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山区铁路SC330道岔的病害整治及养护维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1-11
/ 2

浅谈山区铁路SC330道岔的病害整治及养护维修

纪国海1马慧

纪国海1马慧2(北京铁路局承德工务段河北省承德市067000)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山区铁路SC330混凝土枕道岔的主要病害,进行了原因分析,提出了整治措施及养护维修方法。

关键词:山区铁路SC330道岔病害原因分析整治措施养护维修

近年,承德工务段管内铺设了大量的SC330混凝土岔枕道岔,为切实做好混凝土岔枕道岔的养护维修,延长道岔的使用周期。现将该类型道岔的一些常见病害、成因、防治措施及养护维修方法介绍如下。

一混凝土道岔的主要病害我段铺设的混凝土道岔主要型号为SC330、SC390,通过对该型号道岔的主要病害进行现场调查、分析,发现在运营和养护中出现的一系列病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辙叉翼轨垂磨;尖轨掉块;贝氏体合金钢辙叉掉块;尖轨顶铁不密贴;混凝土岔枕套管失效及混凝土枕螺栓折断;直向护轨磨耗;尖轨不密贴。

二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一)辙叉翼轨垂磨翼轨垂磨造成车轮通过辙叉时跳动,增大了车轮对心轨的冲击,形成心轨马鞍。

1原因分析:心轨部分岔枕吊板;贝氏体合金钢辙叉心轨胶垫受力面积小、受冲击力大,使大胶垫压溃和螺栓被剪断,造成心轨下沉,增加了翼轨的垂磨。

2防治措施:加强心轨部分,尤其是57、58位轨枕处的捣固作业,消灭吊板;心轨已经下沉的要更换轨底胶垫,同时将心轨尖的螺栓进行更换;翼轨已经严重垂磨的应进行焊修,翼轨焊修选用:KD-396-1焊条,对马鞍形的心轨进行焊补,心轨焊修选用KD-396-2焊条;对翼轨及心轨在初期出现的钢轨肥边应及时安排打磨,以避免出现更大的掉块。

(二)尖轨掉块1原因分析:转辙部分各部件没有做到“三靠两密”而存在“三道缝”造成尖轨产生肥边。

2防治措施:及时对尖轨、基本轨肥边进行修理性打磨;对未产生肥边的尖轨进行预防性打磨,保证尖轨非工作边、基本轨作用边1:4的斜度;做到“三靠两密”,消灭尖轨与基本轨之间的缝隙。

(三)贝氏体合金钢辙叉掉块1原因分析:贝氏体合金钢辙叉心轨与叉跟轨材质不同,在列车碾压下,轨面发生塑性流变,产生肥边未及时打磨,导致掉块。

2防治措施:及时对辙叉心轨与叉跟轨肥边进行打磨或切除;对未产生肥边的组装缝进行预防性打磨,打磨时必须注意不能打太深太宽,打磨深度及宽度应控制在lmm以内,打磨的角度控制在与踏面的交角为45~600为宜;及时消灭辙叉吊板,减少轮对通过辙叉时的冲击力。

(四)尖轨顶铁不密贴1原因分析:尖轨或基本轨有硬弯、尖轨中部轨距偏小及顶铁本身加工缺陷,均会造成顶铁不密贴。

2防治措施:改正尖轨中部负轨距;垫起顶铁后座使之密贴;校直尖轨,恢复尖轨的初始状态;;掌握好曲尖轨刨切范围的曲股轨距递减,定期检查整修;整修保持轨距符合标准。

(五)混凝土岔枕套管失效及混凝土枕螺栓折断1原因分析:道岔组装时,套管内有杂物或制造偏差,安装时损伤了套管;弹簧垫圈强度不足易失效,大螺栓松动造成混凝土枕螺栓断裂;涂油质量差,涂油周期过长,大螺栓锈死,强拧时损坏套管和岔枕;混凝土枕螺栓松动引起螺栓浮起,螺栓被剪断。

2防治措施:对失效套管可用空心钻将失效套管钻出(不能破坏混凝土枕的内螺纹),再用特制工具将混凝土枕螺纹清理干净,新套管涂上环氧树脂+丙酮拧人孔内;弹簧垫圈下加装6mm平垫圈做衬垫;经常复紧大螺栓,保持扭力矩在250~300N?m;加强捣固工作,确保道床密实;提高涂油质量,涂油周期适当。

