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MST在肿瘤患者PICC置管中的效果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超声引导下MST在肿瘤患者PICC置管中的效果研究

韦巧慧黄嘉玲陈露杨彩练

韦巧慧黄嘉玲陈露杨彩练

(柳州市人民医院肿瘤内科广西柳州545006)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MST在肿瘤患者PICC置管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本科室有置管需求的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1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置管;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联合MST置管,对比两组患者的置管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一次置管成功率、带管舒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静脉炎、血栓、穿刺口感染率等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超声引导下PICC联合MST对肿瘤患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低,使用舒适度较高,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超声引导下;MST;PICC置管;肿瘤患者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8)28-0102-02

外周插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PICC)是指从外周静脉置入导管并将导管尖端放置在上腔静脉中的导管。它具有操作简单、留置时间长、安全性高的优点[1-2]。由于化疗药物的特点和治疗过程的长期性和反复性,PICC是接受化疗的癌症患者的最佳静脉通路。传统的PICC置管方法是采用盲穿法,盲穿法对患者血管要求高,通常用于血管条件好的患者;对于肥胖及血管条件差的患者置管成功率低,并发症高。我科自2017年3月开始使用超声引导下联合改良塞丁格技术(ModifiedSeldingerTechnique,MST)行PICC置管,与传统的方法比较,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我科住院肿瘤患者需置管23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15例。对照组中有男性53例,女性62例,年龄29~70岁,平均年龄(54.64±9.82);观察组中有男性60例,女性55例,年龄25~70岁,平均年龄(55.39±10.12);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仪器和材料

本研究均采用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4Fr三向瓣膜式单腔PICC导管及MST微插管套件、PICC置管穿刺包、SiteRite5超声仪、利多卡因注射用液5ml一支,20ml、1ml注射器各一副。

1.3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经病理确诊为肿瘤的患者,且需PICC进行化疗、营养支持的肿瘤患者,年龄在18~70岁之间,意识清醒,有一定的阅读能力且认知无障碍,患者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有PICC置管禁忌症;有凝血功能障碍。

1.4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式置管的方法进行置管。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联合MST的PICC置管,患者平卧手外展90°,选择肘关节上3~4横指处的血管[3],先用超声仪查看血管确定穿刺部位,测量置管长度及双侧手臂臂围,消毒,打开无菌包,再次查看血管,右手持针左手持探头,进针见回血缓慢送导丝,局部麻醉后扩皮,送鞘送导管,导管送至肩关节位置时,嘱患者头偏向操作者,下颌紧贴胸锁关节,超声探头检查颈静脉,避免异位至颈部血管,抽回血,固定。拍片确定导管尖端位置正确。

1.5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一次置管成功率、带管舒适度、静脉炎、血栓,穿刺口感染进行比较分析。

1.6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置管效果相关指标比较(见表1)

观察组患者的一次置管成功率及带管舒适度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静脉炎、血栓、导管穿刺口感染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3.1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

观察组患者的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超声引导下置管首选内径相对较大的静脉,血管内膜光滑无血栓,出现异位至小分支血管或折返的几率低;可直观观察血管状态及穿刺肢体的血管走向及针尖所在位置,在穿刺过程中及时发现导管异位并调整复位,可以避免导管剪裁固定后拍片才发现导管异位所致的调管困难,提高穿刺成功率[4]。同时MST使用较细的穿刺针进行穿刺,对组织损伤小,即使用刀片进行扩皮时,因进入皮层较浅出血量少,能减轻患者痛苦,减少置管失败引起的经济损失[5]。说明超声引导下PICC置管成功率更高,安全性更好。

3.2提高带管舒适度

传统方式PICC穿刺,穿刺点选在肘部容易引发穿刺部位硬结、导管破损等,贴膜下缘易靠近或跨越肘关节横纹处,患者活动时牵拉贴膜有不适感,且肘窝处容易出汗,贴膜易潮湿翘边引起不适;对此处进行穿刺时不仅容易增加穿刺点感染发生率,还容易导致导管脱落[6]。另外导管留置期间,夏日外出导管外露害怕别人异样的眼光引起焦虑自卑。而肘窝上3~4横指处皮肤较为平坦,贴膜下缘在肘关节上方,肱二头肌收缩不会对其造成牵拉且易于固定,手臂活动比较自由,增加了患者手臂的舒适度和对导管的认可度,使其轻松接受治疗[7]。从保护性医疗角度来说,肘上置管对患者心理产生的压力远低于传统部位置管者,尤其是夏天,可显著提升患者舒适感。

3.3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延长导管的使用时间,减轻患者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

静脉炎的发生与导管的型号、血管选择及穿刺部位不适宜,反复穿刺和送管,造成对血管内壁的损伤,患者过度紧张有关[8]。静脉血栓的形成主要和患者的血管受伤、患者自身血液状态、血液凝固性增加、化疗药品种类和使用有很大关系,穿刺点感染处理不及时容易诱发血栓形成[9]。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在置管后发生静脉炎、血栓、导管穿刺口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这是由于超声引导下置管选择在肘窝以上部位,减少导管在体内的长度,可不同程度降低导管对血管内膜的损伤,降低血栓、机械性静脉炎及感染等发生率。

综上所述,超声引导下联合MST的PICC置管具有较好的临床的效果,可提高置管成功率,提高患者带管舒适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延长导管使用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夏丽敏,詹健,李雪艳,等.思维导图在结直肠癌PICC带管早期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7,32(4).

[2]陈文妍,加尼亚·赛力克,陈世燊.健康教育对PICC置管病人自我护理能力影响的研究进展[J].循证护理,2016,2(2).

[3]王丰松.三种PICC穿刺部位对患者舒适度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5,21(01):33-34.

[4]韦艳,谢艳兰,卢先锦,詹敏玉.超声血管监测在无导针器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PICC置管术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6(12):102-104.

[5]周洁玉.塞丁格技术在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8).

[6]陈辉,刘冬英.不同PICC穿刺部位对患者舒适度的影响[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06):54-55.

[7]吴长福,孙培栋,毕振宇,等.上肢静脉入路PICC置管术应用解剖学研究[J].护理学报,2011,18(10):8-11.

[8]王建华,余蓉,黄铮,宋佳斌.PICC置管术后常见并发症的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18,16(09):75-76.

[9]周芳.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后静脉血栓形成行超声引导血管穿刺技术对其的影响[J].血栓与止血学,2016,22(4):431-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