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班主任定位——试论新课程改革下班主任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1-21
/ 2

新的班主任定位——试论新课程改革下班主任的思考

◆李颖

◆李颖天津市东丽区津门小学300000

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师生关系这对矛盾,一直处于重要位置。新课程改革中班主任更要以宽阔的胸怀,真正把学生提到具有独立人格的生命个体的角度去包容、接纳。学生可以自私,可以自我,我们有义务去影响他们,但是无权去命令他们按你的模式生活。在工作中,当师生矛盾激化时,教师应清醒地认识到:师与生的很多想法不是对等的,学生出现错误就理论上是必然的,教师去引导施教是天职。因此,不能去顶、去争、去压,而应以宽阔的胸怀、和谐的包容,去真诚的教育。用爱去教会学生爱,用宽容去教会学生宽容。

一、变“塑魂的工程师”为学生潜能的开发者

“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种定位,是对教师实施德育教育的充分肯定,但却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也不能像工程师那样,将学生用一种固有的模式进行塑造,打磨成形,而应当成为学生潜能的开发者。学生的品格、智力、非智力因素等都是教师开发的资源,必须进行合理地开发利用,促进学生良好的人格的形成和培养良好的思维、智力品质,为将来的成长、学习、工作、做人打下良好的智力、品格、精神基础。在学生心目中,亦师亦友,民主平等,是“好教师”的重要特征。民主平等的教育允许说服,但不允许强制,“蹲下身子同学生说话”与“谈话先请学生坐下”就是该教育观念的具体体现。因此,教师在班级管理以及实施教学等各个教育环节上,都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并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不断调整、充实、完善。如有的老师要求学生与自己辩论,对学生提出的不同观点、不同见解给予肯定,对建设性意见予以采纳等。通过这种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方式,可以使学生从小养成民主习惯,主动、积极地对待生活和学习,树立主人翁意识和强烈的责任感。此外,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还要求教师具有“自以为非”的精神,善于向学生学习,并且允许学生批评教师。

二、变“辛勤的园丁”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

“教师是辛勤的园丁”这种定位,形象地肯定了教师对学生的培养和教育功能,但它忽视了学生自身发展的特点。园丁用自己的审美观点对花草树木进行人为的修剪、整理、压制等,创造出一种园林艺术,很大程度上使花木呈病态的美。但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有思维、有个性的活生生的人,他们不能像花木一样任人宰割,而毫不旁逸斜出。他们有自己的做人标准和奋斗目标,教师只能对他们进行正确引导,使他们朝着正确的健康的方向发展,让他们绽放出万紫千红的千姿百态的人生之花,为人类、为社会做出更大更多的贡献。理解和宽容是双向的,但主要是教师对学生要理解和宽容。对教师来说,理解的实质就是体谅学生、尊重学生、欣赏学生。理解首先是理解学生的心理世界,透过现象去寻找合情合理的解释,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新课程需要教师学会“换位思考”,经常用学生的视野看待学生,而不是用成人的眼光。宽容就是宽恕包容,即不责学生之小过,不揭学生之隐私,不念学生之旧错。如何对待学生犯错误,是教师理解宽容学生的试金石。新课程要求教师以宽容的心态悦纳学生的错误,认识到学生的错误是成长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是学生增强道德免疫力的“青霉素”。我们强调教师理解学生、宽容学生,对学生来说,学生也应理解教师、宽容教师。理解教师对学生的期望、要求以及种种有关的行为,尤其是教师出现某种过错或师生之间发生某种不愉快时,学生更应该理解宽容教师,不可对教师求全责备,因为教师是人而不是神,有所过错也在所难免。

三、变“无私的蜡烛”为师生互补的发展者

“教师是无私的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这种评价,是对教师无私奉献、勇于献身、爱岗敬业精神的高度赞扬,但它忽视了教师的自身发展。蜡烛有固有的质和量,它们在照亮别人时,燃烧着自己,当身尽光亦尽。但教师不应该是这样,他们是人,也应该在照亮别人的同时,不断地给自己充电,在发展学生的同时发展自己,使自己成为永不熄灭的星辰,像太阳一样,永恒地为人类带来光和热。并且,教师只有不断地与学生共同发展,才能更好的照亮别人。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师生之间首先是朋友关系,既然是朋友,就要相互尊重。时代的发展,使得老师的知识权威受到严重的挑战;学生的活跃,使得老师的尊崇神圣受到无意的亵渎。“相互尊重”主要在于教师摒弃“师道尊严”的旧观念,尊重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的人格。

四、变“甘为人梯的导师”为教育教学的创新者

“教师是甘为人梯的导师”这种定位,把教师乐于奉献、传道、授业的功能进行了很好的概括,但它忽视了教师本身的创造性。“人梯论”肯定了教师将已有的历史文化无私的毫不保留的传授给学生,让学生踏上自己的肩膀前行。但教师自己本身也是人,也应该去创新,去进行教法、学法的创新。在自己创新的同时,促进学生去创新。只有这样,才不会出现“徒进师不进”的怪现象。

总之,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教育理念的逐步更新,课程改革的日益普及,传统的专制型师生关系已成为实施新课程的桎梏。立足新课程,在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目标三者之间构建新的平衡,教师要切实转变思想观念,敢于放下架子,勇于丢掉面子,善于寻找路子,重新塑造自己并界定角色职能,建立起民主平等、理解宽容、互尊互信及和谐合作基础教育才能越来越接近它培养人、塑造人、提高人的本质。