(六)直向护轨磨耗1原因分析:由于高速、重载的作用,车辆轮对对护轨的冲击加剧;辙叉部分轨距、轨向不良;护轨过渡段轮缘槽递减不均匀,护轨平直段尺寸不符合规定。

2防治措施:在已磨耗的护轨背面护轨磨耗加装U形或[形铁垫片;加强对辙叉部分的轨距及轨向的整治,将该处的轨距严格控制在±1mm以内;保持辙叉前后方向顺直。

(七)尖轨不密贴1原因分析:基本轨方向不良;轨距不良、顶铁过长;曲基本轨弯折量不对;转辙部分没有做到“三靠二密”,存在“三道缝”;竖切部分和基本轨作用边有肥边;尖轨侧弯变形;限位器顶死增加的横向弯矩引起轨向偏差。

2防治措施:拨正基本轨方向,矫直弯曲基本轨,改正轨距,并及时消除基本轨与尖轨的肥边;校正顶铁长度,不能为消灭顶铁不密而盲目地加调整片;处理尖轨、基本轨硬弯变形。

三日常养护维修方法新的道岔铺设上线以后,科学合理的进行维修养护是关键,维修养护方法得当,不仅会延长道岔的使用年限、周期,还会减少日常维修工作量和劳动强度。下面就SC330混凝土枕道岔的养护维修方法作如下探讨。

(一)初期整修道岔铺设初期整修尤为重要。换完道岔后,石碴还不算密实,无论起道、拨道都非常省力。经过实验,初期拨道需要4~5人,铺设后期拨道需要8~9人,而且辙叉后部拨道还很吃力,因为此时道岔经过列车碾压及人工捣固后,道床已经密实,逐步稳定,所以人力投入较大。下面就初期整修方法介绍如下:1首先要把大方向拨好,使道岔处于正确位置,与前后线路衔接顺直,不能有碎弯。其次咽喉区要注意整体岔区方向顺直。

2对道岔全面捣固,转辙部分、辙叉心和接头部位要加强捣固,以消灭暗坑、吊板,使道岔基础坚实均匀。捣固后及时回填道床使其丰满。初期每组道岔一般全面捣固2-3遍为宜。

3全面复紧道岔零配件,新换道岔零配件容易松动,必须2~3天紧固一次,经过5~6次紧固后逐渐稳定,要特别注意限位器水平螺栓容易松动,可根据情况采取加弹簧垫圈以加大紧固力。

(二)后期单项作业经过初期整修后,后期维修作业只是在“细”字上下功夫,主要有:起道、捣固、拨道、改道起道时,一般按转辙、导曲、辙叉、岔后部分分段起道。每段起道,要先接头,后大腰或小腰。注意在导曲部分起道时,起道机放在曲上股,其它三股对水平;在辙叉部分起道,先把起道机放在基准股,水平找好后,从趾端向后逐根进行。辙叉趾端起好后再把起道机放在辙叉跟端下股,水平找好后,从跟端向前逐根进行。

捣固时,接头处由小腰向接头捣;坑洼处由两端向中间捣;拱腰处少捣中间,多捣两端。

改道时,先改基准股,根据基准股扣板离缝情况,调整更换轨距块。

(三)养护维修几点建议1树立新的维修理念,在检查轨距、水平时要每根枕木都量道尺。

2混凝土枕道岔养护维修标准规定道岔内不允许出现负轨距,本人建议视实际情况而定,经过调查发现通过车流密度大的线路,轨距改成0~+2mm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列车碾压,轨距扩大到+6mm~+7mm,超过修理标准还得改回来,无形中既浪费了人力又增加了工作量。因此建议初期养护时,通过车流密度大的道岔,轨距保持在-1mm~-2mm;通过车流密度小的道岔,轨距保持在-1mm~0mm。

3注意轨距变化率不得超过1‰,如果超过了会造成小方向。

4为防止转辙部分尖轨中轨距小,建议组装道岔后在第一、二间隔铁处,第三、四间隔铁处增设绝缘轨距杆。

5要注意在转辙部分任何作业都需要电务配合,方可进行。

6在轨道电路区段作业,使用工具要安装绝缘设备。

7铺设道岔后要及时进行轨端及钢轨作用边的打磨,以防止接头轧溃和出现钢轨肥边。

8注意检查道岔第三连接杆后基本轨与尖轨的横距,SC330为1506mm、SC390为1441mm。

四结束语以上只是个人的一些建议,在日常养护维修中,只有根据情况对症下药,制订切实的整治方案,采用科学地养护维修方法、才能更好地预防病害的发展,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确保行车安全。

参考文献:[1]《普速铁路线路维修与技术管理》谢文军。

[2]《北京铁路局工务处关于加强普速线砼枕道岔维护暂行规定的通知》京工函[2013]43号。

[3]《混凝土岔枕60kg/m钢轨单开道岔定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