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脐带蒂皮瓣在修复会阴、髋部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1-21
/ 1

胸脐带蒂皮瓣在修复会阴、髋部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李仲杰周维忠卢渊陈贵礼

李仲杰周维忠卢渊陈贵礼(兴义市医院急诊科562400)

[摘要】目的:探讨胸脐带蒂皮瓣在修复会阴及髋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伴深部组织外露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我科2014年8例髋部及会阴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应用胸脐带蒂皮瓣进行创面修复,皮瓣切取面积在14cm×10cm-14cm×12cm。皮瓣经过皮下隧道或切开皮肤覆盖创面,供区均一期直接缝合。结果:术后8例皮瓣均成活,供区一期愈合良好,皮瓣颜色同周围皮肤颜色接近,质地柔软,其中修复会阴并作阴囊成型术后阴囊形状良好。结论:胸脐带蒂皮瓣在修复会阴及髋部大面积软组织缺损并组织外露,手术操作相对简单,手术风险较游离皮瓣小,笔者认为此皮瓣为修复上述部位的首选方案。

[关键词】胸脐带蒂皮瓣;会阴及髋部缺损[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165-01

会阴部及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伴深部组织外露在临床中多见,小面积缺损多可通过进行扩创后直接缝合治疗,但遇见大面积缺损且伴有深部组织外露时无法使用直接缝合或植皮处理,选用游离皮瓣处理,第一是此区域无知名可吻合血管,加之所需血管蒂要有足够长度,可切取皮瓣面积大,故临床中可选用的修复方法少,给临床医师带来很大的烦恼,胸脐皮瓣因其本身的腹壁下动脉有足够长度,并且切取面积最大可达40cm×20cm,带蒂时不需吻合血管,其同时克服了上述困难,同时供区多可直接缝合,我科自2014年开始使用此皮瓣修复髋部及会阴部均取得了满意效果。

1一般资料本组8例,均男性,年龄25-68岁,致伤原因车祸伤5例,自发感染坏死3例,缺损面积在14cm×10cm—14cm×12cm,1例会阴部、阴囊缺损伴双侧睾丸外露,8例均1期急诊清创,创面视情况作包扎换药或VSD负压吸引,二期胸脐带蒂皮瓣进行创面修复或阴囊成型手术。

2手术方法均采用全身麻醉2.1受区准备按常规消毒铺巾,双氧水盐水反复清洗创面,切除创缘增生疤痕组织,彻底搔刮基地炎性肉芽组织,临时肾上腺盐水湿敷创面待术。

2.2皮瓣设计与切取皮瓣设计:脐下3cm,旁开2cm为腹壁下动脉穿支点。此点与腹股沟中点连线为腹壁下动脉体表投影,穿支点至同侧肩胛下角连线为皮瓣轴线。皮瓣切取:量取受区缺损面积大小布样,在皮瓣轴线两侧设计皮瓣,沿腹壁下动脉体表投影线切开皮肤、皮下及腹直肌去前鞘,钝性分离腹直肌显露腹壁下动脉,皮瓣于近心端于深筋膜上向穿支点切取,达穿支点部位时切取腹直肌外2/3,顺腹壁下动脉走向仔细分离达腹股沟韧带。缝合皮瓣,供区间断8字缝合腹直肌前鞘,皮肤全成双7号丝线间断缝合。

2.3术后处理术后常规预防伤口感染、消肿、止痛,罂粟碱解除血管痉挛,密切观察皮瓣血供变化。术后10左右间断拆线。

3结果本组8例皮瓣均完全存活,皮瓣无血管危象发生,颜色同创周相近,质地柔软,其中作阴囊成型术后阴囊外观形态良好,排便无障碍。

4讨论胸脐皮瓣为全身最大的一块皮瓣,临床可作游离及带蒂皮瓣转移修复,解剖基础为胸脐皮瓣是以腹壁下动脉为供养血管,腹壁下动脉起始于髂外动脉的内侧缘,在腹股沟韧带内2/5处斜向上方上行,越过腹直肌外侧缘后于半环线的前方进入腹直肌内,在鞘后与腹直肌间上行,至脐旁附件形成终末支,终末支与腹壁上动脉及肋间动脉外侧支相交通,静脉系统多为动脉的伴行静脉,此皮瓣血管蒂长约16cm-20cm,皮瓣的切取范围最大可达20cm×40cm。

术中注意事项:1、术中先解剖腹壁下动脉,以确认腹壁下动脉是否存在或者变异。2、皮瓣的设计是皮瓣的内侧不应超过腹壁正中线,3、为保证皮瓣的血供,应保留脐上约15cm外2/3腹直肌。4、必须缝合腹直肌前鞘,避免术后发生腹壁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