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用于跟骨移位关节内骨折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用于跟骨移位关节内骨折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秦晓霖

哈尔滨市二四二医院骨科150066

【摘要】目的:对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用于跟骨移位关节内骨折患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探讨适合患者的手术方法。方法:采取随机法选择本院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接收的跟骨移位关节内骨折患者共44例,有患足47足,所有入选患者均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并对其临床效果进行客观评定。结果:本研究所有入选患者都已完成手术,随访2年后发现,患者优良率86.36%,且治疗后患者跟骨结节关节角(BOhler)、跟骨交叉角(Gissane)等指标都显著改善,较之术前有差距(P<0.05)。结论:在跟骨移位关节内骨折患者临床治疗中,推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方案效果突出。

【关键词】切开复位内固定;跟骨结节关节角;跟骨交叉角;跟骨移位关节内骨折

为进一步提升跟骨移位关节内骨折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安全性,对切开复位内固定方案应用价值进行分析,研究中笔者选择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接收的跟骨移位关节内骨折患者共44例进行重点分析,均予以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通过观察所有入选患者临床指征与手术效果,重点总结适合患者的手术方法,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与治疗方案

1.1临床资料

采取随机法选择本院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接收的跟骨移位关节内骨折患者共44例(有患足47足)。患者年龄结构:最大64岁,最小20岁,中位值(44±3.78)岁;患者性别构成:男性患者共有28例,女性患者共有16例。患者骨折分型:11例患者属于二型骨折,23例患者属于三型骨折,10例患者属于四型骨折。

1.2治疗方法

研究中,所有入选患者均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方案治疗:(1)行健侧卧位,给予患者硬膜外麻醉。(2)于患肢外踝尖上端约2.5厘米至3厘米处作切口,切口形状选择纵向L型,直至患者足底皮肤和足背皮肤连接处。切开患者皮肤以及皮下组织,操作过程中,对其全厚皮瓣进行有效保护。(3)以皮瓣组织为入口,并于患者骰骨组织、腓骨远端组织以及距骨颈组织分别置入一枚克氏针,再选择无牵拉技术进行操作,使患者距下关节以及骨折块充分暴露出来。(4)用骨钳对患者骨折组织的粗隆块进行夹取,并朝着后侧进行牵拉,帮助患者恢复跟骨的高度以及长度。(5)对患者患肢外侧壁后进行复位,并对其跟骨的内翻畸形、外翻畸形进行纠正,使其患肢恢复正常宽度。(6)用剥离器对患者关节中的骨折组织进行反复撬拨,如果其跟骨结节关节角已经恢复正常,即可对其距下关节进行解剖复位。(7)当跟骨复位成功以后,如果患者骨缺损现象十分严重,还需予以骼骨植骨。(8)参考患者骨折线的走向、骨折类型等信息,选择适合患者的钢板,将其放入患者外侧壁内,并用螺钉进行妥善固定。(9)手术完成后,给予患者放置一根引流管,并对患者引流量进行严密观察。此外,术后5天至7天都需对患者进行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并用甘露醇20%进行脱水治疗。(10)术后1天指导患者被动活动其脚趾,术后2天起让患者进行主动活动。

1.3评定指标

给予患者随访2年,并以AOFAS标准对患者足部功能进行评分,如果得分不足69分,表明“差”;如果得分在70分至79分之间,表明“疗效一般”;如果得分在80分至89分之间,表明“疗效突出”;如果得分在90分至100分之间,表明“优秀”[1]。

1.4临床资料统计

本次研究活动中涉及到的数据都以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针对文章中涉及到的计数资料,以X2进行检验;用t值对计量资料进行检验。客观分析对比所有临床数据,如果发现2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方面的意义,就以(P<0.05)表示。

2.结果

本研究所有入选患者都已完成手术,随访后发现,21例(47.73%)患者达到“优秀”标准,17例(38.64%)“疗效突出”,5例(11.36%)“疗效一般”,1例(2.27%)“差”,患者优良率86.36%,且治疗后患者跟骨结节关节角(BOhler)、跟骨交叉角(Gissane)等指标都显著改善,较之术前有差距(P<0.05),数据见表1。

3.讨论

跟骨移位关节内骨折患者临床治疗方案以手术为主,由于患者跟骨组织、跟骨附近组织的解剖结构十分复杂,而且软组织的覆盖性较差,因此,治疗难度较大,在治疗过程中,除了会出现足跟增宽、疼痛以及扁平足等后遗症以外,还可能会影响患者预后,所以优化跟骨移位关节内骨折患者临床治疗方案十分有必要[2]。切开复位内固定方案属于跟骨移位关节内骨折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常见术式,其应用价值已经得到认可。该方案不仅可以有效支撑患者塌陷的关节面,防止出现感染、血肿等症状,而且还能够加快患者骨折的愈合速率。此外,术中如果发现患者骨缺损症状十分严重,还需用人工的骨材料进行填充,从而进一步提升复位稳定性[3]。

研究中,所有入选患者都已完成手术,患者优良率86.36%,且治疗后患者跟骨结节关节角(BOhler)、跟骨交叉角(Gissane)等指标都已显著改善,较之术前有差距(P<0.05)。由此可见,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方案在跟骨移位关节内骨折患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高,不仅可以提升患者优良率,而且还能改善其跟骨结节关节角以及跟骨交叉角等指标,让患者尽快接受早期功能训练,有助于提升其预后水平[4]。

综上所述,在跟骨移位关节内骨折患者治疗中推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方案效果突出,但是由于本次研究采取回顾分析模式,因此在许多环节还存在不足的地方,为了进一步提升患者手术效果、改善其临床指征,还需更多专业人士参与至临床研究工作中,进一步优化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方案,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刘丙根,庞清江,尹振春,等.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对移位型跟骨关节内骨折临床疗效比较的Meta分析[J].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2015,9(3):363-369.

[2]王小平,吴玮伟,黄俭,等.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手术治疗螺钉并发症防范的探讨[J].实用医学杂志,2015,31(4):614-617.

[3]刁喜财,覃承诃,姜楠,等.移位型跟骨关节内骨折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疗效对比的Meta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4B):1259-1263.

[4]周明,金绍林,江建平,等.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移位的关节内跟骨骨折[J].临床骨科杂志,2015,18(03):362-364.

作者简介:秦晓霖,男,汉族,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本科,主治医师,从事骨科临床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