常见的既是感染、导管内血栓形成等。如护理不当,不仅给患者增加痛苦,甚至还威胁患者的生命。因此,护理操作的标准化,规范化是预防和控制置管并发症的关键。

1.2.1按照护理常规、规范操作,严格遵守透析室的消毒隔离制度。护士操作时,戴口罩、帽子、手套,并为患者戴好口罩,嘱其操作时禁止与工作人员交谈。严格无菌操作。

1.2.2每次透析治疗前,铺无菌治疗巾于导管下,用碘伏由向心方向,从肝素帽螺旋消毒至导管外壁l0cm处,共2次,弃去肝素帽,消毒导管端口2次,不可消毒管腔内壁,用5mL无菌注射器抽出导管内的封管液和部分残余血液和(或)凝血块共2mL。再连接血路管透析。透析结束,密闭回血,回血后向导管动静脉管腔内各快速注入10mI生理盐水,将管腔内血液成分冲洗干净,并根据导管所标识的容量配置肝素封管,推注肝素时速度应缓慢,预防血栓形成,必要时可用尿激酶溶栓。导管口用安尔碘棉签擦拭连接处血迹并消毒,盖上肝素帽。

1.2.3置管部位皮肤护理透析前后以置管穿刺点为中心,用0.5%碘伏溶液消毒皮肤及隧道口,直径>10cm,换药时观察局部皮肤有无红肿及分泌物,如果有红肿或异常分泌物,则应清除分泌物,用无菌碘伏纱布覆盖穿刺部位,然后用有10cm×l0cm的伤口敷贴覆盖固定。碘伏可在皮肤上持续释放碘,持续灭菌,防止细菌从皮下隧道进入血液。另外碘伏本身也具有组织脱水、促进创面干燥的作用,可明显防止或减轻组织水肿及创口渗血,降低感染率。

1.2.4告知患者注意自我护理及个人卫生,置管术后避免剧烈活动,休息时以平卧位为宜,以防由于牵拉,导致导管滑脱,穿着宽松衣裤,做好个人卫生,保持局部清洁、干燥、固定、避免浸湿以防感染,观察置管处有无红肿、疼痛现象;如出现上述现象立即联系医护人员及时处理。

2永久性血管通路的护理(动静脉内瘘的护理)

对于长期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需建立永久性血管通路,动静脉内瘘是指动静脉在皮下吻合建立血管通路,能够为患者提供足够的血流量,而且使用时间长,并发症少。一般选用非贯用侧上肢,作内瘘术,以方便患者生活和工作。

2.1动静脉内瘘形成后,将术肢侧肢体抬高水平以上30°,促进静脉回流,减轻手臂肿胀,术后24小时密切观察内瘘及全身状况。定期更换敷料,观察内瘘口有无血肿、渗血,内瘘侧手指末梢血管充盈情况,如出现血肿、出血、手指麻木、发冷、疼痛情况等,及时通知医师处理及更换敷料,敷料包扎不宜过紧,以能触摸到血管震颤为宜。观察内瘘血管是否通畅若静脉侧扪及震颤,听到血管杂音,则提示内瘘血管通畅,如触摸不到或听不到血管杂音,应查明是否局部敷料包扎过紧,致吻合口静脉侧受压,并及时通知医师处理[2-3]。

2.2禁止在造瘘肢进行测血压、静脉注射、输液、输血、抽血等操作,以免出血造成血肿,药物刺激导致静脉炎等因素造成内瘘闭塞。

2.3内瘘术后锻炼术后5~7天开始进行内瘘的强化护理:用另一只手紧握术肢近心端,术肢反复交替进行握拳松拳或挤压握力球锻炼,或用止血带压住内瘘手臂上臂,使静脉适度扩张充盈,同时进行握力健身球,一分钟循环松压,每日2~3次,每次10~15分钟,以促进内瘘的成熟。

2.4内瘘的穿刺与正确使用是血管通路护理的重要技术,一般第一次使用内瘘,最好由血透室经验比较丰富的护士穿刺,以提高穿刺成功率,穿刺前评估血管,摸清血管走向,感觉血管震颤的强弱,沿着血管走向由上而下或由下而上的交替进行穿刺,动脉穿刺点距吻合口至少在3cm以上,动静脉穿刺点应间隔5~8cm,每个穿刺点相距1cm以上,注意穿刺部位的轮换,切忌定点穿刺[4]。

2.5内瘘拔针后的护理内瘘拔针后的护理内容主要包括正确止血方法及维护内瘘的良好功能。拔针前用无菌止血贴覆盖针眼,拔针时用1.5cm×2cm大小的纸球或纱球压迫穿刺部位,弹性绷带加压包扎止血,按压的力量以即能止血又能保持穿刺点上下两端有搏动或震颤,20~30分钟后缓慢放松,2小时后取下纸球或纱球,止血贴继续覆盖在穿刺针眼处12小时后再取下。同时观察有无出血发生,如有出血再行局部穿刺部位指压止血10~15分钟,同时寻求帮助[1]。

2.6告知患者内瘘的自我护理提高患者自护观念,让其了解内瘘对其生命的重要性,使患者主动配合积极采取保持内瘘良好功能的措施,透析结束当日不能接触水及其他液体成分,穿刺部位保持清洁干燥,以免感染;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现出血、血肿,如有出血,立即按压,寻求帮助;出现血肿立即用冰袋冷敷,24小时后改为热敷,并用喜辽妥消肿。教会患者自我判断内瘘是否通畅的方法,有动脉瘤者应用弹性绷带加以保护,避免继续扩张及意外破裂,造瘘肢避免受压,不宜戴过紧的饰物及提重物,应穿着宽松衣服。

总之,加强血管通路护理及维护的管理至关重要。血液透析室应建立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随访制度、目标,定期评估血管通路,预防血管通路远期并发症,对保证血管通路的长久性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文艳秋.血液净化护理培训教程.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3.

[2]周新华,申丽娟.血液透析的护理中国医学创新2010,7.

[3]谢萍,王秀明.血液透析血管通路的进展.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13.

[4]石思翠.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里护理中国医学创新.2009,6.

[5]王玉玲,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护理及维护,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