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2011年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1

我院2011年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何淼泉杨谨羽

何淼泉杨谨羽(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四川绵阳621000)

【摘要】目的了解我院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上报四川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64例抗精神病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中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占主要地位,以利培酮最多,主要是神经系统的锥体外系反应。结论重视药品的不良反应工作,强化医护人员的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意识,确保临床用药安全、合理、有效。

【关键词】抗精神病药物药品不良反应

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人类生活压力倍增,各类精神疾病发病率日益增高,精神障碍已经成为人类常见的,以心理、行为异常为表现的非器质性疾病。目前,抗精神障碍药物品种繁多,各类药物的用量也不尽相同。精神药物已取代心血管系统药物,已占据全球药品销售收入的首位[1]。为了解我院抗精神病药物的不良反应状况,对我院2011年64例抗精神病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为临床医师用药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上报四川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不良反应病例报告中有关抗精神病药物的不良反应报告64例,将报告中患者情况,用药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运用Excel表格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患者一般情况

64例报告中,男性21例(32.81%),女性43例(67.19%)。患者年龄最小的16岁,最大的为78岁。见表1

表1不良反应发生的患者年龄与性别及构成比

2.2药物品种分布

对64例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进行药品归类,共涉及抗精神病药物8种,分别有:利培酮28例,占43.75%,氯氮平16例,占25.00%,阿立哌唑8例,占12.50%,齐拉西酮4例,占6.25%,奥氮平3例,占4.69%,氟哌啶醇注射液3例,占4.69%,癸酸氟哌啶醇注射液、氯丙嗪各1例。其中注射剂4例,其余均为口服制剂。

2.3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

在64份报告中,不良反应累及最多的器官或系统是神经系统损害,共38例,占59.37%,主要临床表现是锥体外系反应如肌张力障碍,共济失调,震颤、静坐不能及过度镇静等,另有视觉异常;其次为消化系统,共15例,占23.44%,临床主要表现为便秘、流涎和胃肠道反应;循环系统7例,占10.94%,主要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内分泌系统3例,占4.69%,表现为泌乳;泌尿系统1例,占1.56%,表现为尿潴留。

3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病人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日益提升,我院抗精神病药物使用情况已发生很大变化,经典老药在临床应用逐渐减少,新一代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得以广泛使用,由其所引起的药品不良反应比例升高。

3.164例不良反应报告中,男性21例,女性43例,女性多于男性。由于女性对药物的吸收、蛋白结合率、分布与代谢与男性有所不同,可能导致抗精神病药某些不良反应女性较男性要高[2]。药物不良反应发生以成人居多,可能与我院病人结构有关。

3.264例不良反应报告中涉及8种抗精神病药物,以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最多,有59例,占92.19%,这可能与我院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使用比例很高有关。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如利培酮、阿立哌唑、奥氮平、喹硫平等,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作用谱广,对阴性症状、认知缺陷疗效明显,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和依从性等优势,已经成为治疗精神分裂等精神疾病的一线用药[3],使用量的增大也是这一类药物不良反应占较大比例的原因。

3.364例不良反应报告中数量最多的是损害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共38例,占59.37%,主要临床表现是锥体外系反应,这与国内的其他报道一致[4]。其次为便秘,流涎,胃肠道反应,窦性心动过速,泌乳,尿潴留。

抗精神病药物所引起的不良反应不容忽视。临床医务人员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应密切注意观察药品不良反应,及时处置,从而防止对患者造成药物损害,提高治疗效果。在平时的工作中应加强用药监护,强化医护人员的不良反应监测意识,重视药品的不良反应工作,保证药品使用安全、合理、有效,确保临床医疗质量,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参考文献

[1]姚震宇.立普妥稳居单品榜魁抗精神病药首夺小类桂冠—2004年全球畅销药点评[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5,(7):XXXVII-XLI.

[2]鱼爱和,张小澍,邓鸣.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的性别差异[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8,10(2):110-115.

[3]白延,阎得胜,成昱霖等.抗精神病药临床应用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0,(29):145.

[4]张郦,钱秋红,宋建宏等.160例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事件分析[J].中国药物警戒,2011,8(3):18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