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检验在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缺铁性贫血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血液检验在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缺铁性贫血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高贞明

(大安市中医院吉林大安131300)

【摘要】目的:探讨血液检验在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缺铁性贫血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收治的具有可比性的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患者以及健康体检者各40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并比较三组研究对象的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和RBC/MCV等指标之间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三组研究对象RBC、Hb、RDW和RBC/MCV检测值两两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检验在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缺铁性贫血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贫血;鉴别诊断;血液检验;临床价值

【中图分类号】R44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6-0095-02

贫血是患病率较高的血液系统疾病,如未及早诊断并得到积极治疗,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笔者随机选择我院2016年收治的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患者以及健康体检者各40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并比较三组研究对象的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和RBC/MCV等指标之间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探讨血液检验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我院2016年收治的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患者以及健康体检者各4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符合相应诊断标准,健康体检者未罹患贫血等影响研究结果的疾患。观察对象已经充分了解本研究的目的、过程和检验方法,愿意配合本研究。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23例;年龄范围在23~66岁之间,中位年龄45岁。缺铁性贫血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21例;年龄范围在18~65岁之间,中位年龄43.5岁。对照组健康体检者中,男性18例,女性22例;年龄范围在20~68岁之间,中位年龄42岁。假设检验表明,三组研究对象的性别组成、平均年龄等影响研究结果因素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检测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于晨起空腹时抽取2ml左右静脉血液标本,存放在专用抗凝管中并由同一操作者利用血液分析仪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检测所有血液样本的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等指标,并计算RBC/MCV。所用试剂生产厂家和批号相同,检测结果符合质控标准。

1.3统计方法

血液样本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和RBC/MCV用(均数±标准差)进行统计描述,应用t检验比较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与健康体检者上述指标两两之间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中,红细胞检测值为(7.35±0.41)×109/L,血红蛋白检测值为(101.11±8.77)g/L,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检测值为(17.22±2.87)%,RBC/MCV观测值为(7.34±0.56);缺铁性贫血患者中,红细胞检测值为(4.46±0.33)×109/L,血红蛋白检测值为(81.25±9.67)g/L,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检测值为(24.05±3.02)%,RBC/MCV观测值为(4.44±0.35);健康体检者中,红细胞检测值为(5.28±0.31)×109/L,血红蛋白检测值为(120.98±10.25)g/L,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检测值为(15.77±2.58)%,RBC/MCV观测值为(5.28±0.45),详见表1。

表1三组研究对象血液标本检测结果的比较

假设表明,三组研究对象RBC、Hb、RDW和RBC/MCV检测值两两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RBC、Hb和RBC/MCV检测值的大小关系为再生障碍性贫血>健康体检者>缺铁性贫血,RDW检测值的大小关系为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健康体检者。

3.讨论

贫血是临床较为常见的血液系统疾病,具有较高的患病率水平,许多疾病均可诱发贫血症状,红细胞膜基因缺陷、血红蛋白缺陷等因素均可导致贫血发生[1]。另外,吸收不良、消耗过度或摄入量少等,患有慢性胃肠道疾病、厌食症、偏食症者发生贫血的几率较大。

贫血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隐匿性,患者通常不为重视,发现时往往处于病变实践较久,可显著增加治疗难度,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巨幼细胞性贫血是一种常见的贫血类型,妊娠期妇女以及婴幼儿、老年人等多见,不仅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还会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贫血鉴别诊断中,采用血液检验的效果较为理想。在贫血患者血液检验结果分析时,需要综合分析患者的病因、实验室检查结果、体格检查结果,以明确贫血发病机制以及发病诱因等情况[2]。在血液检验前,需要详细询问患者营养史以及既往病史等,需要了解女性患者的生育史和月经情况等[3]。

按照贫血诱因不同,可分为不同类型[4-5]。血液检验是一种用于诊断和鉴别贫血的有效方法,具有检验费用价格低廉、操作简单、实用性强的有点,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较为广泛。

笔者随机选择我院2016年收治的具有可比性的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患者以及健康体检者各40例作为研究对象,结果表明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红细胞检测值为(7.35±0.41)×109/L,血红蛋白检测值为(101.11±8.77)g/L,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检测值为(17.22±2.87)%,RBC/MCV观测值为(7.34±0.56);缺铁性贫血患者红细胞检测值为(4.46±0.33)×109/L,血红蛋白检测值为(81.25±9.67)g/L,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检测值为(24.05±3.02)%,RBC/MCV观测值为(4.44±0.35);健康体检者红细胞检测值为(5.28±0.31)×109/L,血红蛋白检测值为(120.98±10.25)g/L,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检测值为(15.77±2.58)%,RBC/MCV观测值为(5.28±0.45),三组研究对象RBC、Hb、RDW和RBC/MCV检测值两两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RBC、Hb和RBC/MCV检测值的大小关系为再生障碍性贫血>健康体检者>缺铁性贫血,RDW检测值的大小关系为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健康体检者。

综上所述,血液检验在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缺铁性贫血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赵静峰.血液检验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作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11):1658-1659.

[2]惠双红.贫血鉴别诊断中血液检验临床效果观察[J].吉林医学,2014,35(9):1948.

[3]刘洪涛,李翠.血液检验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26):262-263.

[4]陈霞.血液检验在贫血鉴别诊断中的作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4,(31):78-79.

[5]潘飒,崔娜.血液检验在贫血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4):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