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肠内营养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治疗疗效的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1

早期肠内营养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治疗疗效的观察

吴冬梅

(武警四川省总队医院四川乐山614000)

【摘要】目的:探究肠内营养时间早晚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17年3月—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52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在入院后48h接受肠内营养,对照组在入院后24接受肠内营养。结果:对照组血清蛋白、白蛋白以及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优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住院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尿淀粉酶恢复时间显著比观察组短,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开通早期肠内营养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值得应用。

【关键词】肠内营养;急性重症胰腺炎;保守治疗;早期

【中图分类号】R45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8)35-0127-01

急性重症胰腺炎起病急、发病率高,具有较高的死亡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该病患者通常代谢紊乱和消化功能障碍情况,加之长时间禁食,患者极易出现营养摄入不足的情况,因此强化营养为治疗的重要环节,但是关于营养治疗的最佳时间还没有定论,本文探究了在早期和晚期分别进行营养治疗的临床效果,详细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7年3月—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52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6例患者,对照组有16例男性,10例女性,年龄在31岁至78岁,年龄均值为(50.26±3.26)岁,观察组有15例男性,11例女性,年龄在30岁至77岁,年龄均值为(51.20±3.22)岁。患者没有合并有糖尿病、高血脂等基础性疾病,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方面,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

1.2方法

全部患者均需要接受常规治疗,包括吸氧、抗感染、抑酸、恢复水电解质平衡、补液、通便、导泻、抑制胰腺分泌、抗休克等[1]。同时对照组在入院后24h接受肠内营养,营养制剂配置比例为28kca/kg,120:1~150:1的氮热比,将空肠营养管经鼻部置入,然后将500m生理盐水(L37℃)经空肠营养管滴入,待患者肠胃适应后将肽氨基酸营养制剂匀速滴入,滴入速度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观察组在入院后48h接受肠内营养,实施方法与对照组一致[2]。同时可给予温开水,若无特殊情况,可加入米汤、蔬菜汁等营养物质。

1.3观察指标

在经过为期2周的治疗后,观察患者的血清蛋白(TP)、白蛋白(ALB)以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住院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时间以及尿淀粉酶恢复时间。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百分数表示,通过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血清蛋白、白蛋白以及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优于观察组(P<.05)。见表1。对照组住院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尿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显著比观察组短,组间差异显著(P<0.05)。见表2。

3.讨论

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在急性反应期,其体内的白介素和生长因子的分泌水平会降低,如果患者在这种情况下营养供给不足,将可能发展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3]。为了提高患者的预后质量,需要加强营养治疗。目前营养支持已成为重症胰腺炎治疗的重要方法,而且肠内营养治疗不会影响患者的肠粘膜屏障功能,但是关于营养支持的最佳时间目前还没有结论。相关研究显示,营养支持的最佳时间为患者入院后的24h,该时间段给予营养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血清总蛋白以及白蛋白的水平,降低患者出现低蛋白血症的几率,同时有助于抑制血清C反应蛋白的分泌[4]。从而减轻对患者肠道粘膜的损害,有助于保护肠道黏膜,帮助患者快速康复。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血清蛋白、白蛋白以及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优于观察组,住院时间、尿淀粉酶和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显著比观察组短,组间差异显著(P<0.05)。

综上所述,早期开通肠内营养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尽快恢复患者的肠道功能,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崔立建,阴赪宏.肠内营养对急性重症胰腺炎的治疗作用[J].中国医刊,2016,51(3):13-17.

[2]耿艳军.早期肠内营养与延迟肠内营养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比较[J].医药卫生:文摘版,2016,8(10):00098-00098.

[3]管智慧.早期肠内营养与延迟肠内营养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比较[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4(22):59-59.

[4]陈宜兰.急性重症胰腺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护理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8(2):263-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